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331359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良了的薄膜电容器,能够确保充分的耐压,而且能够以更高水平实现小型、大容量化。将多个电介质和至少一个金属蒸镀膜层(14a、14b)叠层,并且,使该多个电介质由一个树脂薄膜层(12)和至少一个蒸镀聚合膜(16a)构成,而且,使用将该至少一个蒸镀聚合膜层(16a)叠层形成在该树脂薄膜层(12)和该金属蒸镀膜(14a、14b)中的至少任一方上而成的基本元件(10)构成薄膜电容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电容器,尤其涉及卷绕型及叠层型的薄膜电容器的改良。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电子仪器所使用的薄膜电容器,已知卷绕型和叠层型的薄膜电容器。卷 绕型的薄膜电容器,例如,像在日本特开2007-220720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中明确记载 的那样,通过在由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绝缘性的树脂薄膜(层)构成的电介 质(层)的一个面上,将通过真空蒸镀等而叠层形成有金属蒸镀膜(层)的叠层薄膜(金 属化薄膜)或多个基本元件作为电极膜重叠并卷绕而构成。另外,在日本特开2008-91605 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还明确记载了如下所述的卷绕型的电容器,在使形成有金属蒸镀膜 的叠层薄膜和没有形成金属蒸镀膜的树脂薄膜重叠在由树脂薄膜构成的电介质的两面上 的状态下,一同卷绕而形成该卷绕型的电容器。另一方面,叠层型的薄膜电容器,例如在日 本专利第3908094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明确记载的那样,多个上述那样的叠层薄膜以中 间夹着树脂薄膜而位于该树脂薄膜的两侧的方式被叠层,由此形成叠层型的薄膜电容器。 总而言之,卷绕型的薄膜电容器,是在包含树脂薄膜(层)的电介质(层)和金属蒸镀膜 (层)以交替取位的方式相互重叠的状态下进行卷绕而构成的;叠层型的薄膜电容器,是包 含树脂薄膜(层)的电介质(层)和金属蒸镀膜(层)以交替取位的方式进行叠层而构成 的。近年来,随着电子仪器的小型、高性能化的要求的提高,对于薄膜电容器,小型、大 容量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强。因此,在上述那样的叠层型或卷绕型的薄膜电容器中,进行如下 的研究通过使构成电介质层的树脂薄膜薄壁化,并提高树脂薄膜的电容率,由此同时实现 薄膜电容器的小型化和大容量化。不过,若使树脂薄膜薄壁化,则薄膜材料中的杂质(残渣)的影响会变大,会导致 树脂薄膜的耐压降低。因此,自然在树脂薄膜的薄壁化方面存在限度。因此,在具有以往构 造的薄膜电容器中,仅仅通过使树脂薄膜薄壁化来确保高耐压并实现能够充分满足所要求 性能的小型、大容量化(高性能化),是极其困难的。此外,为了使树脂薄膜的耐压上升,只要降低其表面粗糙度、提高表面平滑性即 可。但是,以往的薄膜电容器所使用的树脂薄膜由延伸薄膜构成。因此,在这样的树脂薄膜 中,想要获得能够达到充分提高耐压的程度的表面平滑性并不容易。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22072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91605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第39080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情况作为背景而做出的,其要解决的课题在于,在对包含树 脂薄膜的电介质层的表面上叠层形成有金属蒸镀膜层的平板状或片状的基本元件进行卷绕、或对多个该基本元件及性能叠层而成的薄膜电容器中,提供一种改良的构造,能够确保 充分的耐压,而且能够以更高水平实现小型、大容量化。另外,本专利技术还以提供一种有利地 制造这样的薄膜电容器的方法作为其要解决的课题。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或根据本说明书整体的记载以及附图能够掌握的课题,本专利技术 可以在以下列举的各种方式中优选地实施而得到。另外,以下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以 任意的组合运用。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技术特征不受以下记载内容的任何限定,而是 应根据整个说明书的记载以及附图所公开的专利技术思想来认识和理解。(1) 一种薄膜电容器,是使用具有将多个电介质层和至少一个金属蒸镀膜层叠层 而成的构造的基本元件而得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介质层由一个树脂薄膜层和至 少一个蒸镀聚合膜层构成,且该至少一个蒸镀聚合膜层叠层形成在该树脂薄膜层上及/或 所述金属蒸镀膜层上。(2)如上述方式⑴所述的薄膜电容器,所述基本元件构成为在所述树脂薄膜层 的两面上分别形成所述金属蒸镀膜层,并且,使所述蒸镀聚合膜层进一步叠层形成在这些 金属蒸镀膜层中的至少任一方上。(3)如上述方式(2)所述的薄膜电容器,是使用卷绕所述基本元件而成的卷绕型 元件构成的。该薄膜电容器是使用卷绕所述基本元件而成的卷绕型元件而构成的。(4)如上述方式(3)所述的薄膜电容器,所述卷绕型元件构成为,以使所述蒸镀聚 合膜层成为内侧的方式对所述基本元件进行卷绕。(5)如上述方式(1)或(2)所述的薄膜电容器,该薄膜电容器是使用复合元件构成 的,所述复合元件是多个所述基本元件以如下方式重合而成的该多个所述基本元件形成 仅所述树脂薄膜层位于所述金属蒸镀膜层之间的部分和仅所述蒸镀聚合膜层位于该金属 蒸镀膜层之间的部分。(6)如上述方式(2)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薄膜电容器,所述蒸镀聚合膜层具有 0.01 30 μ m的范围内的厚度。(7)如上述方式(1)所述的薄膜电容器,所述基本元件通过如下方式构成在所述 树脂薄膜层的单面或两面上分别形成所述蒸镀聚合膜层,并且,使所述金属蒸镀膜层进一 步叠层形成在这些蒸镀聚合膜层中的至少任一方上。(8)如上述方式(7)所述的薄膜电容器,所述蒸镀聚合膜层具有0. 001 10 μ m的 范围内的厚度。(9)如上述方式(7)或(8)所述的薄膜电容器,所述基本元件通过如下方式构成 在所述树脂薄膜层的两面上分别形成所述蒸镀聚合膜层,并且,在这些蒸镀聚合膜层上分 别形成所述金属蒸镀膜层,而且,使另外的蒸镀聚合膜层或另外的树脂薄膜层作为电介质 层叠层形成在这些金属蒸镀膜层中的至少任一方上。(10)如上述方式(9)所述的薄膜电容器,该薄膜电容器使用卷绕所述基本元件而 成的卷绕型元件构成。(11)如上述方式(10)所述的薄膜电容器,所述卷绕型元件构成为,以使所述蒸镀 聚合膜层成为内侧的方式对所述基本元件进行卷绕。(12)如上述方式(7)至(9)的任一项所述的薄膜电容器,所述多个基本元件使用 复合元件而构成,该复合元件以使所述电介质层的至少一个位于相邻的基本元件的所述金属蒸镀膜层之间的方式重合而成。(13)如上述方式(1)至(12)的任一项所述的薄膜电容器,所述蒸镀聚合膜层由聚 脲树脂膜形成。(14)如上述方式(1)至(13)的任一项所述的薄膜电容器,所述蒸镀聚合膜层具有 三维交联构造。(15)如上述方式(1)至(14)的任一项所述的薄膜电容器,所述蒸镀聚合膜层具有 比所述树脂薄膜层高的电容率。(16)如上述方式(1)所述的薄膜电容器,所述基本元件具有将所述蒸镀聚合膜层 和所述金属蒸镀膜层交替地多层叠层形成在所述树脂薄膜层上而成的构造。(17) 一种薄膜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准备上述方式(1)至(16) 的任一项所述的基本元件的工序;使用重合多个该基本元件而得到的复合元件或使用卷绕 该基本元件而得到的卷绕型元件,得到作为目标的薄膜电容器的工序。(18) 一种薄膜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在在树脂薄膜层 的单面或两面上叠层形成蒸镀聚合膜层而形成的复合电介质层的一个面上,使用多个叠层 配置有金属蒸镀膜层的基本元件,将这些多个基本元件以该复合电介质层和该金属蒸镀膜 层交替取位的方式进行叠层。(19) 一种薄膜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在在树脂薄膜层 的单面或两面上叠层形成蒸镀聚合膜层而成的复合电介质层的两面上,分别叠层配置金属 蒸镀膜层,并且,在这些金属蒸镀膜层中的任一个的与该复合电介质层侧相反侧的面上,使 用进一步叠层配置有另外的该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电容器,是使用具有将多个电介质层和至少一个金属蒸镀膜层叠层而成的构造的基本元件而得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介质层由一个树脂薄膜层和至少一个蒸镀聚合膜层构成,且该至少一个蒸镀聚合膜层叠层形成在该树脂薄膜层上及/或所述金属蒸镀膜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薰野口真淑
申请(专利权)人:小岛压力加工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