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国一专利>正文

避震前叉结构及其轴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6646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0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避震前叉结构及其轴承组件,包含有二伸缩脚,且各伸缩脚为管径较小的一下管体以倒插方式套入于管径较大的一上管体内部,而一弹性体供该下管体一回复弹力;进一步,该上管体的上半部内部、下管体的上半部外部均设为非圆管状截面;复数个轴承组件,设于该上管体的上半部内部、下管体的上半部外部所构成间隙空间内,致该下管体以点摩擦方式且作相对位移于该上管体;通过上述构件所构成结构,以利于容易制造出品质佳、稳定性高的避震前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避震前叉结构及其轴承组件,包含有二伸缩脚,且各伸缩脚为管径较小的一下管体以倒插方式套入于管径较大的一上管体内部,而一弹性体供该下管体一回复弹力;进一步,该上管体的上半部内部、下管体的上半部外部均设为非圆管状截面;复数个轴承组件,设于该上管体的上半部内部、下管体的上半部外部所构成间隙空间内,致该下管体以点摩擦方式且作相对位移于该上管体;通过上述构件所构成结构,以利于容易制造出品质佳、稳定性高的避震前叉。【专利说明】避震前叉结构及其轴承组件
本技术关于一种两轮车的转向操控装置,尤指避震前叉结构及其轴承组件。
技术介绍
按,一般避震前叉结构包含有二伸缩脚,且各伸缩脚分别由一上管体、一下管体所构成,然后于该上管体、下管体所构成的空间装设有弹簧、气压或油压等等,在于该下管的底部接设有承接部进而构成避震前叉结构,并与该两轮车的前轮轮体作结合,据以提供该两轮车的转向操控装置。 然,如图7所示,该现有避震前叉结构8的上管体81、下管体82设为不同管径大小的圆管配合,致该现有避震前叉结构8的组装过程中,其上管体81、下管体82之间的配合会产生相对偏转,以致其现有避震前叉成品的二伸缩脚80的二承接部83间距会产生很大的误差。正常该现有避震前叉成品的二承接部83的间距设为D,据以搭配两轮车的前轮轮体7的花鼓71的长度L,而该现有避震前叉结构8的上管体81、下管体82之间的配合会产生相对偏转时,致该成品的二伸缩脚80的间距有可能会产生Dl、D2。因此,该现有避震前叉结构8与前轮轮体7的组装作业中,必须扳动该二伸缩脚的间距D1、D2恢复正常距离D,如此才能将该现有避震前叉结顺利装入于前轮轮体7的花鼓71内。 鉴于现有避震前叉结构8的问题点,故就有业者开发出另一现有避震前叉结构9,如图8所示的本国技术专利第M455681号“具有刚性补强单元的倒叉式前叉管”,该现有避震前叉结构9公开于一伸缩脚90的上管体91、下管体92之间设有数个销93及销槽94据以克服上管体91、下管体92之间的偏转问题。却延伸了另一问题,即该数个销93及销槽94于伸缩脚90的伸缩过程中会增加该上管体91、下管体92之间的滑动摩擦,致该伸缩脚90的伸缩性滑动受到阻碍,进而降低该现有避震前叉结构9的避震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避震前叉结构及其轴承组件,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兼具良好组装性及伸缩性的较佳品质的避震前叉结构,即为兼具容易组装于两轮车的前轮轮体及较佳避震效果者的一种避震前叉结构。 本技术提供的避震前叉结构包含有:二伸缩脚及一肩部;其中,该伸缩脚,还包含有一上管体、一下管体及位于该上管体、下管体之间的一弹性体;其中管径较小的该下管体以倒插方式套入于管径较大的该上管体内部,而该弹性体供该下管体一回复弹力;进一步,该上管体的上半部内部、下管体的上半部外部均设为非圆管状截面;复数个轴承组件,设于该上管体、下管体的上半部所构成的间隙空间,致该下管体以点摩擦方式且作相对位移于该上管体;及该肩部结合于该二伸缩脚的顶端,进而构成该前叉。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该轴承组件还包含有一定位板及复数个滚子,其中该复数个滚子枢接于该定位板所设数个孔洞。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复数个滚子设为皆呈外粗内细的杆体,而该定位板的孔洞配合各滚子的外型,也设为外粗内细状,以利于置放该复数个滚子。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该上管体的上半部的内部的底端设有一定位环,该定位环以供定位该轴承组件的位置。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避震前叉结构的轴承组件,包含有:复数个滚子,各滚子皆设为呈外粗内细的杆体;及一定位板,设有复数个对应各滚子的孔洞,且各孔洞配合各滚子的外型,也皆设为外粗内细的孔洞,以利于置放该复数个滚子。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具有如下的功效:本技术将该该上管体的上半部内部、下管体的上半部外部均设为非圆管状截面,并于其所构成间隙空间组设有复数个轴承组件,致该下管体以点摩擦方式且作相对位移于该上管体。如此,使本技术避震前叉结构兼具良好组装性及伸缩性的较佳品质的避震前叉结构,也即为可兼具容易组装于两轮车的前轮轮体及较佳避震效果者。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避震前叉结构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技术避震前叉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避震前叉结构的组合剖面图; 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图3的A — A向剖面图; 图5为本技术避震前叉的轴承组件的立体外观图; 图6为本技术避震前叉的轴承组件的侧视图; 图7为现有避震前叉结构与两轮车的前轮轮体结合的底视图; 图8为另一现有避震前叉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避震前叉结构; 2:伸缩脚; 21:上管体; 211,221:上半部; 212:定位环; 22:下管体; 23:承接部; 24:弹性体; 25:轴承组件; 251:定位板; 250:孔洞; 252:滚子; 26:间隙空间; 3:肩部; 7:前轮轮体; 71:花鼓; L:长度; 8、9:现有避震前叉结构; 80,90:伸缩脚; 81、91:上管体; 82、92:下管体; 83:承接部; D、D1、D2:间距; 93:销; 94:销槽。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提供一种避震前叉结构I及其轴承组件25,最主要包含有:二伸缩脚2、一肩部3及轴承组件25 ;其中,该伸缩脚2,如图1及图2所示,还包含有一上管体21、一下管体22及位于该上管体21、下管体22之间的一弹性体24 ;其中管径较小的该下管体22以倒插方式套入于管径较大的该上管体21内部所设复数个轴承组件25,致该下管体22以点摩擦方式且作相对位移于该上管体21,如图3所示,又于该上管体21的上半部211的内部的底端设有一定位环212,该定位环212以供定位该轴承组件25的位置。 而该弹性体24供该下管体22 —回复弹力,进而可吸收两轮车的行驶过程中的震动。进一步,该上管体21的上半部211内部、下管体22的上半部221外部均设为非圆管状截面,而该复数个轴承组件25被装设于该上管体21、下管体22的上半部211、221内部、定位环212及弹性体24所构成的一间隙空间26内,也即围绕该下管体22的上半部221的四周围。 该轴承组件25,如图4至图6所示,包含有一定位板251及复数个滚子252,其中该复数个滚子252枢接于该定位板251所设数个孔洞250。进一步,该复数个滚子252可为圆柱杆体,或者也可将该复数个滚子252设为皆呈外粗内细的杆体,而该定位板251的孔洞250配合各滚子252的外型,也皆设为外粗内细状,以利于置放该复数个滚子252。而该复数个轴承组件25装设于该上管体21的上半部211内部、下管体22的上半部221外部、定位环212及弹性体24所构成的一间隙空间26内,以供该下管体22以点摩擦方式且作相对位移于该上管体21,进而提升避震的效果。 该肩部3,如图3所示,结合于该二伸缩脚2的顶端,进而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避震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二伸缩脚及一肩部;其中,该伸缩脚,还包含有一上管体、一下管体及位于该上管体、下管体之间的一弹性体;其中管径较小的该下管体以倒插方式套入于管径较大的该上管体内部,而该弹性体供该下管体一回复弹力;进一步,该上管体的上半部内部、下管体的上半部外部均设为非圆管状截面;复数个轴承组件,设于该上管体、该下管体的上半部所构成的间隙空间,致该下管体以点摩擦方式且作相对位移于该上管体;及该肩部结合于该二伸缩脚的顶端,进而构成该避震前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一
申请(专利权)人:朱国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