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后视镜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8749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在合理角度范围内驱动后视镜主体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后视镜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客车后视镜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外后视镜是供驾驶员在行驶汽车过程中观察后方车辆

行人运行状态的汽车配件,是安全行车的必要保证;
[0003]由于外后视镜是安装在汽车两侧位置,在实际使用中汽车两侧存在通过后视镜无法观察到的盲区,为此出现了一些电驱动后视镜电动调节装置,其输出端连接后视镜主体,在使用时,可以驱动后视镜主体在较大的角度范围内转动,以供用户的观察范围减少盲区,
[0004]通过对外后视镜角度的调整,可使驾驶员观察到特定方位的视野,便于安全行车

[0005]在实际使用中,若出现后视镜出现过量运动均有可能导致调节装置或者后视镜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合理角度范围内驱动后视镜主体运动

并且故障率低

且使用寿命长的客车后视镜调节装置

[0007]一种客车后视镜调节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装配空间,所述装配空间内设置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由电机驱动的枢转轴;
[0008]所述枢转轴穿出至壳体外侧连接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连接至后视镜主体,所述枢转轴带动传动件沿第一方向转动

或者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
D2
转动,
[0009]所述传动件转动以带动后视镜主体运动;
[0010]所述传动件上设置有配合部,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阻挡部以及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在传动件的第一方向上的运动轨迹能够获得与配合部顶止的位置,以使传动件沿第一方向转动具有极限位置;
[0011]所述第二阻挡部在传动件的第二方向
D2
上的运动轨迹能够获得与配合部顶止的位置,以使传动件沿第二方向
D2
转动具有极限位置

[0012]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的一种客车后视镜调节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上述改进后,电机驱动枢转轴转动,枢转轴转动可以带动传动件沿第一方向进行转动

或者沿第二方向
D2
进行转动;
[0013]传动件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可以设置为带动后视镜主体进行向外转动,传动件沿第二方向
D2
转动时,可以设置为带动后视镜主体进行向内转动,当然,也可以将传动件沿第一方向转动时,设置为带动后视镜主体进行向内转动,传动件沿第二方向
D2
转动时,设置为带动后视镜主体进行向外转动;
[0014]传动件上设置的配合部

以及壳体上设置的第一阻挡部以及第二阻挡部,在传动件的沿第一方向上的运动轨迹中,第一阻挡部能够获得与配合部顶止的位置,以使传动件沿第一方向转动具有极限位置;
[0015]在传动件的沿第二方向
D2
上的运动轨迹中,第二阻挡部能够获得与配合部顶止的位置,以使传动件沿第二方向
D2
转动具有极限位置

两者结合,使传动件的两个方向上的转动都具有极限位置,进而使后视镜主体的运动具有极限位置,传动件在合理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带动后视镜主体在合理的角度范围内进行转动,避免运行中出现过度转动导致出现故障,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配合部为设置在传动件上的凸起,所述壳体设置有供凸起伸入的配合槽,配合槽供凸起在内转动,
[0017]所述配合槽的首端壁面为所述第一阻挡部,所述配合槽的尾端壁面为所述第二阻挡部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配合槽以及凸起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配合槽以及凸起分别沿传动件中心轴对称的设置,并且所述配合槽与凸起独立的配合设置

[001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阻挡部以及第二阻挡部与凸起分别平面的配合

[002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枢转轴外侧套设有摩擦环,所述枢转轴上设置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上端面支撑于摩擦环底部端面,并且台阶部上方的枢转轴表面设置有轴向延伸的连接槽,所述摩擦环内侧设置有与摩擦环契合的定位块;
[0021]所述传动件设置有供摩擦环容置的容置槽,所述传动件通过容置槽套设在摩擦环的外侧,并且摩擦环与容置槽进行面接触的传动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枢转轴上端穿过容置槽远离传动件的延伸设置,所述枢转轴上端固定有卡环,所述卡环与传动件之间抵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供给出传动件预紧力,驱使容置槽与摩擦环保持面接触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行星齿轮组,所述行星齿轮的输出端与枢转轴传动连接,所述行星齿轮组的输入端为涡轮,所述涡轮与电机输出端的蜗杆传动连接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配合槽以及配合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的图3中
A
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的定位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技术的壳体上的配合槽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技术的传动件以及摩擦环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所示:
1、
壳体;
1.1、
装配空间;
1.2、
配合槽;
2、
驱动单元;
2.1、
枢转轴;
2.11、
台阶部;
2.12、
连接槽;
2.13、
卡环;
2.2、
行星齿轮组;
2.21、
涡轮;
2.3、
电机;
3、
传动件;
3.1、
配合部;
3.2、
容置槽;
3.3、
支臂;
4、
第一阻挡部;
5、
第二阻挡部;
6、
摩擦环;
6.1、
定位块;
7、
弹簧;
8、
后视镜主体;
9、
垫片;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3]请参阅图1‑7所示,一种客车后视镜调节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装配空间
1.1
,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客车后视镜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
(1)
,所述壳体
(1)
内形成有装配空间
(1.1)
,所述装配空间
(1.1)
设置有驱动单元
(2)
,所述驱动单元
(2)
包括由电机
(2.3)
驱动的枢转轴
(2.1)
;所述枢转轴
(2.1)
穿出至壳体
(1)
外侧连接有传动件
(3)
,所述传动件
(3)
连接至后视镜主体
(8)
,所述枢转轴
(2.1)
带动传动件
(3)
沿第一方向
D1
转动

或者沿与第一方向
D1
相反的第二方向
D2
转动,所述传动件
(3)
转动以带动后视镜主体
(8)
运动;所述传动件
(3)
上设置有配合部
(3.1)
,所述壳体
(1)
设置有第一阻挡部
(4)
以及第二阻挡部
(5)
,所述第一阻挡部
(4)
在传动件
(3)
的第一方向
D1
上的运动轨迹能够获得与配合部
(3.1)
顶止的位置,以使传动件
(3)
沿第一方向
D1
转动具有极限位置;所述第二阻挡部
(5)
在传动件
(3)
的第二方向
D2
上的运动轨迹能够获得与配合部
(3.1)
顶止的位置,以使传动件
(3)
沿第二方向
D2
转动具有极限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后视镜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
(3.1)
为设置在传动件
(3)
上的凸起,所述壳体
(1)
设置有供凸起伸入的配合槽
(1.2)
,配合槽
(1.2)
供凸起在内转动,所述配合槽
(1.2)
的首端壁面为所述第一阻挡部
(4)
,所述配合槽
(1.2)
的尾端壁面为所述第二阻挡部
(5)。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后视镜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槽
(1.2)
以及凸起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配合槽
(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衡姜正东周瑶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精成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