燃料电池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2337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置了燃料箱及燃料电池堆的燃料电池车辆,以便将重心位置抑制到很低,且前后轮的分担负载恰当。燃料箱(41)将其断流阀(44)侧朝向后方,且倾斜成断流阀侧的一端高于另一端的横卧姿势搭载到靠前于入座席31的位置。在燃料箱41的下方,燃料电池盒42位于左右一对底架15之间,且沿着连接前轮FW的旋转轴与后轮RW的旋转轴的直线,再与该直线重叠地通过被设置于前述左右顶架14(L、R)的2部位的支架38、39下吊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燃料电池为动力能源行驶的燃料电池车辆,特别涉及通过将重物配置到恰当位置,提高驾驶性能的燃料电池车辆。
技术介绍
以往,已公知由燃料电池发电的电力向电动机供给,并由该电动机驱动后轮的燃料电池式的自动二轮车。在燃料电池系统中通过作为燃料气体的氢和作为反应气体的氧的化学反应进行发电,但根据氧的供给方法,车辆用的燃料电池大致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作为燃料搭载甲醇,并通过改质器从该甲醇中提取氧的方法,另一种是在燃料箱中预先充填氧气的方法。其中,作为积载重量限制的二轮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多采用不必设置质量很大的改质器的后者的系统。在后者的燃料电池系统中,主要由充填了燃料气体的燃料箱、和将燃料气体变换成电能的燃料电池堆(或电池堆)构成。因前述燃料箱和燃料电池堆很重,所以根据其配置位置会使重心位置变高。作为借助于燃料电池行驶的二轮车,在特开2001-130468号公报、特开2001-313056号公报或特开2002-37167号公报中公开了将燃料电池堆配置在入座席下方的踏板上,在入座席后方将燃料箱搭载到后轮上方的技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都将重物分散配置到车辆上,以便燃料电池堆配置在入座席下方,燃料箱配置在入座席后方,因此存在损害驾驶性能等技术问题。且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都由后轮上方支撑燃料箱,因此存在车体重心位置变高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配置了燃料箱及燃料电池堆的燃料电池二轮车,以便将重心位置抑制到很低,且前后轮的分担负载恰当。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燃料电池车辆,具备燃料箱及燃料电池堆,并借助于将燃料气体和反应气体进行电化学反应所得的电力行驶,其特征在于,采取了如下的方法。(1)包括支撑装置,支撑燃料箱及燃料电池堆两者,以便前述燃料箱位于前述燃料电池堆的大致正上方;和入座部,设置在比支撑前述燃料箱及燃料电池堆的位置更靠近车体后方的位置。(2)将前述支撑装置兼用为车架,并将前述燃料电池堆沿着在前述车架最下方位置向车体前后方延设的底架配置。(3)将前述燃料电池堆配置成沿着连接前轮旋转轴与后轮旋转轴的直线重叠。(4)以沿着车体前后方向,且倾斜规定角度的姿势支撑前述燃料箱。(5)以其断流阀侧的一端朝向后方,且该一端高于另一端的倾斜姿势支撑前述燃料箱。根据上述特征(1),可将很重的燃料箱及燃料电池堆集中到一处而配置,因此通过集中质量而提高驾驶性能。且燃料箱及燃料电池堆配置在比入座位置靠前的位置上,因此可紧靠地配置燃料箱和燃料电池堆,其结果,可缩短燃料气体供给通路的长度。根据上述特征(2)、(3),可将燃料堆配置到低于踏板的位置,因此可使重心变得更低。根据上述特征(4),因可缩短燃料箱占据车辆上前后方向的长度,所以不必加长轴距,而因全长很长而可搭载容量很大的燃料箱。根据上述特征(5),可不必损坏燃料箱的断流阀的操作性,且不必加长轴距,而搭载大容量的燃料箱。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燃料电池二轮车的主要部分构成的局部切断侧视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燃料电池二轮车的主要部分构成的局部切断透视图。图3为示意性表示车架的结构的图。图4为表示燃料箱被顶架支撑的状态的主视图。图5为从车体右斜前方看吹风机模块的图。图6为从车体左斜前方看吹风机模块的图。图7为表示空气过滤器的图。图8为表示连接到吹风机模块后级的配管系统构成的侧视图。图9为表示连接到吹风机模块后级的配管系统构成的仰视图。图10为图8所示的燃料电池盒的A-A线剖面图。图11为图8所示的燃料电池盒的B-B线剖面图。图12为燃料电池堆的透视图。图13为单电池的俯视图。图14为图13的A-A线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燃料电池二轮车的主要部分构成的局部切断侧视图、图2为其透视图、图3为示意性表示车架的结构的图。车架10,包括头管11、以该头管11为起点向斜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上部支架13(L、R)、在前述上部支架13的下方,以前述头管11为起点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下部支架12(L、R)、从前述下部支架12的大致中央部向斜上方延伸,在其中间部连接了前述上部支架13的另一端的左右一对顶架14(L、R)、以及在前述顶架14的下方由前述下部支架12下端延伸到后方的左右一对底架15(L、R)。前述车架10还具备,大致四边形的环状结构,由其四角支撑前述顶架14及底架15的后端的环状车架16、从前述底架15后端向斜上方延伸的后板17、将前述左右下部支架12(L、R)连接到前述顶架14及底架15被连接的位置的上部连接架18以及下部连接架19。在前述头管11上可转向地支撑着轴支撑前轮FW的前叉32及连接到前述前叉32的转向手柄30。在前述后板17下方,左右一对摇动支架20以轴21为支撑点被可摇动自如地轴支撑着,且在其后端支撑着作为驱动轮的后轮RW。在本专利技术的二轮车,作为燃料电池系统,包括内装燃料电池堆48的燃料电池盒42、储藏供给到前述燃料电池盒42内的燃料电池堆的燃料气体(氢)的燃料箱41、输入外部空气而作为排换气体、以及反应气体以及冷却气体供给到燃料电池盒42内的配管系统43,还搭载二次电池81、83及燃料电池82作为辅助电源。前述燃料箱41将其断流阀44侧朝向后方,且倾泻成断流阀侧的一端高于另一端的横卧姿势沿着该顶架14搭载到靠前于入座席31的位置,从而在前述左右顶架14之间被这些支撑。图4为表示前述燃料箱41被顶架14所支撑的状态的主视图,左右顶架14(L、R)构成为两者的间隔从上部至下部变窄,因此能以横卧姿势支撑燃料箱41。前述顶架14与前述燃料箱41的对接面上装配有冲击吸收部件45。前述燃料箱41如后所述地借助于捆绑带24、25等适当的约束件被坚固地约束在左右顶架14上。在前述燃料箱41的下方,燃料电池盒42位于前述左右一对底架15之间,且沿着连接前轮FW的旋转轴与后轮RW的旋转轴的直线,再与该直线重叠地通过被设置于前述左右顶架14(L,R)的2部位(共4部位)的支架38、39下吊固定。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燃料箱41和燃料电池盒42配置成,前述燃料箱41位于燃料电池堆的大致正上方,且使入座席31位于这些的后方,因此通过集中质量提高了驾驶性能。且燃料箱41和燃料电池盒42配置在入座位置前方,因此可减轻至此过多的后轮负载分担,而增加至此过少的前轮负载分担,所以可使前后轮的分担负载适当。还可将燃料箱41和燃料电池堆紧靠配置,因此可缩短燃料气体供给通路的长度。作为辅助电源的二次电池81、83以及燃料电池82分别分散配置到车辆前方、座席31的下方以及车辆后方。且在座席31后方搭载用于将燃料电池系统的输出电压变换为副机用电压(例如,12V)的降压器84及其周边电路(以下也会将这些统称为电装电路84)。在车体前方的从前述头管11向前方延伸的前支架22装配了吹风机模块60,输入外部空气作为排换气体、反应气体或冷却气体而强制性地向前述燃料电池盒42供给。图5为从车体右斜前方看前述吹风机模块60的图,图6为从左斜前方看的图,与前述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同等部分。吹风机模块60主要由内装吹风机电动机及吹风机扇(都未图示)的吹风机主体61、空气过滤器63以及连接前述吹风机主体61和空气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具备燃料箱及燃料电池堆,并借助于将燃料气体和反应气体进行电化学反应所得的电力行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装置,支撑所述燃料箱及燃料电池堆两者,以便所述燃料箱位于所述燃料电池堆的大致正上方;和入座部,设置在比 支撑所述燃料箱及燃料电池堆的位置更靠近车体后方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7-11 195926/20031.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具备燃料箱及燃料电池堆,并借助于将燃料气体和反应气体进行电化学反应所得的电力行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装置,支撑所述燃料箱及燃料电池堆两者,以便所述燃料箱位于所述燃料电池堆的大致正上方;和入座部,设置在比支撑所述燃料箱及燃料电池堆的位置更靠近车体后方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井义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