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扣座保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943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仅美观,而且可以使带扣座切实地返回到座椅坐垫上的带扣座保持结构。带扣座保持结构将带扣座部件保持在座椅坐垫(11)上,所述带扣座部件具有一端被固定在车身上的固定带和设置在固定带另一端上的带扣座,将在纵长方向上具有伸缩性、且具有规定宽度的束带(34)在其纵长方向上的中央或大致中央部处折返形成折返部(37),将束带(34)的纵长方向的两端部(35、36)在同一平面上沿束带宽度方向并列配置,并在该状态下将两端部(35、36)固定在座椅坐垫(11)的后端部,将固定带穿过形成于折返了的束带(34)之间的间隙(38),利用折返部卡止带扣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带扣座保持结构
技术介绍
例如,车辆用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以如下方式将乘客约束在座椅 上,即,将系在乘客身体上的座椅安全带上的带扣插舌与固定在车 身上的带扣座部件的带扣座卡合。由于车辆撞击时带扣座部件受到较大的沖击,所以将其固定在车身上,例如,可以将其构成为将 安全带的一端固定在车身上,而在该带的另一端安装带扣座。但是, 当乘客要系上安全带时,如果不能立刻在座椅坐垫的上表面找到带 扣座,会导致使用不便。因此,有人提出了带扣座保持结构,通过该带扣座保持结构,在 乘客系用安全带之前,带扣座总是位于座椅坐垫上的一定位置处。例如,在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362309号中公开的带 扣座保持结构中,将由橡胶带形成的环形带固定在座椅坐垫的上表 面的后部,克服该环形橡胶带的弹力而使其直径扩大,将带扣座部 件的带扣座及安全带穿过上述环形带,之后,通过环形带弹性收缩 而将带扣座卡止在环形带上。上述带扣座保持结构设置在活动型座椅坐垫上,所谓活动型座椅坐垫是指座椅坐垫可向上翻起而与座椅 靠背重叠,又可下放到脚踏用的车身地板上。由于上述带扣座保持 结构设置在这样的活动型座椅坐垫上,所以,当使座椅坐垫移动时, 通过拉伸橡胶带形成的环形带来卡止带扣座。但是,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带扣座保持结构,当座椅坐垫的位置恢 复到乘坐状态时,为了保证带扣座能回到座椅坐垫的上表面,将环 状带安装在座椅坐垫的上表面的后部,因此,环形带会暴露在座椅坐垫的乘坐面上。所以,从美观上考虑,期望改善这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扣座保持结构,该带扣座保 持结构不仅美观,而且可以将带扣座切实地返回到座椅坐垫的上表 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带扣座保持结构中采用了如下 的结构。技术方案1所记述的专利技术的带扣座保持结构将带扣座部件保持 在座椅坐垫上,其中,所述带扣座部件包括一端被固定在车身上的 固定带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上的带扣座,其特征在于,将 在纵长方向上具有伸缩性且具有规定宽度的束带在其纵长方向的中 央或大致中央部处折返而形成折返部,将上述束带的纵长方向的两 端部在同一平面上沿束带宽度方向并列配置,并在此状态将上述两 端部固定在上述座椅坐垫的后端部,将上述带扣座部件的固定带穿 过折返了的束带之间,在上述折返部处卡止上述带扣座。技术方案2所记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所记述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上述座椅坐垫的后端部设置有具有伸缩性且较上述束带宽的舌片, 将上述束带的两端部固定在该舌片上。采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束带被安装在座椅坐垫的后 端,因而束带不会暴露在座椅坐垫的乘坐面上,提高了美观度。另 外,由于带扣座卡止在束带的折返部处,所以带扣座不易落下。另 外,由于将束带的两端部在宽度方向上并列地配置并固定在座椅坐 垫的后端部,所以束带并列部分的宽度尺寸增大,当将带扣座引到 座椅坐垫的上表面时,该并列部分成为带扣座的支承面,可以将带 扣座切实地引导到座椅坐垫的上表面。采用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座椅坐垫的舌片起到带扣座的支承 面的作用,可以将带扣座切实地引导到座椅坐垫的上表面。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中的带扣座保持结构的车辆后座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对后座的布置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带扣座保持件的安装状态的后座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带扣座保持件的配置的座椅坐垫的俯视图。 图5是带扣座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6是带扣座保持件的侧视图。图7是以图解的方式表示带扣座保持件的U型束带的形成过程 的示意图。图8是对带扣座保持件的作用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9是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带扣座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10是上述另 一个实施例中的带扣座保持件的侧视图。1A、 1B:后座,11:座椅坐垫,llc:缝合部(后端部),25A 25C: 带扣座,26A-26C:固定带(带),28A 28C:带扣座部件,30A 30C: 带扣座保持件,31:舌片,32、 33: U型束带,34:束带;35、 36: 端部,37:折返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l-10对本专利技术中的带扣座保持结构进行说明。另 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方向为车身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为车 身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为从驾驶位上观察时的沿车宽方向的左右 方向。图1是车辆的后座1的外观立体图,该后座1在左右方向上以固 定的比例(例如,7:3或6:4)被划分,由较宽的左侧后座1A和较窄 的右侧后座1B构成。首先,对后座1A、 1B相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后座1A、 1B具有支承乘客臀部的座椅坐垫11、支承乘客背部的座椅靠背12和支承乘客头部的头枕13。如图2所述,后座1A、 1B^f皮配置在阶梯地寿反103附近,其中, 阶梯地板103连接位于车身地板100前侧的位置低的地板101和位 于车身地板100后侧的位置高的地板102,后侧的位置高的地板102 高于上述位置低的地板101。这里,也可以说位置低的地板101指的 是后座1A、 1B前方的脚踏用车身地板。在设置于位置高的地板102的前端附近的底座60上,座椅靠背 12的下端以可通过支承轴61旋转的方式来安装。通过未图示的支承 机构,座椅靠背12可以保持成图2中以实线表示的稍微向后倾斜的 立起姿势,并且,通过以支承轴61为中心向前方旋转,座椅靠背12 也可以如图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向前方》文倒。座椅坐垫11以可通过旋转臂14相对座椅靠背12旋转的方式被 设置在座椅靠背12上。具体而言,L字形或大致呈L字形的旋转臂 14的一端14a被固定在座椅坐垫11上,另一端14b安装在座椅靠背 12上,并且该另一端14b可以以设置在座椅靠背12下部的支承轴 14c为中心来旋转。如图1所示,在座椅坐垫11的底面上设置有将座椅坐垫11支承 在车身地板100上的支腿部15。支腿部15上侧开放,呈U字形或 大致U字形,该支腿部15的上部以可相对于座椅坐垫11的框架旋 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其上。如图2所示,通过将支腿部15相对座椅坐 垫ll立起,支腿部15将座椅坐垫11支承在车身地板100上,可以 保持如图2中实线所示的状态。下面,将此状态称为可乘坐状态。 另外,在座椅坐垫11为可乘坐状态时,用于承接此状态下的支腿部 15的下端部的支腿座部件16被设置在位置低的地板101与阶梯地板 103的连接处。从可乘坐状态将该座椅坐垫11向后方旋转,如图2中的点划线 所示,座椅坐垫11可与立起姿势的座椅靠背12重叠。下面,此状 态称为折叠状态。当座椅坐垫11为折叠状态时,由于使座椅坐垫ll向后上方退让,位置低的地板101上方的空间相应地扩大,在此处可以放置较高的行李。另外,当座椅坐垫11为折叠状态时,如果将支腿部15向下方旋转收回,可以进一步扩大位置低的地板101上方 的空间。另外,通过将支腿部15向下方旋转并将其收纳在座椅坐垫 11的底部,利用未图示的锁定机构可维持该折叠状态。对处于折叠状态的后座1A、 1B,使座椅靠背12以支承轴61为 中心向前方旋转,则如图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可以在保持着座椅 坐垫11与座椅靠背12重叠的状态下,将座椅坐垫11下放到位置低 的地板101上。下面,将此状态称为放倒状态。对于可乘坐状态的座椅坐垫11及座椅靠背12,当将座椅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扣座保持结构,该带扣座保持结构将带扣座部件保持在座椅坐垫上,其中,所述带扣座部件包括一端被固定在车身上的固定带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上的带扣座,其特征在于, 将在纵长方向上具有伸缩性且具有规定宽度的束带在其纵长方向的中央或大致中央部处折返而形成折返部,将上述束带的纵长方向的两端部在同一平面上沿束带宽度方向并列配置,并在此状态将上述两端部固定在上述座椅坐垫的后端部,将上述带扣座部件的固定带穿过折返了的束带之间,在上述折返部处卡止上述带扣座。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9-13 2007-2378791. 一种带扣座保持结构,该带扣座保持结构将带扣座部件保持在座椅坐垫上,其中,所述带扣座部件包括一端被固定在车身上的固定带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上的带扣座,其特征在于,将在纵长方向上具有伸缩性且具有规定宽度的束带在其纵长方向的中央或大致中央部处折返而形成折返部,将上述束带的纵长方向的两端部在同一平面上沿束带宽度方向并列配置,并在此状态将上述两端部固定在上述座椅坐垫的后端部,将上述带扣座部件的固定带穿过折返了的束带之间,在上述折返部处卡止上述带扣座。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座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座 椅坐垫的后端部设置有具有伸缩性且较上述束带宽的舌片,上述束 带的两端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津田敏彦伊藤隆裕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