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视镜镜面转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9581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镜镜面转向器,包括底座(1)、马达(201、202)、蜗轮蜗杆减速机构、传动齿轮(3)、浮动板(4)、马达上盖(5)、底部为弧形面的半环形齿条(6)和底部有一长方形径向凹槽(21)的半环形齿条(7);底座(1)上有相互交叉的弧形槽(91、92);半环形齿条(6、7)各自两弧形边外侧表面有可在弧形槽(91、92)滑动的导轨(81、82),其中一弧形边内侧表面有与传动齿轮(3)啮合的齿(101、102);半环形齿条(7)交叉跨在半环形齿条(6)上方;半环形齿条(6、7)各自两自由端与与马达上盖(5)转动连接的浮动板(4)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是保滞力大、运行平稳、镜面不容易抖动且镜面承载负荷能力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装置,具体讲是一种能够自动调整后视镜镜面角度的汽车后视镜镜 面转向器。技术背景-现有技术汽车后视镜镜面转向器(行业上也称为镜面驱动器或镜面换向器) 一般采用齿 条传动方式来带动镜面转向器上的浮动板转动;所述的齿条传动方式指,镜面转向器内的两 个马达通过马达蜗杆使其转轴与两个完全一致且独立的蜗轮蜗杆减速机构连接,所述蜗轮蜗 杆减速机构的输出轴上设有传动齿轮,所述齿条与传动齿轮相啮合,所述齿条的顶部与浮动 板连接;当马达运行时,所述齿条会在马达和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作用下在垂直方向作上下 运动,从而带动与其顶部连接的浮动板转动,达到调整汽车后视镜镜面角度的目的。由于这 种传动方式的齿条的形状多为直条形,且齿条的数量一般为两条,因此采用这种齿条传动方 式的汽车后视镜镜面转向器存在保滞力小即保持镜面停滞的力量比较小、运行不够平稳、镜 面容易抖动以及镜面承载负荷能力较小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滞力大、运行平稳、镜面不容易抖动且镜面承 载负荷能力大的汽车后视镜镜面转向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汽车后视镜镜面转向器它包括底 座、设于底座上的两个马达、与所述两个马达的转轴各自连接的两个蜗轮蜗杆减速机构、通 过齿条和传动齿轮与蜗轮蜗杆减速机构连接的浮动板以及与底座连接的马达上盖;所述底座 上设有两个相互交叉的弧形槽;所述齿条指底部为弧形面的半环形齿条和底部有一长方形径 向凹槽的半环形齿条;所述底部为弧形面的半环形齿条两弧形边的外侧表面上设有可在其中 一个弧形槽上滑动的导轨,而其中一弧形边的内侧表面上设有与传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所述 底部有一长方形径向凹槽的半环形齿条两弧形边的外侧表面上设有可在另一个弧形槽上滑动的导轨,而其中一弧形边的内侧表面上设有与传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所述底部有一长方形径向凹槽的半环形齿条交叉跨在底部为弧形面的半环形齿条上方;所述两个半环形齿条各自两自由端与浮动板连接;所述浮动板与马达上盖可转动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专利技术中底部为弧形面 的半环形齿条和底部为一长方形径向凹槽的半环形齿条都只能随其各自两弧形边的外侧表面 上的导轨在底座上的弧形槽内来回运动,因此本专利技术中两个半环形齿条的运动速度均匀、平 稳且不会突变,从而使与半环形齿条连接的浮动板的转动比较平稳,安装在浮动板上的镜面不容易抖动;另外,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在两个半环形齿条各自其中一弧形边的内侧表面上设 置能与传动齿轮相啮合的齿的方式,从而使本专利技术的保滞力和平稳性均大大增加;而且,本 专利技术中每个半环形齿条有两个自由端,因此两个半环形齿条与浮动板的连接点共有四个,从而使浮动板在本专利技术中由四个连接点组成的同一平面转动的平稳性远远大于现有技术由两个 连接点组成的同一平面转动的平稳性,而且其负载的镜面转动也更加稳定,更加不容易抖动。 上述两个半环形齿条各自两自由端与浮动板连接指,所述两个半环形齿条各自两自由端 设有柱形卡条,所述浮动板顶面上沿圆周边设有能卡住柱形卡条的卡槽,所述马达上盖圆周 边上设有供所述半环形齿条各自两自由端穿过的缺口 。这种结构不但使本专利技术拆装比较方便, 而且也由于柱形卡条与卡槽的接触面比较大,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本专利技术中浮动板转动的稳定 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本专利技术中浮动板与马达上盖可转动连接指,所述浮动板的顶面 中心设有球形腔,所述球形腔上可转动地连接有一个球头;所述球头的底部连接在马达上盖 上。由于球头能够在球形腔内自由转动,从而使本专利技术中浮动板的转动更加灵活、轻松。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包括设于底座上的传动蜗轮蜗杆、装于马达转轴上的马达蜗杆、 与传动齿轮连接的斜齿轮以及设于传动齿轮和斜齿轮之间的卡簧;所述传动蜗轮蜗杆、马达 蜗杆和斜齿轮相互啮合。采用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大大减小了本专利技术运行时的噪声。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浮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底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马达上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两个半环形齿条配合在一起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底座,201、 202、马达,3、传动齿轮,4、浮动板,5、马达上盖,6、 7、 半环形齿条,81、 82、导轨,91、 92、弧形槽,101、 102、齿,11、缺口, 12、柱形卡条, 13、卡槽,14、球形腔,15、球头,16、传动蜗轮蜗杆,17、马达蜗杆,18、斜齿轮,19、 卡簧,20、防尘套,21、长方形径向凹槽,22、加强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汽车后视镜镜面转向器包括底座1、设于 底座1上的两个马达201、 202、与所述马达201、 202的转轴各自连接的两个蜗轮蜗杆减速 机构、通过齿条和传动齿轮3与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相连接的浮动板4以及马达上盖5;所述 马达上盖5通过两个自攻螺丝连接在底座1上。本专利技术中的底座1和马达上盖5上还套有一 个防尘套20。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底座1上设有两个相互交叉的弧形槽91、 92;所述齿条指底 部为弧形面的半环形齿条6和底部有一长方形径向凹槽21的半环形齿条7;所述半环形齿条 6两弧形边的外侧表面上设有可在弧形槽91上滑动的导轨81,而其中一弧形边的内侧表面上 设有与传动齿轮3相啮合的齿101;所述半环形齿条7两弧形边的外侧表面上设有可在弧形 槽92上滑动的导轨82,而其中一弧形边的内侧表面上设有与传动齿轮3相啮合的齿102;所 述半环形齿条7交叉跨在所述半环形齿条6上方。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半环形齿条7的底部有一长方形径向凹槽21是指半环形齿条7的底部向 上凸起,从而自然形成一个长方形径向凹槽7,从外形看,本专利技术的半环形齿条7像"W"形, 但其两弧形边的自由端是远远高于凸起的顶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半环形齿条7交叉跨在所述 半环形齿条6上方是指,所述半环形齿条6和7底部是处于同一水平面,而且,所述长方形 径向凹槽21的高度要高于设于半环形齿条6底部的加强块22的高度,加强块22的作用是为 了保证半环形齿条6的整体强度,从而进一步保证本专利技术半环形齿条6活动的稳定性和保持其一定的保滞力,当然,本专利技术的半环形齿条6也可不设置加强块22,这种变化是落入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至于长方形径向凹槽21的宽度则要满足半环形齿条7在弧形槽92上来回运 动时不与半环形齿条6发生碰撞的要求。另外,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半环形齿条6、 7各自两自由端通过设于马达上盖5圆周边上的缺 口11连接在浮动板4上,所述半环形齿条6、 7各自两自由端连接在浮动板4上可采用以下 具体结构所述半环形齿条6、 7各自两自由端上设有柱形卡条12,所述浮动板4顶面上沿 圆周边设有能卡住柱形卡条12的卡槽13,本专利技术中柱形卡条12的数量和卡槽13的数量为 四个。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包括设于底座1上的传动蜗轮蜗杆16、装于马达转轴 上的马达蜗杆17、与传动齿轮3连接的斜齿轮18以及设于传动齿轮3和斜齿轮16之间的卡 簧19;所述传动蜗轮蜗杆16、马达蜗杆17和斜齿轮18相互啮合。当马达运行时,马达通过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和传动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视镜镜面转向器,包括底座(1)、设于底座(1)上的两个马达(201、202)、与所述马达(201、202)的转轴各自连接的两个蜗轮蜗杆减速机构、通过齿条和传动齿轮(3)与蜗轮蜗杆减速机构连接的浮动板(4)以及与底座(1)连接的马达上盖(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两个相互交叉的弧形槽(91、92);所述齿条指底部为弧形面的半环形齿条(6)和底部有一长方形径向凹槽(21)的半环形齿条(7);所述半环形齿条(6)两弧形边的外侧表面上设有可在弧形槽(91)上滑动的导轨(81),而其中一弧形边的内侧表面上设有与传动齿轮(3)相啮合的齿(101);所述半环形齿条(7)两弧形边的外侧表面上设有可在弧形槽(92)上滑动的导轨(82),而其中一弧形边的内侧表面上设有与传动齿轮(3)相啮合的齿(102);所述半环形齿条(7)交叉跨在所述半环形齿条(6)上方;所述半环形齿条(6、7)各自两自由端与浮动板(4)连接;所述浮动板(4)与马达上盖(5)可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家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精成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