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铑催化的C–H/C–H氧化偶联反应高效制备双(杂)芳环并吡喃酮/环戊酮衍生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7517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铑催化的C–H/C–H氧化偶联反应高效制备双(杂)芳环并吡喃酮/环戊酮衍生物的方法。原料(杂)芳基甲酸衍生物的羧基邻位的C–H键与杂芳烃衍生物的C–H键在铑催化下直接交叉偶联,获得中间体(邻位杂芳基(杂)芳甲酸衍生物)(步骤(1)),再经分子内酰化或酯化反应得到(杂)芳环并吡喃酮/环戊酮衍生物(步骤(2))。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合成步骤简洁、条件温和、合成产率且原料均廉价易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铑催化的c - H/C - H氧化偶联反应高效制备双(杂) 芳环并吡喃酮/环戊酮衍生物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铑催化的C-H/C-H氧化偶联反应高效制备双(杂)芳环并 吡喃酮/环戊酮衍生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相比于无机太阳能电池(如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 具有轻质、柔性、可大面积喷墨印刷制备等优势,因此相关研究工作受到学界和工业界的广 泛关注。[参见:(a) Riede, M. ; Uhrich, C. ; Widmer, J. ; Timmreck, R. ; Wynands, D.; Schwartz, G. ; Gnehr,W. -M. ; Hildebrandt,D. ; Weiss, A. ; Hwang, J. ; Sundarraj, S. ; Erk, P. ; Pfeiffer, M. ; Leo, K. Adv. Fund. Mater. 2011, 21, 3019-3028; (b) Dou,L ; You, J. ; Hong, Z. ; Xu, Z. ; Li, G. ; Street, R. A. ; Yang, Y. Adv. Mater. 2013,激,6642-6671.]目前,人们的研究重点仍是如何设计和合成得到更加高 效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分子并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材料。[参见:Heeger,A. J. A/k ifeter. 2014,激,10-28. ] 2013年,美国Yang Yang课题组制备的叠层有机太阳能 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了 10. 6%,其中的活性层供体材料TOTP-DFBT由双噻吩并吡喃单元和 二氟代苯并噻二唑单元共聚得到。双噻吩并吡喃酮是制备双(杂)芳环并吡喃单元的重要 中间体。[参见:You, J. ; Dou,L. ; Yoshimura, K. ; Kato,T. ; Ohya, K. ; Moriarty, T. ; Emery, K. ; Chen, C. -C. ; Gao, J. ; Li, G. ; Yang, Y. Nat. Commun. 2013, 4, 1446-1455.]类似的,双(杂)芳环并环戊二烯也是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材料的重要 供体单元,而双(杂)芳环并环戊酮衍生物是合成该类供体单元的重要中间体[参见:(a) Peet, J. ; Kim, J. Y. ; Coates, N. E. ; Ma, ff. L. ; Moses, D. ; Heeger, A. J. ; Bazan, G. C. Nat. Mater. 2007, 6, 497-500; (b) Albrecht, S. ; Janietz, S. ; Schindler, ff. ; Kurpiers, J. ; Kniepert, J. ; Inal, S. ; Pingel, P. ; Fostiropoulos, K. ; Koch, N. ; Neher, D. J. Am. Chem. Soc. 2012, 134, 14932-14944; (c) You, J. ; Dou, L.; Yoshimura, K. ; Kato, T. ; Ohya, K. ; Moriarty, T. ; Emery, K. ; Chen, C. -C. ; Gao, J. ; Li, G. ; Yang, Y. Nat. Commun. 2013, 4, 1446-1455. ] 〇 目前,文献报道的双(杂)芳环并吡喃酮/环戊酮衍生物合成步骤冗长,以双噻吩 并吡喃酮/环戊酮为例,从商业可得的原料噻吩和噻吩-3-甲醛开始,需经历6、步才能得 至丨J,总产率低至 7?23%。[参见:(a) Chen, C.-H.; Hsieh, C.-H.; Dubose, M.; Cheng, Y.-J. ; Hsu, C.-S. Macromolecules 2010, 43, 697-708; (b) Dou, L. ; Chen, C.-C.; Yoshimura, K. ; Ohya, K. ; Chang, ff. -H. ; Gao, J. ; Liu, Y. ; Richard, E. ; Yang, Y. 2013,¥6,3384-3390.]此外,在这些合成路线中经常需要使用诸如对 空气敏感的试剂(如正丁基锂等)、强氧化剂,以及高温等苛刻的反应条件,大大地降低了底 物的官能团耐受性,增加了合成的操作难度。 近年来,基于过渡金属催化的C-H键直接功能化反应已逐渐成为构筑各类联 芳烃骨架的重要方法,并已实现对多种材料分子、天然分子和药物分子的合成。[参见: (a) Mercier, L. G. ; Leclerc, M. Accounts Chem. Res. 2013, 46, 1597-1605; (b) Man dal, D. ; Yamaguchi,A. D. ; Yamaguchi,J. ; Itami,K. J. Am. Chem. Soc. 2011, 133, 19660-19663; (c) Evano, G. ; Blanchard, N. ; Toumi, M. Chem. Rev. 2008, 108, 3054 - 3131.]其中,基于过渡金属催化的(杂)芳环-(杂)芳环C-H/C-H氧化偶联反应 因为两个底物均不需要活化,不仅原料易得、合成操作步骤简洁,而且增加了产物所带官能 团的多样性、环境友好等优点。[参见:Xi, P.; Yang, F.; Qin, S.; Zhao, D.; Lan, J.; Gao, G.; Hu, C.; You, J?乂 i CXe?. 5bc. 2010, 7忽,1822-1824.]自 2010 年报道 以来,已被初步应用于功能材料的合成。[参见:(a) Qin, X.; Liu, H.; Qin, D.; Wu, Q.; You, J. ; Zhao, D. ; Guo, Q. ; Huang, X. ; Lan, J. Chem. Sci. 2013, 4, 1964-1969; (b) Huang, Y. ; Wu, D. ; Huang, J. ; Guo, Q. ; Li, J. ; You, J. Angew. Chem. Int. Ed. 2014D0I: 10.1002/anie.201406445.]但是,(杂)芳基甲酸衍生物的羧基邻位的C-H键 和杂芳烃衍生物的C - H键的交叉偶联反应尚未见报道。 本专利拟通过铑催化的C-H/C-H氧化偶联反应解决双(杂)芳环并吡喃酮/ 环戊酮衍生物合成步骤冗长、条件苛刻等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简洁和环境友好的制备方 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铑催化的C-H/C-H氧化偶联反应高效制备双(杂)芳环并 吡喃酮/环戊酮衍生物的方法。合成路线分为两步,步骤(1)为(杂)芳基甲酸衍生物的羧 基邻位的C - H键与杂芳烃衍生物的C - H键在铑催化下高效、高选择性地直接交叉偶联,获 得中间体(杂)芳基(杂)芳甲酸衍生物,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铑催化的C–H/C–H氧化偶联反应高效制备双(杂)芳环并吡喃酮/环戊酮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杂)芳基甲酸衍生物的羧基邻位的C–H键与杂芳烃衍生物的C–H键在铑催化下直接交叉偶联,获得中间体(邻位杂芳基(杂)芳甲酸衍生物)(步骤(1)),再经分子内酰化或酯化反应得到双(杂)芳环并吡喃酮/环戊酮衍生物(步骤(2)); 其中R1和R2为氢、卤素、硝基、氰基、酯基、醛基、烷基、烷氧基、烷硫基、烷基氨基、烯基、炔基、取代芳基、取代杂芳基或醚链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取代芳基和取代杂芳基中的取代基团可为卤素、烷基、烷氧基、烷硫基、烷基氨基、芳基、杂芳基或醚链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烷基、烷氧基、烷基氨基、烷硫基或醚链中的碳链可为碳个数为0~40的直链或支链);X可为硫、氮或氧原子;Y和Z可为碳、氮、氧、硫和硒原子;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把原料(杂)芳基甲酸衍生物、杂芳烃衍生物、铑催化剂、氧化剂、添加剂、溶剂加入反应容器,在氮气保护下,保持反应体系110~150 ℃,反应24~48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稀盐酸到pH值为1~5,然后加入二氯甲烷,过滤,浓缩母液得到中间体杂芳基(杂)芳甲酸衍生物粗品;步骤(2)在步骤(1)所得粗品中加入醋酸钯(0.1当量)、N‑乙酰基甘氨酸(0.2当量)、二醋酸碘苯(2.0当量)、醋酸钾(2.0当量)和叔丁醇;120 ℃下反应24 h,纯化得到双(杂)芳环并吡喃酮衍生物;或步骤(2)在步骤(1)所得粗品中加入二氯亚砜,滴入几滴无水DMF;缓慢升温至回流,反应1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移除溶剂;再加入无水氯化铝和无水二氯甲烷,0 ℃下反应1 h后,室温下再继续反应8 h;纯化得到双(杂)芳环并环戊酮衍生物。...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铑催化的C - H/C - H氧化偶联反应高效制备双(杂)芳环并吡喃酮/环 戊酮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杂)芳基甲酸衍生物的羧基邻位的C-H键与杂芳烃 衍生物的C-H键在铑催化下直接交叉偶联,获得中间体(邻位杂芳基(杂)芳甲酸衍生物) (步骤(1)),再经分子内酰化或酯化反应得到双(杂)芳环并吡喃酮/环戊酮衍生物(步骤 (2));其中R1和R2为氢、卤素、硝基、氰基、酯基、醛基、烷基、烷氧基、烷硫基、烷基氨基、烯 基、炔基、取代芳基、取代杂芳基或醚链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取代芳基和取代杂芳基中的 取代基团可为卤素、烷基、烷氧基、烷硫基、烷基氨基、芳基、杂芳基或醚链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烷基、烷氧基、烷基氨基、烷硫基或醚链中的碳链可为碳个数为(Γ40的直链或支链);X 可为硫、氮或氧原子;Y和Z可为碳、氮、氧、硫和硒原子;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把原料(杂)芳基甲酸衍生物、杂芳烃衍生物、铑催化剂、氧化剂、添加剂、溶剂 加入反应容器,在氮气保护下,保持反应体系1ΚΓ150 °C,反应24~48小时;冷却至室温后, 加入稀盐酸到PH值为1~5,然后加入二氯甲烷,过滤,浓缩母液得到中间体杂芳基(杂)芳 甲酸衍生物粗品; 步骤(2)在步骤(1)所得粗品中加入醋酸钯(0. 1当量)、#-乙酰基甘氨酸(0.2当量)、 二醋酸碘苯(2.0当量)、醋酸钾(2.0当量)和叔丁醇;120 °C下反应24 h,纯化得到双(杂) 芳环并吡喃酮衍生物; 或步骤(2)在步骤(1)所得粗品中加入二氯亚砜,滴入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劲松郭强秦绪荣兰静波吴迪高戈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