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永河专利>正文

结构改良的安全带护套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3950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结构改良的安全带护套发光装置,包括有一包套于汽车安全带上的软质包覆体,其一侧边上具有黏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软质包覆体内再设有至少一发光装置,且该发光装置所产生的光线可射出至软质包覆体外部,以供他人观视。(*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构改良的安全带护套发光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带用的护套,尤指一种具发光显示装置的安全带护套,即结构改良的安全带护套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化十分普及的今日,许多的产品都是模块化制造,以适合大量生产,其规格形式皆为相同;但在事事求新求变的今日,总希望在相同中有那一点点的不同处,这就是现代的潮流,所谓“个性化”的设计。而“个性化”设计的观念正普遍地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如电子业中的笔记本计算机,其外观设计便不再是正正方方,而是具有个性化的造形出现;移动电话在这一方面的表现更是彻底,除了外在的可换面板设计,其内在亦推出了个性化铃声,由此可知,现在的产品就是要能表现自我,才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许多的爱车人士中,便会使用各种不同的个性化商品,来使自已的爱车,变成具有个性化、与众不同的车,而以往的传统汽车配件,在潮流的牵动下,也积极的创新研发,以期能够捉住消费者的心,如以往许多人会购买安全带护套包覆于安全带上,一方面提高安全带在使用上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达到表彰自己特色的目的,但在愈来愈多人使用相同的产品后,其特殊性便慢慢消退,因此便要研发新一代的产品,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故设计人本着多年的研发实务经验,设计出一种更可彰显个人特色,及提供另一种方式的安全性设计,以让使用者能够更安心地,且更乐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避免缺失的存在,本技术于安全带护套内配设有一发光装置,且该发光装置可射出光线至安全带护套外,他人由远方便可观视到安全带护套所射出的光线,一方面可提高行车的安全,另一方面亦可通过其上所印制的文字或图样,而达到彰显自己特色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安全带护套发光装置,包括有一包套于汽车安全带上的软质包覆体,其一侧边上具有黏扣结构,该软质包覆体内再设有至少一发光装置,且该发光装置所产生的光线可射出至软质包覆体外部,以供他人观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1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图2-2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二;图2-3为本技术的正面展开示意图;图2-4为本技术的另一正面展开示意图;图3-1为本技术的内面展开示意图;图3-2为本技术的内面盖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源供应组与控制组结合实施示意图;图5-1为本技术发光装置实施例示意图一;图5-2为本技术发光装置实施例示意图二;图5-3为本技术发光装置实施例示意图三;图6为本技术使用例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软质包覆体    1绒毛层        11       侧边          12 容置空间      13       保护件        131-->固定部        1311     切口          132盖体          14       黏扣带        141钮扣          142      散光件        16发光装置      3        发光面板件    31电源供应组    32       控制组        33控制电路板    331      电源控制开关  332控制开关      341座体          34       发光二极管    35汽车安全带    5黏扣结构      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1所示,为本技术外观立体及结构分解示意图一,如图所示:本技术至少包括有一软质包覆体1及一发光装置3,其中该软质包覆体1包套于汽车安全带5(请先行参阅图6所示)上,其表面具有一绒毛层11盖覆,且于其侧边12上则设有黏扣结构7(本技术中以黏扣带为代表,但不限定于此),可与绒毛层11沾黏,作为固定的手段;又于该软质包覆体1上再具有一容置空间13,该容置空间13由一盖体14,并盖覆于软质包覆体1的内面所形成,且于其内再设有以可拆组的方式,活动固定于容置空间13内的保护件131,而该保护件131上设有固定部1311(本技术中亦以黏扣带为代表,但不限定于此),如此,该发光装置3便可被容设、嵌置、埋装或结合结合于保护件131中,并由保护件131的固定部1311配置于该容置空间13内,请同时参阅图3-1、3-2所示。此外,该盖体14以可拆组的固定手段结合于软质包覆体1上,该固定手段可利用可相互沾黏的黏扣带141来达到结合的目的,或使-->用钮扣142(请参阅图2-2所示)、车缝(图中未示)等结构亦可达到等效的结果。请再同时参阅图3-1、3-2所示,该发光装置3则包括有一发光面板件31,一连结发光面板件31并控制发光面板件31发光状态的控制组33,及一连接控制组33并提供电力给发光面板件31使用的电源供应组32,且该控制组33及电源控制组32上亦可使用可拆组的固定手段结合于软质包覆体1上,该固定手段可利用可相互沾黏的黏扣带(图中未示)来达到结合的要求,但却不限定于此种方法,另该电源供应组32利用电池作为提供电力的来源,此外,该控制组33具有一控制电路板331及电源控制开关332,而该发光面板件31于此图标中为冷光板结构(EL),但不限定于此种形式,其它形式容后再述,且该发光面板件31经由软质包覆体1上容置空间13内一个以上的切口132置入于软质包覆体1内的预设位置处,并露于软质包覆体1外,且该发光面板件31,被以适当固定的方式,如车缝、高周波黏合或预设的窗户被固定于软质包覆体1外,以让他人自该软质包覆体1的外部观视(请参阅图2-3、2-4所示)。综上所述,当使用者将本技术包覆于安全带5上,并激活电源控制开关332,该发光面板件31便会发出光线并射出于安全带护套外,此时,他人由远方便可观视到发光面板件31所射出的光线,一方面可提高行车的安全,另一方面亦可通过发光面板件31上所印制的文字或图样,来达到彰显自己特色的目的。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电源供应组与控制组结合实施示意图,如图所示:为简化构件的布设,本技术亦可将电源供应组32及控制组33结合至同一座体34上,此时,该控制组33的电源控制开关332亦需同时连结配置于座体34外部上的控制开关341,才得控制发光装置3,此外,该座体34同样可使用可拆组的固定手段结合于软质包覆体1上,该固定手段可利用可相互沾黏的黏扣带(图中-->未示)来达到结合的要求,但却不限定于此种方法,请参阅图5-1、5-2、5-3所示,为本技术发光装置实施例示意图一、二、三,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发光装置3除使用冷光板的方式外,亦可利用其它的手段来达成,如以发光二极管35配合保护发光二极管35的散光件16的形式来构成亦可,然以此种形式构成时,该散光件16设于软质包覆体1外,且其具有可挠性中空外框,以供发光二极管35组件容设、嵌置、埋设或结合,同时保护发光二极管35,而该可挠性中空外框16与软质包覆体1间至少具有一个以上切口132,以利发光二极管35可自切口132而进入于可挠性中空外框16内配置,该散光件16由一种可弹性变形的材质所制成,如此,当软质包覆体1受外力而产生变形时,该散光件16才可保护该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改良的安全带护套发光装置,包括有一包套于汽车安全带上的软质包覆体,其一侧边上具有黏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软质包覆体内再设有至少一发光装置,且该发光装置所产生的光线可射出至软质包覆体外部,以供他人观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良的安全带护套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软质包覆体上具有一容置空间,以供该发光装置被容设、嵌置、埋装或结合于其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改良的安全带护套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由一盖体结合盖覆于软质包覆体的内面所形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改良的安全带护套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体以可拆组的固定手段结合于软质包覆体上,如利用可相互沾黏的黏扣带或钮扣来达到结合的目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良的安全带护套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包括有一发光面板件,一连结并控制发光面板件发光状态的控制组,及一连结控制组并提供电力给发光面板件使用的电源供应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河
申请(专利权)人:李永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