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电池盒的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7106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制造电池盒的设备,该电池盒呈具有封闭端的管状并装有发电元件,该设备包括:包括下料模、拉模、再拉模和压平模的模组件,这些模各自具有彼此不同尺寸的模孔,并按照模孔的尺寸的顺序连续、固定地同轴布置;第一冲头、第二冲头和第三冲头,这些冲头相对于模组件同轴设置,以使第一至第三冲头能插入各个模相应的模孔中;以及移动机构,其允许第一至第三冲头插入相应的模孔中。在该设备中,先由第一冲头和下料模在板状金属材料上进行下料,从而形成金属坯料。接着,由第二冲头和拉模在金属坯料上进行拉延,从而形成中间产品。最后,在中间产品上连续地进行由第三冲头和再拉模进行的再拉延以及由第三冲头和压平模进行的压平,从而形成作为终端产品的电池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造电池盒的设备及方法本申请根据在2005年5月2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150609,这里引用其内容以作为参考。
本专利技术总的涉及一种制造电池盒的设备和方法,尤其涉及通过进行包括DI(拉延和压平)处理在内的多种按压工作,对制造呈具有封闭端的管状的电池盒的设备及方法的改进。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大多数干电池和二次电池被这样构成,即,使得适于各电池的各种发电元件容纳在金属电池盒(电池罐)的内部,该电池盒呈带有其中一个相对端封闭的管状,如圆柱形或棱柱形。在每一个这种电池中,作为电池壳体的电池盒要重量轻,并且具有经受得住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所增加的内部压力的结构。针对上述这些,最近提出了一种利用能够形成具有薄的壁厚且具有足够高度的抗压强度的金属管状体的D I(拉延和压平)处理,即,利用连续进行拉延和压平的压力加工方法,来制造电池盒的技术,例如在WO00/69004中公开的那样。更具体地说,在所提出的技术中,先用下料模和下料冲头在板状金属材料上进行拉延操作,从而得到具有预定形状的金属坯料料。然后,用拉模和拉延冲头对这样得到的金属坯料料进行拉延操作,从而形成具有封闭端和小深度的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制造电池盒的设备,该电池盒呈具有封闭端的管状并装有发电元件,该设备包括:模组件,其包括:下料模,其具有带有预定尺寸的模孔;拉模,其具有其尺寸小于下料模之模孔的模孔;再拉模,其具有其尺寸小于拉模之模孔的模孔;以及压平模,其具有 其尺寸小于再拉模之模孔的模孔,下料模、拉模、再拉模和压平模按照各个模的模孔的尺寸的顺序连续地同轴布置,从而禁止各个模移动;第一冲头,其与模组件同轴设置,以使其位于远离拉模的下料模的一侧上,从而使第一冲头可插入下料模的模孔内,并且,其 具有延伸以与下料模的模孔同轴的第一容纳孔;第二冲头,其同轴地容纳在第一冲头的第一容纳孔中,从而使第二冲头...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5-24 150609/20051.一种用于制造电池盒的设备,该电池盒呈具有封闭端的管状并装有发电元件,该设备包括:模组件,其包括:下料模,其具有带有预定尺寸的模孔;拉模,其具有其尺寸小于下料模之模孔的模孔;再拉模,其具有其尺寸小于拉模之模孔的模孔;以及压平模,其具有其尺寸小于再拉模之模孔的模孔,下料模、拉模、再拉模和压平模按照各个模的模孔的尺寸的顺序连续地同轴布置,从而禁止各个模移动;第一冲头,其与模组件同轴设置,以使其位于远离拉模的下料模的一侧上,从而使第一冲头可插入下料模的模孔内,并且,其具有延伸以与下料模的模孔同轴的第一容纳孔;第二冲头,其同轴地容纳在第一冲头的第一容纳孔中,从而使第二冲头可朝着下料模前进,由于其从第一容纳孔向前移动,所以,其被设置成可插入拉模的模孔中,并且,其具有延伸以与第一容纳孔同轴的第二容纳孔;第三冲头,其同轴地容纳在第二冲头的第二容纳孔中,从而使第三冲头可朝着下料模前进,并且,由于其从第二容纳孔向前移动,所以,其被设置成可相继地插入再拉模的模孔和压平模的模孔中;以及移动机构,其允许第一冲头进入下料模的模孔的插入移动,第二冲头从第一容纳孔的向前移动以及第三冲头从第二容纳孔的向前移动彼此独立地进行,其中,在板状金属材料定位在下料模与第一冲头之间的情况下,第一冲头的插入移动、第二冲头的向前移动以及第三冲头的向前移动由移动机构相继按顺序进行以相继地完成:由第一冲头和下料模在板状金属材料上进行的下料操作,从而形成具有与下料模的模孔相对应的构造的金属坯料;由第二冲头和拉模在金属坯料上进行的拉延操作,从而形成具有封闭端和预定深度的管状中间产品;以及-->在管状中间产品上进行由第三冲头和再拉模进行的再拉延操作以及由第三冲头和压平模进行的压平操作,从而形成作为具有封闭端且与管状中间产品相比具有较小壁厚及较大深度的终端产品的管状电池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第一控制装置,其控制移动机构以使第一冲头的插入移动、第二冲头的向前移动以及第三冲头的向前移动按顺序自动并相继地进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第二控制装置,其控制第一冲头、第二冲头和第三冲头的移动,以使第三冲头与第二冲头一起移动,从而使沿其向前移动的方向看的第三冲头的前端面与沿其向前移动的方向看的第二冲头的前端面齐平,直到由于第二冲头从第一容纳孔中向前移动,而由第二冲头和拉模进行的拉延操作形成管状中间产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一冲头沿其插入下料模的模孔的插入移动的方向看被分成前部和后部,使前部和后部组装在一起以彼此靠近但彼此分开,并且其中,第一冲头设有在前部和后部之间设置的偏压装置,用于沿前部和后部彼此分开的方向向前部和后部施加偏压力,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合昌伯野场一则佐伯外司森田隆久森田法一森田晴生
申请(专利权)人:小岛压力加工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