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吸能装置及儿童汽车座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65036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6 2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带吸能装置及儿童汽车座,其能够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以减轻伤害。一种安全带吸能装置,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汽车座本体的固定组件、用于连接安全带的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和所述固定组件之间设置有随所述滑动组件滑动而形变的吸能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能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儿童汽车座的安全带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安全带是确保行车安全的措施之一,安全带在汽车碰撞时,能对乘员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保护乘员的安全。但安全带本身不具有吸能作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不能够对将乘员向前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以减轻乘员的伤害。如何使普通的安全带具有吸收能量的功能将越来越重要,急需一种能够满足安全带吸能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带吸能装置及儿童汽车座,其能够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以减轻伤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带吸能装置,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汽车座本体的固定组件、用于连接安全带的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和所述固定组件之间设置有可随所述滑动组件滑动而形变的吸能块。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用于连接汽车座本体的第一连接轴,所述滑动组件上开设有长孔,所述第一连接轴可滑动地插设在所述长孔内。更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第一盖体,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板体、连接于两个所述板体之间的第二盖体,所述长孔分别开设于所述板体上,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盖体可滑动地位于两个所述板体之间,所述吸能块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两个所述板体及所述第二盖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用于与安全带的端部相连接的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固定连接于所述板体,且所述第二连接轴和所述吸能块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组件的相对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体包括第一本体、自所述第一本体的外缘向下弯折的第一挡部,所述第二盖体包括第二本体、自所述第二本体的外缘向上弯折的第二挡部。更优选地,所述长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轴心线相互垂直。优选地,所述吸能块为蜂窝铝。本技术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为:一种儿童汽车座,包括汽车座本体、设置在所述汽车座本体上的安全带及上述的安全带吸能装置。优选地,所述安全带吸能装置的固定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汽车座本体的后部,所述滑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安全带的端部。更优选地,所述安全带包括左安全带和右安全带,所述左安全带和所述右安全带的一端部均连接于所述滑动组件。结合上述,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安全带吸能装置连接汽车座本体和安全带,当发生碰撞时,滑动组件向固定组件滑动使得两者之间的吸能块受到挤压而发生形变进行吸能,从而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以减轻对乘员的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安全带吸能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全带吸能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组件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滑动组件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儿童汽车座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儿童汽车座的后视图。其中,1、汽车座本体;2、安全带;21、左安全带;22、右安全带;3、安全带吸能装置;31、固定组件;311、第一连接轴;312、第一盖体;3120、第一挡部;32、滑动组件;321、板体;3210、长孔;322、第二盖体;3220、第二挡部;323、第二连接轴;33、吸能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中述及的上、下、左、右是根据本领域人员的观察角度及为了叙述方便而定义的,不限定具体的方向,如,分别对应于图6中纸面的上侧、下侧、右侧、左侧。图1-4所示为一种安全带吸能装置,图5-6所示为具有上述安全带吸能装置的儿童汽车座。结合图1-4所示,安全带吸能装置3包括固定组件31及滑动组件32,固定组件31固定连接在汽车座本体1上,滑动组件32固定连接在安全带2上。滑动组件32可滑动地连接于固定组件31,且滑动组件32和固定组件31之间设置有吸能块33,本实施例中选用蜂窝铝作为吸能块33,当滑动组件32受力而向固定组件31滑动时,吸能块33随之受到挤压发生形变以提供缓冲。具体地,固定组件31包括第一连接轴311及第一盖体312,第一连接轴311的两端部用于和汽车座本体1连接,第一盖体312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轴311的中部。滑动组件32包括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板体321、连接于两个板体321一端部之间的第二盖体322。两个板体321上分别开设有一个长孔3210,长孔3210的中心线自板体321的上述端部向其另一端部弯折,第一连接轴311可滑动地插设在两个长孔3210中,第一盖体312和第二盖体322相对设置且第一盖体312可滑动地位于两个板体321之间,吸能块33设置在第一盖体312、两个板体321及第二盖体322之间。第一盖体312包括第一本体、自第一本体的外缘向下弯折的第一挡部3120,第二盖体322包括第二本体、自第二本体的外缘向上弯折的第二挡部3220,第一挡部3120和第二挡部3220对吸能块33进行限制,防止吸能块33自第一盖体312、两个板体321及第二盖体322间脱离。滑动组件32还包括第二连接轴323,第二连接轴323用于与安全带2的端部相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轴323固定设置于两个板体321的上述另一端部上。第二连接轴323和吸能块33分别位于第一连接轴311的相对两侧,具体如图1中,第二连接轴323位于第一连接轴311的上侧方,吸能块33位于第一连接轴311的下侧方。第一连接轴311和第二连接轴323的轴心线相互平行,且第一连接轴311的轴心线和长孔3210的中心线相互垂直。结合图5和图6所示,儿童汽车座包括汽车座本体1、设置于汽车座本体1上的安全带2以及上述安全带吸能装置3。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安全带2包括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左安全带21和右安全带22,左安全带21、右安全带22的一端位于汽车座本体1的前方用于扣持固定儿童,而另一端均固定连接于安全带吸能装置3的第二连接轴323的两端部,安全带吸能装置3的第一连接轴311的两端部固定连接在汽车座本体1的后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左安全带21、右安全带22的上端带动滑动组件32相对固定组件31向上滑动,吸能块33受到挤压发生形变进行吸能,从而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减轻对儿童的伤害。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目的在于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带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汽车座本体(1)的固定组件(31)、用于连接安全带(2)的滑动组件(32),所述滑动组件(32)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31),所述滑动组件(32)和所述固定组件(31)之间设置有可随所述滑动组件(32)滑动而形变的吸能块(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带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汽车座本体(1)的固定组件(31)、用于连接安全带(2)的滑动组件(32),所述滑动组件(32)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31),所述滑动组件(32)和所述固定组件(31)之间设置有可随所述滑动组件(32)滑动而形变的吸能块(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1)包括用于连接汽车座本体(1)的第一连接轴(311),所述滑动组件(32)上开设有长孔(3210),所述第一连接轴(311)可滑动地插设在所述长孔(321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1)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轴(311)的第一盖体(312),所述滑动组件(32)包括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板体(321)、连接于两个所述板体(321)之间的第二盖体(322),所述长孔(3210)分别开设于所述板体(321)上,所述第一盖体(312)和所述第二盖体(322)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盖体(312)可滑动地位于两个所述板体(321)之间,所述吸能块(33)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312)、两个所述板体(321)及所述第二盖体(32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32)还包括用于与安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威况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