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6592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气囊装置,通过提高气密性可以提高气囊的展开性能。一种腿部用气囊装置(14),具有对乘员的腿部进行约束的膝气囊(18)和喷出气体而使膝气囊(18)膨胀的气体发生器(20),其中,使设在膝气囊(18)上、用于插入气体发生器(20)的与点火控制用电缆(44)相连的一侧的端部(20a)的通孔(41)的开口面积小于气体发生器(20)的端面(20a)的截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载于汽车等车辆上的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在以往,使用例如在驾驶座上从方向盘的旋转中心向驾驶员一侧膨胀展开的驾驶座用气囊装置、从仪表板向副驾驶座一侧膨胀展开的副驾驶座用气囊等,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约束乘员的身体的各种气囊装置。作为上述气囊装置的一种,具有如下的腿部用气囊装置用于抑制发生碰撞时乘员的小腿与座椅前方的内装面板等碰触,并且对膝盖的周边部进行约束而限制乘员的下半身向车辆前方的移动。通常,上述腿部用气囊装置,主要由气囊、气体发生器以及盖子构成,其中,所述气囊,设在上述内装面板的内部(内装面板的内侧空间);所述气体发生器,用于使该气囊膨胀;所述盖子,在平常时(汽车等高速移动体不遭遇碰撞状况时)覆盖上述气囊。作为这种结构的腿部用气囊装置,在平常时,上述气囊以折叠的状态配置在上述内装面板的内部,安装有覆盖该气囊的折叠体的上述盖子。汽车等发生正面碰撞时,上述气体发生器进行气体喷出工作,该喷出气体供给到气囊,盖子随着上述气囊的膨胀而打开,由此,气囊被允许向内装面板的外部膨胀而在内装面板和乘员的小腿之间膨胀展开,从而抑制乘员的小腿与内装面板碰撞(以下,将这样在成员的腿部的前方膨胀的类型的气囊称为膝气囊)。在以往,上述腿部用气囊装置具有包括膝气囊和气体发生器的结构,其中,所述气体发生器,其大部分配置在该膝气囊内,并且端部插入设在膝气囊上的狭缝状的插入口而向外部突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此,在向外部突出的上述气体发生器的端部上连接点火控制用连接器。专利文献1特开2005-82025号公报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具有膝气囊以及插入该膝气囊的插入口的气体发生器的腿部用气囊装置的基本结构。为了实现该腿部用气囊装置的最佳化,需要提高气密性,并要求展开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通过提高气密性可以提高气囊的展开性能。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一专利技术的气囊装置,具有对乘员进行约束的气囊和喷出气体而使上述气囊膨胀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使设在上述气囊上、用于插入上述气体发生器的插入口的开口面积小于上述气体发生器的截面积。在本申请第一专利技术中,在气囊内收容气体发生器的状态下设在气囊上的插入口插入气体发生器,并且例如使气体发生器的与点火控制用电缆相连的一侧的端部露出在气囊外部。此时,在本申请第一专利技术中,插入气体发生器的插入口的开口面积被加工成小于气体发生器的截面积。由此,气体发生器端部处于紧固嵌入气囊的状态,可以抑制在插入口的内周缘和气体发生器的外周面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可以提高气囊的气密性。并且,由于可以抑制膨胀展开时来自上述间隙的气体泄漏,因而可以提高气囊的展开性能。并且,由于可利用输出功率较小的气体发生器使气囊展开,因而可以使气体发生器小型化。第二专利技术的气囊装置,在上述第一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将插入气体发生器的插入口形成圆孔形状。在本申请第二专利技术中,例如使气体发生器的与点火控制用电缆相连的一侧的端部插入在气囊内收容气体发生器的状态下设在气囊上的插入口,并使其端部露出在气囊外部。此时,在本申请第二专利技术中,插入气体发生器的端部的插入口被加工成圆孔形状。由此,插入圆形剖面的气体发生器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抑制在插入口的内周缘和气体发生器的外周缘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气囊的气密性。第三专利技术的气囊装置,在上述第二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入口是用于插入上述气体发生器的与点火控制用电缆相连一侧端部的插入口。由此,可以使气体发生器的与点火控制用电缆相连的一侧的端部插入在气囊内收容气体发生器的状态下设在气囊上的插入口,并使其露出在气囊外部,从而连接点火控制用电缆。第四专利技术的气囊装置,在上述第一至第三专利技术中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以圆形对上述插入口的周围进行缝合。由此,可以强化插入口的圆孔的周围(内周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五专利技术的膝气囊,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第一至第四专利技术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由此,可以提高膝气囊的气密性。并且,由于可以抑制膨胀展开时来自上述间隙的气体泄漏,因而可以提高膝气囊的展开性能。并且,由于可利用输出功率较小的气体发生器使膝气囊展开,因而可以使气体发生器变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提高气密性,可以提高气囊的展开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腿部用气囊装置的膝气囊膨胀时刻的车辆的座椅前方附近的剖视图。图2是从内装面板一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腿部用气囊装置的膝气囊的主视图(俯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在气体发生器收容部收容气体发生器的状态下的膝气囊的主视图。图6是从箭头A方向观察图5的气体发生器的插入部分的图。图7是概念性地表示使气体发生器的连接器连接侧端部插入插入孔的状态的图,图7(a)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插入状态的图;图7(b)是概念性地表示比较例中的插入状态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为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具有发生碰撞时在乘员腿部的前方碰撞的气囊(以下,称为膝气囊)的腿部用气囊装置中的例子。图1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气囊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腿部用气囊装置的膝气囊膨胀时刻的车辆的座椅前方附近的剖视图;图2是从内装面板一侧观察膝气囊的主视图(俯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在气体发生器收容部收容气体发生器的状态下的膝气囊的主视图;图6是从箭头A方向观察图5的气体发生器的插入部分的图;图7是概念性地表示使气体发生器的连接器连接侧端部插入插入孔的状态的图。在作为座椅12前方的车室部件的内装面板10上设置了腿部用气囊装置14。该腿部用气囊装置14(气囊装置),包括容器状的保持器16、连接到该保持器16内的膝气囊18(气囊)以及用于使该膝气囊18膨胀的气体发生器20。该保持器16配置在设置于内装面板10上的开口10a上。在平常时,上述膝气囊18被折叠而收容在保持器16内,在保持器16的前表面上安装了覆盖该膝气囊18的盖子22。该盖子22,在平常时成为上述内装面板10的大致内侧,在膝气囊18膨胀时,以其上下端侧作为支撑端而向该内装面板的表面侧打开。在该实施方式中,开口10a设在与座椅12的座面附近高度相等或与其相比靠下的高度上。膝气囊18,在展开时从该开口10a沿着内装面板10的前表面(乘员一侧的表面)从下向上膨胀。该膝气囊18由一张面板24构成外壳,该面板24由乘员一侧的前面板部24A和内装面板10一侧的后面板部24B构成。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面板24形成连接各自几乎相同尺寸的大致呈三角形的前面板部24A和后面板部24B的形状,该面板24在连接部折叠,并且除了前面板部24A和后面板部24B之间的连接部,各个周缘部彼此在整个圆周上通过缝合等结合方法进行结合,从而形成袋状。标号28表示结合其周缘部彼此的由缝合线等形成的接缝。另外,前面板部24A及后面板部24B,一侧表面进行硅涂敷,形成袋状时该涂敷表面成为内侧。在该膝气囊18的内部,通过缝合方式设置了用于限制气囊膨胀展开时的厚度的2个带状的系绳30、36。第一系绳30,位于从气体发生器20喷出的气体的流动方向上游侧(图1至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囊装置,具有对乘员进行约束的气囊和喷出气体而使所述气囊膨胀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使设在所述气囊上、用于插入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插入口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截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木大助
申请(专利权)人:高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