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新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1071005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式(I)所示结构的黄酮类新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美白和/或抗炎中的应用,所述黄酮类新化合物能够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由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一氧化氮代谢作用,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黄酮类新化合物有望用于制备具有美白和抗炎功效的药物,为研究和开发具有美白和抗炎作用的药品、保健品、日化用品等提供了新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用植物中的新化合物,具体涉及一种从荔枝草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新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并涉及该黄酮类新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在美白和/或抗炎中的应用。技术背景荔枝草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荔枝草(Salvia plebeian R.Br.)的全草,又称过冬青、天名精、凤眼草、蛤蟆草、雪见草、青蛙草、皱皮草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西南地区,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等省。荔枝草味苦、辛,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利水消肿等功效,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气管炎、肾炎水肿、痔疮肿痛等。荔枝草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倍半萜类、皂苷类、不饱和甾醇类及挥发油等。其中,现有技术通常是采用柱色谱法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截止目前已经从荔枝草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有泽兰黄酮、高车前素、高车前苷等,其中泽兰黄酮、高车前素、高车前苷这几种黄酮类化合物对CCl4和D-GlaN诱发大鼠肝细胞毒性均具有保护作用(1mg/kg,p<0.001),高车前素和高车前苷还可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且能显著改善游离脂肪酸所致内皮细胞—氧化氮生成减少,从而改善游离脂肪酸所致的胰岛素抵抗,对血管内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由此可见,从荔枝草中的分离得到的多种黄酮类化合物通常显示出良好的药学活性,但是现有技术从荔枝草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十分有限。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对荔枝草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提纯以期获得更多的生物活性物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尚未解决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从荔枝草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较少,进而提供一种从荔枝草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新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黄酮类新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美白和/或抗炎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黄酮类新化合物,结构如式(I)所示:其中,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或甲基。所述的黄酮类新化合物具有式(Ia)所示结构:一种所述黄酮类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荔枝草粉碎,加入50~100v%乙醇,浸泡后收集渗漉液,将所述渗漉液浓缩得到荔枝草提取物;(2)对所述荔枝草提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用乙酸乙酯进行洗脱,收集乙酸乙酯洗脱液,浓缩得第一浸膏;(3)对所述第一浸膏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使用二氯甲烷与甲醇的混合溶剂进行洗脱,所述二氯甲烷与甲醇的体积比为10:1~20:1,浓缩洗脱液得第二浸膏;(4)对所述第二浸膏进行MCI柱层析分离,使用甲醇与水的混合溶剂进行洗脱,所述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3:7~3:1,浓缩洗脱液得粗品;(5)将所述粗品进行凝胶柱层析分离,即得到所述式(Ia)所示结构的黄酮类新化合物。步骤(1)中,所述50~100v%乙醇与所述荔枝草的质量比为5:1~30:1。步骤(1)中,所述浸泡的时间为5~30天。步骤(1)中,所述荔枝草为荔枝草的全草、荔枝草的地上部分、荔枝草的地下部分中的任意一种。步骤(2)中,所述硅胶柱层析分离是采用质量比为1:1~1:3的硅胶和硅藻土对所述荔枝草提取物进行拌样。步骤(2)中,所述乙酸乙酯的体积与步骤(2)中所述硅胶柱的柱体积之比为3:1~10:1。步骤(2)中对所述荔枝草提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时,在用乙酸乙酯进行洗脱前,先使用石油醚对硅胶柱进行淋洗。步骤(3)中对所述第一浸膏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时,在使用二氯甲烷与甲醇的混合溶剂进行洗脱前,先使用二氯甲烷对硅胶柱进行淋洗。步骤(3)中所述二氯甲烷与甲醇的混合溶剂的体积与步骤(3)中所述硅胶柱的柱体积之比为3:1~10:1。步骤(4)中对所述第二浸膏进行MCI柱层析分离时,在进行洗脱前先依次使用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4~3:7、2:3~1:1、11:9~3:2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剂进行淋洗。步骤(4)中用于进行洗脱的所述甲醇与水的混合溶剂的体积与所述MCI柱的柱体积之比为3:1~10:1。步骤(5)中,所述凝胶柱层析的固定相为Sephadex LH-20凝胶,流动相为甲醇。所述黄酮类新化合物在美白和/或抗炎中的应用。所述黄酮类新化合物在制备日化用品和/或抗炎药物中的应用。所述黄酮类新化合物的衍生物,具有式(I)所示的母核结构。所述黄酮类新化合物的衍生物在美白和/或抗炎中的应用。所述黄酮类新化合物的衍生物在制备日化用品和/或抗炎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黄酮类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根据物质的分子量和极性的差异,依次在步骤(2)~(4)中进行两次硅胶柱层析分离和MCI柱层析分离,得到粗品,并在步骤(5)中对所述粗品进行凝胶柱层析分离,最终得到分子量为434的黄酮类新化合物。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未见报道的如式(I)所示结构的黄酮类新化合物,通过美白及抗炎活性测试试验,证明了所述黄酮类新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美白和抗炎作用,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所述黄酮类新化合物具有结构新颖、作用独特的优点,既可用作美白和抗炎活性分子,也可作为先导化合物,为开发具有美白和抗炎功效的日化用品提供了新思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黄酮类新化合物Ia的HMBC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黄酮类新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进行详细说明。其中1重量份为1kg,1体积份为1mL。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述黄酮类新化合物Ia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荔枝草全草10重量份,粉碎后加入95v%乙醇的水溶液50重量份,搅匀,浸泡30天,收集渗漉液,真空浓缩得到荔枝草提取物;(2)用质量比为1:1的硅胶和硅藻土对所述荔枝草提取物进行拌样,并上样至硅胶柱,依次使用3倍柱体积的石油醚和3倍柱体积的乙酸乙酯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乙酸乙酯洗脱液,浓缩得第一浸膏0.21重量份;(3)对所述第一浸膏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依次用二氯甲烷10倍柱体积、体积比为10:1的二氯甲烷与甲醇的混合溶剂10倍柱体积、以及体积比为5:1的二氯甲烷与甲醇的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并收集二氯甲烷与甲醇的体积比为10:1的洗脱液,浓缩得第二浸膏0.07重量份;(4)对所述第二浸膏进行MCI柱层析分离,依次采用体积比为3:7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剂10倍柱体积、体积比为1:1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06/201410567719.html" title="黄酮类新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黄酮类新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酮类新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如式(I)所示:其中,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或甲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酮类新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如式(I)所示:
其中,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或甲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酮类新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式(Ia)
所示结构:
3.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黄酮类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如下步骤:
(1)将荔枝草粉碎,加入50~100v%乙醇,浸泡后收集渗漉液,将所述
渗漉液浓缩得到荔枝草提取物;
(2)对所述荔枝草提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用乙酸乙酯进行洗脱,
收集乙酸乙酯洗脱液,浓缩得第一浸膏;
(3)对所述第一浸膏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使用二氯甲烷与甲醇的混
合溶剂进行洗脱,所述二氯甲烷与甲醇的体积比为10:1~20:1,浓缩洗脱液

\t得第二浸膏;
(4)对所述第二浸膏进行MCI柱层析分离,使用甲醇与水的混合溶剂
进行洗脱,所述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3:7~3:1,浓缩洗脱液得粗品;
(5)将所述粗品进行凝胶柱层析分离,即得到所述式(Ia)所示结构的
黄酮类新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黄酮类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50~100v%乙醇与所述荔枝草的质量比为5:1~30:1。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黄酮类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1)中,所述浸泡的时间为5~30天。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黄酮类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1)中,所述荔枝草为荔枝草的全草、荔枝草的地上部分、荔
枝草的地下部分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黄酮类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2)中,所述硅胶柱层析分离是采用质量比为1:1~1:3的硅胶和
硅藻土对所述荔枝草提取物进行拌样。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所述的黄酮类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2)中,所述乙酸乙酯的体积与步骤(2)中所述硅胶柱的柱体
积之比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瑞连李子安段朝辉周秋娜侴桂新金敏蓉
申请(专利权)人:完美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