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贵平专利>正文

后轮连接避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6881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轮连接避震机构,设于滑板车的车身与滑板车的后轮连接架之间,一枢转轴沿所述车身的横向水平地穿置于所述后轮连接架上,且所述枢转轴的至少一端装配于所述车身上。其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轮连接避震机构包括连接块、第一枢接轴、第二枢接轴及至少一个弹簧。所述第一枢接轴沿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的方向穿置于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枢接轴的至少一端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第二枢接轴与所述枢转轴平行且一端穿置于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枢接轴的另一端穿置于所述后轮连接架上,所述弹簧装配于所述连接块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轮连接避震机构为滑板车提供后轮避震,以提高滑板车的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轮连接避震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板车,尤其涉及一种对滑板车的后轮进行避震的后轮连接避震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消费品,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追求,而滑板车就是诸多消费品中的一种。 众所周知,滑板车可分为电动滑板车及人力滑板车。其中,对于人力滑板车来说,其是靠使用者的一脚站立于滑板车的车身上,而另一脚靠撑推地面以实现滑板车在地面上行走的目的,因此,该人力滑板车能很好的锻炼使用者。而对于电动滑板车来说,其是借助电力作为电动滑板车行走的动力,驱使电动滑板车在地面上行走的目的,故便于使用者远行。所以,滑板车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青睐。 其中,无论对电动滑板车或人力滑板车来说,其后轮都不带避震结构,故此类的滑板车行走在不平甚至颠簸的路面上便产生剧烈跳动,严重地影响到使用者对车头的操控,从而影响到滑板车行走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因此,急需要一种后轮连接避震机构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滑板车的后轮进行可靠的避震以确保滑板车行走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的后轮连接避震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后轮连接避震机构,设于滑板车的车身与滑板车的后轮连接架之间,一枢转轴沿所述车身的横向水平地穿置于所述后轮连接架上,且所述枢转轴的至少一端装配于所述车身上。其中,本技术的后轮连接避震机构包括连接块、第一枢接轴、第二枢接轴及至少一个弹簧。所述第一枢接轴沿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的方向穿置于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枢接轴的至少一端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第二枢接轴与所述枢转轴平行且一端穿置于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枢接轴的另一端穿置于所述后轮连接架上,所述弹簧装配于所述连接块上。 较佳地,所述车身沿其纵向布置的两侧各具有侧壁,所述连接块及后轮连接架位于两所述侧壁之间,所述枢转轴的两端分别装配于对应的所述侧壁上。 较佳地,所述连接块包含本体部及由所述本体部朝所述后轮连接架处延伸出的嵌入连接部,所述后轮连接架具有与所述嵌入连接部叠设的嵌入配合部,所述第一枢接轴穿置于所述本体部且两端分别装配于对应的所述侧壁上,所述第二枢接轴穿置于所述嵌入配合部及嵌入连接部上,所述枢转轴穿置于所述嵌入配合部上。 较佳地,所述本体部沿所述车身纵向布置的两侧各具有所述嵌入连接部,每一所述嵌入连接部对应有一个所述嵌入配合部,两所述嵌入连接部位于两所述嵌入配合部之间。 较佳地,本技术的后轮连接避震机构还包括沿所述车身的纵向布置的螺纹件,所述螺纹件连接于所述本体部上,所述弹簧套设所述螺纹件上。 较佳地,所述螺纹件的两端各具有螺纹部,一所述螺纹部与所述本体部螺纹连接,另一所述螺纹部连接有一螺母,套于所述螺纹件上的弹簧抵接于所述螺母与所述本体部之间。 较佳地,所述螺母与所述弹簧之间还设有直径大于所述螺母的第一垫圈,所述第一垫圈呈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螺纹件上。 较佳地,所述弹簧与所述本体部之间还设有第二垫圈,所述第二垫圈呈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螺纹件上。 较佳地,所述弹簧为两个,两所述弹簧呈相互平行的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本技术的弹簧,故在滑板车行走于不平甚至颠簸的路面上时,此时的后轮产生的震动便传递到后轮连接架上,由后轮连接架通过第二枢接轴传递到连接块处,由于弹簧装配于连接块,故此时的弹簧在该震动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而抵消了震动冲击,从而使得后轮的行走更平稳,因而提高了安装有本技术的后轮连接避震机构的滑板车行走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同时,本技术的后轮连接避震机构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技术的后轮连接避震机构的滑板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后轮连接避震机构安装在滑板车的车身及后轮之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的后轮连接避震机构100设于滑板车的车身210与滑板车的后轮连接架220之间,一枢转轴250沿车身210的横向(即图1中的车身210上下方向)水平地穿置于后轮连接架220上,且枢转轴250的至少一端装配于车身210上。具体地,车身210的前端连接有前轮230,后轮连接架220上装配有后轮240,由后轮连接架220对后轮240提供支撑及固定用。 而本技术的后轮连接避震机构100包括连接块10、第一枢接轴20、第二枢接轴30及至少一个弹簧4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弹簧40的数量为两个,两弹簧40呈相互平行的布置,以提供更有效的缓冲效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弹簧40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或五个不等,故不以上述的举例为限。第一枢接轴20沿平行于枢转轴250的方向穿置于连接块10的一端,且第一枢接轴20的至少一端安装在车身210上,第二枢接轴30与枢转轴250平行,且第二枢接轴30的一端穿置于连接块10的另一端,第二枢接轴30的另一端穿置于后轮连接架220上,弹簧40装配于连接块10上,由弹簧40对后轮240于行走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以达到避震的目的。更具体地,如下: 较优者,车身210沿其纵向(即图1中车身210的左右方向)布置的两侧各具有侧壁211,连接块10及后轮连接架220位于两侧壁211之间,为连接块10及后轮连接架220的安装提供空间。枢转轴250的两端分别装配于对应的侧壁211上,即是,枢转轴250的一端装配于一侧壁211上,枢转轴250的另一端装配于另一侧壁211上。具体地,连接块10包含本体部11及由本体部11朝后轮连接架220处延伸出的嵌入连接部12,后轮连接架220具有与嵌入连接部12叠设的嵌入配合部221,较优的是,嵌入配合部221与嵌入连接部12沿车身210的纵向呈部分的叠设,以便利连接块10与后轮连接架220之间的连接。第一枢接轴20穿置于本体部11且两端分别装配于对应的侧壁211上,即是,第一枢接轴20的一端装配于一个侧壁211上,第一枢接轴20的另一端装配于另一个侧壁211上。第二枢接轴30穿置于嵌入配合部221及嵌入连接部12上,枢转轴250穿置于嵌入配合部221上,以使后轮连接架220将后轮240在行走时产生的震动传递到弹簧40处的过程是,后轮连接架220先通过第二枢接轴30传递到连接块10,由连接块10将震动传递到弹簧40,最后由弹簧40缓解此震动的目的。更具体地,本体部11沿车身210纵向布置的两侧各具有嵌入连接部12,每一嵌入连接部12对应有一个嵌入配合部221,两嵌入连接部12位于两嵌入配合部221之间,以使得后轮连接架220与连接块10之间的连接更可靠。 同时,本技术的后轮连接避震机构100还包括沿车身210的纵向布置的螺纹件50,螺纹件50连接于本体部11上,弹簧40套设螺纹件50上,以便于弹簧40的安装。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螺纹件50的两端各具有螺纹部51,一螺纹部51与本体部11螺纹连接,另一螺纹部51连接有一螺母52,套于螺纹件50上的弹簧40抵接于螺母52与本体部11之间,以使弹簧40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受挤压状态而获得更优的弹性缓冲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轮连接避震机构,设于滑板车的车身与滑板车的后轮连接架之间,一枢转轴沿所述车身的横向水平地穿置于所述后轮连接架上,且所述枢转轴的至少一端装配于所述车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连接避震机构包括连接块、第一枢接轴、第二枢接轴及至少一个弹簧,所述第一枢接轴沿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的方向穿置于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枢接轴的至少一端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第二枢接轴与所述枢转轴平行且一端穿置于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枢接轴的另一端穿置于所述后轮连接架上,所述弹簧装配于所述连接块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轮连接避震机构,设于滑板车的车身与滑板车的后轮连接架之间,一枢转轴沿所述车身的横向水平地穿置于所述后轮连接架上,且所述枢转轴的至少一端装配于所述车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连接避震机构包括连接块、第一枢接轴、第二枢接轴及至少一个弹簧,所述第一枢接轴沿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的方向穿置于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枢接轴的至少一端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第二枢接轴与所述枢转轴平行且一端穿置于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枢接轴的另一端穿置于所述后轮连接架上,所述弹簧装配于所述连接块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连接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沿其纵向布置的两侧各具有侧壁,所述连接块及后轮连接架位于两所述侧壁之间,所述枢转轴的两端分别装配于对应的所述侧壁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轮连接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包含本体部及由所述本体部朝所述后轮连接架处延伸出的嵌入连接部,所述后轮连接架具有与所述嵌入连接部叠设的嵌入配合部,所述第一枢接轴穿置于所述本体部且两端分别装配于对应的所述侧壁上,所述第二枢接轴穿置于所述嵌入配合部及嵌入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贵平孟吾铁
申请(专利权)人:王贵平孟吾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