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控制踏板的防止后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949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控制踏板的防止后移机构,其具有这样的结构,踏板架前端连接撞击板的车厢一侧,该踏板架支撑控制踏板,使得控制踏板能绕轴转动,而撞击板将发动机室和车厢彼此隔开,踏板架的后端安装在罩顶板上,罩顶板通过释放机构设置在撞击板上侧,调整装置设置在车厢中以与罩顶板相对。由于具有这样的结构,即使在罩顶板和撞击板同时后移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通过释放机构的动作而使踏板架得以释放。(*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控制踏板的防止后移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当冲击载荷施加在车辆前部时防止车辆控制踏板移向车箱内部的防止后移机构。
技术介绍
已经有多种用于车辆控制踏板的防止后移机构的方案,以防当冲击载荷施加在车辆前部时,车辆控制踏板向后移向车厢内部而使乘客受到车辆控制踏板的伤害。例如,公开号为特开平10-278460的日本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防止车辆控制踏板后移的机构,它具有这样的结构,踏板架后端连接撞击板(dash panel)的车厢一侧,该踏板架支撑控制踏板,使得控制踏板能绕轴转动,而撞击板将发动机室和车厢彼此隔开,踏板架的后端安装在罩顶板上,罩顶板通过释放机构设置在撞击板上侧。当由于冲击载荷使撞击板移向车厢内侧时,通过释放机构将踏板架的后端从罩顶板(cowl top panel)释放,来阻止控制踏板的后移。但是这样的机构带来一个问题,即由罩顶释放的踏板架后端的移动方向无规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释放机构,该释放机构具有设置在车体组件中的导向件,并在由于向车辆施加了冲击载荷而使撞击板(向后)移动到车厢内侧时,向着较低位置引导已经从罩顶板上释放的踏板架,该车体组件设置车厢内侧的位置,而不在踏板架上。但是,由于上述机构所具有的结构,在由于撞击板相对罩顶板的相对位移而使踏板架移向车辆的后部时,使得踏板架的后端从罩顶板释放,因此释放机构在罩顶板和撞击板同时向着车辆后部移动的情况下,即在罩顶板和撞击板彼此仅进行小量的相对位移的情况下不起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控制踏板的防止后移机构,该机构甚至在罩顶板和撞击板同时向后移的情况下,也能确保通过释放机构的动作释放踏板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控制踏板的防止后移机构,包括:将车辆中的发动机室和车厢彼此分开的撞击板;设置在所述撞击板上侧的罩顶部;踏板架,该踏板架具有连接到所述撞击板的车厢一侧的前端,并支撑控制踏板,使得控制踏板能转动;释放机构,该释放机构设置在所述罩顶部和所述踏板架后端之间,并能从所述罩顶部释放所述踏板架的后端;以及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设置在车厢内侧并与所述罩顶部相对。附图简要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名称以及其他目的和优点,其中相同标号表示各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踏板后移机构的总图;图2是撞击板和罩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向着车厢内部移动的状态放大视图;图3是踏板架处于其位移之前的位置的侧视图;图4是踏板架处于其位移之后的位置的侧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车辆控制踏板的后移机构的总图;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撞击板和罩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向车厢内侧移动的状态的放大视图。优选实施例详述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图1中的防止后移机构应用于作为悬挂控制踏板的制动器踏板11。该防止后移机构包括将车辆中的发动机室1和车厢3彼此隔开的金属撞击板(dash panel)5、设置在撞击板5上部的金属罩顶板(罩顶部)7、连接罩顶板7车厢一侧的安装架(罩顶部)14、支撑制动器踏板11以使制动器踏板11能自由转动的金属踏板架9以及设置在车厢3内部并与安装架14相对的调整装置15。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撞击板5具有焊接到罩顶板7下边缘7A的上边缘5A并具有未示出的下边缘,该下边缘焊接到如未示出的车体地板的组件上。制动助力器2设置在发动机室1内。制动助力器2具有多个安装螺栓22,这些螺栓设计成,当制动助力器2与撞击板5形成接触时,其穿过撞击板5而插入车厢3内。-->螺栓22夹紧在踏板架9的前端9a形成的凸缘部93。通过由车厢3内部将螺母21与螺栓22组装,制动助力器2安装在撞击板5的发动机室一侧的表面5b上,踏板架9安装在撞击板5的车厢一侧的表面5a上。踏板架9具有由前端9a向中部9c延伸的U形部,并且安装在撞击板5上,使得U形部的开口位于图1中的下部。踏板架9具有处于后端9b的袋形部,此外上板90和下板91由后端9b连接在一起。制动器踏板11的底端11a靠在踏板架9的侧壁上,它们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使得制动器踏板11能绕销12自由转动。制动助力器2的操作杆4通过销12连接制动器踏板11的底端11a。通过在由箭头C所示的踩踏方向移动设置在制动器踏板11转动端11b的踩踏部16,制动器踏板11绕销12转动以操作操作杆4。安装架14由具有U形部的板构成,并具有底端14b,底端14b连接在罩顶板7的车厢一侧处的表面7a上。安装架14具有与调节装置15相对的壁形接触面14a。安装架14具有由中心向底端14b延伸的腔14b,使得能方便地将安装架14压扁。踏板架9的后端9b通过释放机构13安装在安装架4上。如图2所示,释放机构包括形成在上板90中的释放口20和销17。销17包括轴部17a和销头17b,销头17b的直径比轴部17a的直径大。如图3和4所示,释放口20在由箭头A所示的踏板架9移动的方向上延伸。开口20具有位于调整装置15侧面端部20a,并且开口20微微大于轴部17a,因而端部20b的大小足以保证销头17b穿过。销17穿过与上板90相对的安装架14的安装部14c和释放口20的端部20a。通过由安装架14将轴释放件19(如E环)安装在销17上,将踏板架9的后端9b支承在安装架14上,使得能由安装架14上将其释放。在图2中,标号18表示设置在地板90和销头17b之间的垫圈。调整装置15包括作为在车辆宽度方向(图2中的垂直方向)延伸的车体组件的圆柱形底板横向构件(deck cross member)151和通过焊接或类似方法与底板横向构件151成为一体的调整件152。调整件152与底板横向构件151构成一体的原因是底板横向构件151具有高的刚度,因为底板横向构件151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未示两端被焊接到罩顶板7和未示的前支柱上。在本实施例中,底板横向构件151设置在微微高于安装架14中心的位置,使得其与罩顶板7和安装架14相对。调整件152具有调整部153和导向部155,由于由车辆前面施加冲击载荷F,调整部153能与移向车厢3内侧的安装架14的接触面14a形成接触,导向部155将从安装架14-->释放的踏板架9的后端9b向着图2中对应车辆下部的下方引导。冲击载荷F是当车辆的前部与物体相撞时施加在车辆前面的冲击力。调整部153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其底端具有U形部。调整部153设置在这样的位置,使其由上方与接触面14a形成斜接触。由于与底板横向构件151形成一体,调整部153的刚度比安装架14高。为确保当冲击载荷F施加在车辆的前面上时调整部153与接触面14a形成接触,调整部153最好设置在安装架14的路径上,即接触面14的路径上。导向部155具有U形部,并包括平的倾斜导向面155a,该导向面155a由靠近调整部153的位置向着右边向下倾斜。尽管在本实施例中,调整部153和导向部155形成在与底板横向构件151成一体的调整件152上,调整部153和导向部155可以设置成底板横向构件151或类似车体组件中的分离的组成件。此外,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155具有平的倾斜导向面155a,该导向面155a可以形成为由调整件153向着撞击板5延伸的弧形。现在说明以上述方式构成的防止后移机构的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控制踏板的防止后移机构,包括: 将车辆中的发动机室和车厢彼此隔开的撞击板; 设置在所述撞击板上侧的罩顶部; 踏板架,具有连接到所述撞击板的车厢一侧的前端,并支撑控制踏板,使得控制踏板能转动; 释放机构,设置在所述罩顶部和所述踏板架后端之间,能从所述罩顶部释放所述踏板架的后端;以及 调整装置,设置在车厢内侧并与所述罩顶部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6-8 173422/20011、控制踏板的防止后移机构,包括:将车辆中的发动机室和车厢彼此隔开的撞击板;设置在所述撞击板上侧的罩顶部;踏板架,具有连接到所述撞击板的车厢一侧的前端,并支撑控制踏板,使得控制踏板能转动;释放机构,设置在所述罩顶部和所述踏板架后端之间,能从所述罩顶部释放所述踏板架的后端;以及调整装置,设置在车厢内侧并与所述罩顶部相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踏板的防止后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顶部是罩顶板,所述释放机构响应所述罩顶板与所述调整装置的接触,以由所述罩顶板释放所述踏板架后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踏板的防止后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顶部包括罩顶板和设置在所述罩顶板车厢一侧的安装架,所述释放机构响应所述安装架与所述调整装置的接触,由所述安装架释放所述踏板架的后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踏板的防止后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志田敏康天野刚志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