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裕彬专利>正文

车辆撞击安全压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8415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车辆撞击安全压缩器,特征是呈“V”形设置力传导机构,为对称设置的一对杠杆,杠杆底端相互铰接,并通过弹力机构与车架连接,杠杆顶端铰接在前挡板支架上,杠杆中部铰接在后底板支架上,作为支点的支撑块固定设置在后底板上,前挡板与后底板之间设压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杠杆与弹力机构综合设置,可有效地降低撞击力,使车辆撞击时车不损、人安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安全保护器。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在车辆发生撞击时,实施安全保护的装置。目前普遍使用的车辆防撞技术中在结构形式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硬保险,即在车前端设置钢质的的保险杠。另一种是以弹性材质制成的弹性保险。这两种结构形式只能在车辆发生轻微碰撞和磨擦时,对车皮起到一定的保护。在有力度较大的撞击发生时,却无能为力。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车辆撞击安全压缩器,以针对力度较大的撞击实施有效保护。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的结构特点是呈“V”形设置力传导机构,所述“V”形力传导机构为对称设置的一对杠杆,杠杆的底端相互铰接,并通过弹力机构与车架连接。杠杆的顶端铰接在前挡板支架上,杠杆中部铰接在后底板支架上,作为支点的支撑块固定设置在后底板上;在所述前挡板与后底板之间设置压簧。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中的前挡板可由槽钢制成,在前挡板的外部以弹性材质包裹,因而,本技术同时具备了现有技术中硬保险和弹性保险的保护效果。在有轻微碰撞和磨擦发生时,可以有效地保护车皮不受损伤。2、本技术一改传统的保护方式,利用杠杆原理,将杠杆与弹力机构综合设置,可有效地降低撞击力,使车辆撞击时车不损、人安全。3、本技术中采用的杠杆结构为对称设置,在撞击点偏位时,能达到同样的保护效果。4、本技术可以通过设置锁定机构有效地阻止反弹。从而避免因反弹而造成的事故。5、本技术可以通过设置联动的关油门线拉簧和刹车线拉簧,在有撞击发生时,同时关闭油门切断动力,并刹车。因而,该结构改变了传统防撞器单一的被动式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保护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保护状态示意图。以下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图1,呈“V”形设置力传导机构,“V”形力传导机构为对称设置的一对杠杆1,杠杆1的底端相互铰接,铰接孔为长条孔,杠杆1的顶端铰接在前挡板支架2上,铰接孔为长条孔。杠杆1中部铰接在后底板支架3上,其铰接孔也为长条孔。作为支点的支撑块4固定设置在后底板5上,在前挡板6与后底板5之间设置压簧7,“V”形力传导机构的底部通过弹力机构与车架连接。通过设置,使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小于1即可达到减小撞击力之效果。具体实施中,可以在铰接的杠杆1的底端,分别设置关油门线拉簧16和刹车线拉簧17。杠杆底端铰接点的上移通过关油门线拉簧16和刹车线拉簧17的动作分别关闭油门切断油路,并刹车。为了更好地运用杠杆原理、发挥杠杆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分别设置了如下所述移动支点和移动力点的结构。即在撞击过程中,杠杆的支点和力点为变化的,以使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在撞击过程中不断减小,因而作用于车体的撞击力更进一步被化解。如图1所示,在该结构中,作为支点的支撑块4具有弧形刀口,杠杆1架设在支撑块4的弧形刀口上,以杠杆1在支撑块4弧形刀口上不同位置处的支撑构成移动支点。同样,在前挡板6对应位置处固定设置具有弧形刀口的压块8,压块8以其弧形刀口压设在杠杆1的顶部。撞击时,来自前挡板6上的撞击力通过压块8传递致杠杆1的作用力端,杠杆1以支点为中心发生转动,同时,由于弧形刀口的存在,力点和支点沿着各自弧形刀口相对移动,移动的结果使力点到支点的动力臂进一步缩短;同时,支点到“V”形底部的阻力臂进一步加长。直至如图2所示的状态,此时,动力臂缩为最短,阻力臂增加为最长。两杠杆呈一直线。图1所示结构应用于汽车,在该结构中,连接在力传导机构底部与车架之间的弹力机构为弹力杆11,弹力杆11穿设在其固定架12上,弹力杆11上间隔开设锁定孔9,对应位置的固定架12上设置自锁销10。具体实施中,固定架12固定设置在车架上。参见图3、图4,该结构应用于摩托车,在该结构中,锁定机构是将所述前挡板支架3贯穿后底板5,在前挡板支架3上间隔开有定位孔9,对应位置的后底板5上设置自锁销10。由于摩托车结构自身更为简单,因此,连接在力传导机构的底部与车架之间的弹力机构可直接为一对拉簧15,拉簧15对称设置在摩托车前立杆19的两侧,关油门线拉簧16和刹车线拉簧17的一端绕过定滑轮固定连接在前挡板支架3的尾部。具体实施中,前挡板6用槽钢制成,槽钢外侧为一层橡胶板13,在橡胶板13的外部包裹海棉层14。此外,为避免车后部撞空,对于汽车,应在其后部安装防撞板18,如图2所示。实施中的安装高度应根据不同车辆统一取值,大约为600mm。权利要求1.车辆撞击安全压缩器,其特征是呈“V”形设置力传导机构,所述“V”形力传导机构为对称设置的一对杠杆(1),杠杆(1)的底端相互铰接,并通过弹力机构与车架连接,杠杆(1)的顶端铰接在前挡板支架(2)上,杠杆(1)中部铰接在后底板支架(3)上,作为支点的支撑块(4)固定设置在后底板(5)上,在所述前挡板(6)与后底板(5)之间设置压簧(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撞击安全压缩器,其特征是在所述铰接的杠杆(1)的底端,分别设置关油门线拉簧(16)和刹车线拉簧(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撞击安全压缩器,其特征是所述作为支点的支撑块(4)具有弧形刀口,杠杆(1)架设在支撑块(4)的弧形刀口上,以杠杆(1)在支撑块(4)弧形刀口上不同位置处的支撑构成移动支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撞击安全压缩器,其特征是在所述前挡板(6)对应位置处固定设置具有弧形刀口的压块(8),所述压块(8)以其弧形刀口压设在杠杆(1)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撞击安全压缩器,其特征是,设置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是将所述前挡板支架(2)贯穿后底板(5),在前挡板支架(2)上间隔开设锁定孔(9),对应位置的后底板(5)上设置自锁销(1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撞击安全压缩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在力传导机构底部与车架之间的弹力机构为一对拉簧(1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撞击安全压缩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在力传导机构底部与车架之间的弹力机构为弹力杆(11),弹力杆(11)穿设在其固定架(12)上,弹力杆(11)上间隔开设锁定孔(9),对应位置的固定架(12)上设置自锁销(10)。专利摘要车辆撞击安全压缩器,特征是呈“V”形设置力传导机构,为对称设置的一对杠杆,杠杆底端相互铰接,并通过弹力机构与车架连接,杠杆顶端铰接在前挡板支架上,杠杆中部铰接在后底板支架上,作为支点的支撑块固定设置在后底板上,前挡板与后底板之间设压簧。本技术将杠杆与弹力机构综合设置,可有效地降低撞击力,使车辆撞击时车不损、人安全。文档编号B60R21/02GK2440705SQ00221859公开日2001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0日专利技术者赵裕彬 申请人:赵裕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辆撞击安全压缩器,其特征是呈“V”形设置力传导机构,所述“V”形力传导机构为对称设置的一对杠杆(1),杠杆(1)的底端相互铰接,并通过弹力机构与车架连接,杠杆(1)的顶端铰接在前挡板支架(2)上,杠杆(1)中部铰接在后底板支架(3)上,作为支点的支撑块(4)固定设置在后底板(5)上,在所述前挡板(6)与后底板(5)之间设置压簧(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裕彬
申请(专利权)人:赵裕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