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5961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包括:布置在车辆侧下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件,该板状件包括前部和后部;多个向上伸出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和多个向下伸出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多个第二加强筋与所述前部布置成一体,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交替布置。该装置被布置成通过板状件与腿部的接触而扫起与车辆碰撞的行人的腿部,从而保护行人的腿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基于申请日为2006年6月13日、专利申请号为2006-163174的日本专利申请,其内容在此通过参考结合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总的涉及到一种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更特别地,涉及到一种行人保护装置的改进结构,其安装在车辆的前下方并布置成扫过撞到或接触到车辆前面的腿部下部,从而保护行人的腿部。
技术介绍
不同类型的保护装置通常安装在车辆(例如机动车辆的前面、后面或侧面,主要用于吸收撞击时产生的冲击能,从而保护车体和车内乘员。最近几年来,已经在车辆的前方安装有行人保护装置,用于在车辆前方撞击或接触到行人时保护行人的安全。作为行人保护装置的类型之一,已知一种所谓的扫腿装置(leg-sweep apparatus),该扫腿装置安装在前保险杠的内部或是独立于前保险杠安装在前保险杠的下方。该扫腿装置布置成相对行人与车辆前面撞击时的冲击负荷施加一个反作用力给行人的腿的下部,从而使行人的腿的下部被扫起(铲起),行人倒向车辆。因此,就可能使例如腿部骨折的伤害发生率最小化,从而保护行人的安全。例如,专利公开文件1(JP-A-2001-277963)公开了一种布置在车辆前下方的扫腿装置,其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树脂泡沫体至少一部分从车前突出,一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同时与树脂泡沫体的后面接触的梁。专利公开文件2(JP-A-2004-25976)公开了一种扫腿装置,由例如金属管构成,并固定到车辆前下方,从而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另外,专利公开文件3(JP-A-2004-203183)公开-->了一种扫腿装置,包括:一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固定到车辆前下方的板状件;和多个布置在板状件前部并从其向上方延伸的扁平肋,从而增加板状件前部的刚度。另外,板状件的后部具有一沿车辆前后方延伸的平板状结构。这样构造的装置以板状件后部的后侧端部分固定到车辆上。然而,上述公开文件所公开的扫腿装置具有应该克服的种种缺陷。这些缺陷就是,专利公开文件1所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需要大量的组件。因为这个原因,组件的成本将不可避免地提高,而将它安装在车辆上也很麻烦。专利公开文件2所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不可避免地重量较大,并难于使该装置在形状上顺应车辆前面的形状。专利公开文件3所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中,板状件和多个肋使用了一种例如合成树脂材料而彼此一体地制成,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小重量。另外,通过在板状件和多个肋的成形中采用使用金属模的模制技术(例如注塑成型技术)可以有利地获得更好的成型性和更少组件数量。这有效地减小了专利公开文件1和2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备的不利之处。然而,下面所说明的一些缺陷妨碍了冲击性能的进一步改善。换句话说,在专利公开文件3中所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中,当该装置与行人腿部接触时,负荷性能特征曲线中的冲击负荷迅速增加并快速达到目标值,从而保证了高冲击性能,即能迅速显示出相对关于冲击负荷的较高程度的足够反作用力。从这点来说为此,有必要须提高承受输入冲击负荷的板状件前部的肋的高度,因此由此前部具有足够的刚度,从而防止前部很容易地变形。但是,在这个这种情况中,即使该装置由树脂模制成,由于肋高度的增加,该行人保护装置的总重量也会增加,因此树脂材料模制品的优点,即相当轻质的优点就被破坏了。另外,如果各个每个肋的高度增加,就需要在模制模具中形成足够深的凹槽,用来形成各个增高了的肋。因此,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制造铸模金属模具,而且模制组件的脱模特性很大程度地被破坏了。结果,就会引起整个行人保护装置的-->制造效率的降低。在上面所谈到的情况下,专利公开文件4(JP-A-2002-264741)公开了一种行人保护装置,其中,在板状件的前部整体形成了替代平肋的多个加强筋。各个加强筋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具有开口向下的有角的U形横截面或槽状结构。通过这种结构,尽管加强筋突起的高度相对较小,板状件的前部具有的刚度与在板状件前部上整体形成高的扁平肋所获得的刚度相等。因此就可以消除专利公开文件1和2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的不利之处,并且还可以消除专利公开文件3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备的不利之处。但是,通过不同测试和研究,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专利公开文件4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具有如下不利之处,即,在该装置中,由于所有有角的U形加强筋从板状件的前部向上伸出,板状件的上侧和下侧之间存在刚度差。因此,当冲击负荷输入时,提升板状件的力不可避免地作用在板状件的前部。板状件的后部相对地容易弯曲,因此板状件的前部就卷曲起来。其结果是,负荷特征曲线中冲击负荷的上升就被延缓,并且该冲击负荷不能很快的达到目标值。结果,就确保了板状件前部的高刚度,但是专利公开文件4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不能保证令人满意的冲击性能,该冲击性能容许相对冲击负荷的瞬时展示的足够高的反作用力。当专利公开文件4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安装在车辆较下部时,加强筋的后端与车辆的横梁接触。因此,当输入冲击负荷时,可通过加强筋有效地从横梁获得反向作用力。然而,当冲击负荷不是由与行人碰撞产生,而是由(与例如墙的实体结构产生的例如低速碰撞(所谓的轻微碰撞)产生,那么大的冲击负荷通过加强筋被输入到横梁上。因此,该横梁被严重损坏。结果是即使碰撞是轻微的,也需要较高的修复成本。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还发现了这一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了上述情况而作出的。所以,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其能够有效地确保良好的冲击性能,允许立即显示出相对于冲击负荷的足够高的反作用力,并且其能够从而防止车辆不必要地被固定到车辆上该装置的部分损坏,即使是在轻微碰撞发生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标目的,其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包括一布置在车辆前侧下方下部,并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一板状件,该板状件其包括一前部和一后部,该装置被布置成,当通过板状件前端与行人腿部的接触,扫起与车辆碰撞的行人的腿部,从而保护行人的腿部,其中板状件的前部包括多个分别向上伸出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分别多个向下伸出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加强筋,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多个第二加强筋与所述前部布置成一体,从而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交替布置,其中板状件的后部具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后端固定到车辆上的扁平部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行人保护装置中,多个加强筋一体地设置在板状件的前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因此,不像上面所提到的多个平肋设置在板状件的前部的已知装置,板状件前部的刚度可以有利地增大,而不会降低制造该装置的效率。用于增加板状件前部刚度的加强筋由向上伸出的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向下伸出的多个第二加强筋组成。因此,就可以防止或最小化板状件上下侧之间的刚度差。根据这种布置,在冲击负荷输入到前端时就不产生向上或向下提起前部的力,从而有效地防止板状件后部形成的扁平部分容易地弯曲。其结果是,负荷特征曲线中的冲击负荷就可迅速升高并迅速达到目标值,因此就可以相对冲击负荷迅速产生足够的反作用力。该行人保护装置在由板状件后部所形成的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扁平部分的后端处固定到车辆上。该扁平部分不包括加强筋。因此,例如,当轻微碰撞发生时,不像加强筋的后端与车辆的横梁接触的已知装置,可以有利地防止冲击负荷直接地从加强筋传到横梁-->以及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包括布置在车辆前侧下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件,该板状件包括前部和后部,该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板状件前端与和车辆前侧碰撞的行人的腿部的接触而扫起行人的腿部,从而保护行人的腿部,其特征在于:板状件的前部包 括分别向上伸出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分别向下伸出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加强筋,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多个第二加强筋与所述前部布置成一体,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交替设置,以及板状件的后部具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并固定到 车辆后端上的扁平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6-13 163174/20061、一种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包括布置在车辆前侧下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件,该板状件包括前部和后部,该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板状件前端与和车辆前侧碰撞的行人的腿部的接触而扫起行人的腿部,从而保护行人的腿部,其特征在于:板状件的前部包括分别向上伸出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分别向下伸出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加强筋,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多个第二加强筋与所述前部布置成一体,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交替设置,以及板状件的后部具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川邦明福川雅信小仓良宏野寄圭介黑川弘规
申请(专利权)人:小岛压力加工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