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庆林专利>正文

汽车用自行车架的枢接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7944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汽车用自行车架的枢接座结构,其于自行车架的基架侧杆与承置架支撑杆预定位置的相向侧上,嵌设对合的第一及第二两转盘,并于两转盘间夹设一弹簧,以快拆穿设迫紧固定;其中第一转盘接合面近边缘处设有一圆锥状啮合环,内部设置一圈圆弧凸粒,第二转盘接合面近边缘处设有一圆锥状啮合槽,内部设置一圈圆弧凹槽,而借由两转盘接合面的圆锥状啮合与圆弧状契合,达到更加稳固的卡掣效果及较佳的使用方便性。(*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汽车用自行车架构造改良,尤指一种可使供自行车置放的承置架角度得到更加稳固定位效果的汽车用自行车架枢接座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现代人生活繁忙,所以非常喜欢利用假日与亲友至户外活动,同时,也喜爱携带自行车同行,至户外时可在大自然中骑乘,而为了因应此市场需求,于是近年来出现多种汽车用自行车架,以方便将自行车固定于汽车上携行。通常的汽车用自行车架的枢接座结构,设有一自行车置放架,该自行车置放架系设有一呈U字型的基架,该基架的两顶端各枢接有一支撑杆,并使基架与支撑杆间设有一枢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接结构是于基架与支撑杆的相向侧上,各嵌设有一转盘,其中两转盘的相对端面上,各形成可相互啮合且与转盘呈同心分布的齿形面,并设有一具有螺栓的转钮,使该转钮的螺栓可穿设过支撑杆、基架及两转盘而形成螺固结构。上述通用的结构,虽可达到方便调整角度及卡固定位角度的目的,但仍存在有下列的缺点1、易因塑料射出成型时产生变形而无法整个齿形面稳固紧密贴合,影响啮合甚至造成固定后因震动产生偏摆旋转脱离的窘境。2、调整时,两齿形面需完全脱离才可做调整,以致调整动作不便。3、其齿形面的凸齿系呈外露状,因而使用时砂土易自啮合的缝隙进入齿形面囤积,而造成啮合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其快拆迫紧固定时,第一转盘的圆锥状啮合环与第二转盘的圆锥状啮合槽,可产生紧密的贴合效果,再加上圆弧凸粒与圆弧凹槽的契合,而可得到更加稳固的卡掣固定。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其是圆锥状啮合设计,因而扳转退松快拆,使圆锥状啮合环与圆锥状啮合槽稍为脱离,即可做调整动作,再加上圆弧凸粒可于旋转时辅助两转盘分离适当间距,以达到提高使用方便性的目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其第一转盘的圆锥状啮合环与第二转盘的圆锥状啮合槽是隐藏于内部,因而使用时可避免砂土进入囤积,而确保啮合的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用自行车架的枢接座结构,其是用以枢接自行车架的基架与承置架,于基架侧杆与承置架支撑杆预定位置的相向侧上,嵌设对合的第一及第二两转盘,并于该第一及第二两转盘间夹设一弹簧,而以快拆穿过侧杆、两转盘及支撑杆迫紧固定;其中第一转盘一侧凹设一嵌合槽,中央设置一通孔,另侧设置一接合面,该接合面近边缘处设有一圆锥状啮合环,内部设置一圈圆弧凸粒,第二转盘一侧凹设一嵌合槽,中央设置一通孔,另侧设置一接合面,该接合面近边缘处设有一圆锥状啮合槽,内部设置一圈圆弧凹槽,当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对合并以快拆迫紧固定时,第一转盘的圆锥状啮合环与第二转盘的圆锥状啮合槽贴合卡固,同时第一转盘的圆弧凸粒进入第二转盘的圆弧凹槽内契合,而达到固定自行车架的角度。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一转盘的圆锥状啮合环与第二转盘的圆锥状啮合槽,在快拆迫紧固定时可产生紧密的贴合效果,再加上圆弧凸粒与圆弧凹槽的契合,而可得到更加稳固的卡掣固定;圆锥状啮合设计使圆锥状啮合环与圆锥状啮合槽扳转退松快拆时稍为脱离,即可做调整动作,再加上圆弧凸粒可于旋转时辅助两转盘分离适当间距,以达到提高使用方便性的目的;另外,第一转盘的圆锥状啮合环与第二转盘的圆锥状啮合槽是隐藏于内部,因而使用时可避免砂土进入囤积,而确保啮合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转盘反面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调整角度动作示意图。附图标识1、侧杆1a、第一穿孔2、支撑杆 2a、第二穿孔10、第一转盘 11、嵌合环12、通孔 13、接合面131、啮合环132、中空柱133、凸粒 20、第二转盘21、嵌合槽 22、通孔23、接合面 231、啮合槽232、中空柱233、凹槽 30、弹簧 40、快拆41、柄部 42、杆体421、外螺纹43、螺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及图2本技术的第一转盘反面立体图所示,其是用以枢接自行车架的基架侧杆1与承置架支撑杆2,包含有一第一转盘10、一第二转盘20、一弹簧30及一快拆40,其中第一转盘10一侧凹设一嵌合槽11,中央设置一通孔12,另侧设置一接合面13,该接合面13近边缘处设有一周缘布列复数凸齿的圆锥状啮合环131,内部凸设一内径大于通孔12的中空柱132,中空柱132外侧一段处设置一圈圆弧凸粒133,第二转盘20一侧凹设一嵌合槽21,中央设置一通孔22,另侧设置一接合面23,该接合面23近边缘处设有一周缘布列复数齿沟的圆锥状啮合槽231,内部凸设一内径大于通孔的中空柱232,中空柱232外侧一段处设置一圈圆弧凹槽233,快拆40是由一柄部41枢结一杆体42,杆体42末端设置外螺纹421而可与一螺帽43螺结锁固。另如图3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及图4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图所示,其组合时,第一转盘10及第二转盘20的嵌合槽11、21嵌置于基架侧杆1与承置架支撑杆2预定的相对侧缘上,弹簧30置于第一转盘10与第二转盘20间,而将第一转盘10的接合面13与第二转盘20的接合面23对合,使弹簧30套置于第一转盘10的中空柱132与第二转盘20的中空柱232内,再以快拆40的杆体42由基架侧杆1预定的第一穿孔1a依序穿过第一转盘10的通孔12、弹簧30、第二转盘20的通孔22及承置架支撑杆2预设的第二穿孔2a后,与螺帽43螺合并扳转柄部41迫紧固定,使第一转盘10接合面13的圆锥状啮合环131与第二转盘20接合面23的圆锥状啮合槽231贴合卡固,同时第一转盘10的圆弧凸粒133进入第二转盘20的圆弧凹槽233内契合,而令基架与承置架得以固定角度。再如图5本技术的调整角度动作示意图所示,当基架与承置架欲调整成另一角度时,扳转快拆40的柄部41形成退松状态,使第一转盘10及第二转盘20间借由弹簧30的弹性撑张力向外撑开,第一转盘10的圆锥状啮合环131与第二转盘20的圆锥状啮合槽231脱离啮合,则即可转动支撑杆2而带动第二转盘20以快拆40的杆体42为轴心旋转,并于支撑杆2调整至预定角度时,重新扳转快拆40的柄部41迫紧固定,使第一转盘10接合面13的圆锥状啮合环131与第二转盘20接合面23的圆锥状啮合槽231再度贴合卡固,同时第一转盘10的圆弧凸粒133再度进入第二转盘20的圆弧凹槽233内契合,而令基架与承置架调整改变成所需的角度。由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1、其以快拆40迫紧固定时,可借第一转盘10的圆锥状啮合环131与第二转盘20的圆锥状啮合槽231啮合,产生斜面紧密嵌卡效果,再加上圆弧凸粒133与圆弧凹槽233的契合,而可得到更加稳固的卡掣固定。2、其圆锥状啮合环131与圆锥状啮合槽231系圆锥斜面设计,因而扳转退松快拆40,只需使圆锥状啮合环131与圆锥状啮合槽231稍为脱离,即可做调整动作,再加上圆弧凸粒133可于旋转时辅助两转盘10、20分离适当间距,因而具有较佳的使用方便性。3、其第一转盘10的圆锥状啮合环131与第二转盘20的圆锥状啮合槽231系隐藏于内部,因而使用时可避免砂土进入啮合面囤积,而确保啮合的效果良好。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用自行车架的枢接座结构,其是用以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自行车架的枢接座结构,其是用以枢接自行车架的基架与承置架,于基架侧杆与承置架支撑杆预定位置的相向侧上,嵌设对合的第一转盘及第二转盘,并于该第一转盘及第二转盘间夹设一弹簧,该第一转盘及第二转盘一侧凹设一嵌合槽,中央设置一通孔,另侧设置一接合面,其特征在于:第一转盘,接合面近边缘处设有一圆锥状啮合环,内部设置一圈圆弧凸粒;第二转盘,接合面近边缘处设有一圆锥状啮合槽,内部设置一圈圆弧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庆林
申请(专利权)人:邱庆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