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薄膜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73923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8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良型薄膜电容器。包括呈筒状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外壳,在外壳内设有电容芯体,在电容芯体两端均设有电极端,每个电极端上设有引脚,外壳、电极端和引脚同轴心设置,引脚与电极端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可拆卸结构包括金属管,金属管内端套设在电极端上与其固连,外端穿设在外壳上且与外壳外端平齐,电容芯体、金属管和外壳之间具有绝缘填充层,引脚安装在金属管内,在引脚外围部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定位盲孔,在定位盲孔内设有限位柱,限位柱内端抵靠在定位盲孔内端上。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改良型薄膜电容器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便于更换引脚,结构可靠。2、拆装方便,能快速的批量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容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良型薄膜电容器。
技术介绍
薄膜电容器由于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因此是一种性能优秀的电容器。它的主要特性如下:无极性,绝缘阻抗很高,频率特性优异(频率响应宽广),而且介质损失很小。基于以上的优点,所以薄膜电容器被大量使用在模拟电路上。尤其是在信号交连的部分,必须使用频率特性良好,介质损失极低的电容器,方能确保信号在传送时,不致有太大的失真情形发生。薄膜电容器可分为直流薄膜电容器和交流薄膜电容器两大类:直流薄膜电容器是指工作在以直流电源供电的电路中的薄膜电容器,可分为通用类、抑制电源电磁干扰类、脉冲类和精密类四类;交流薄膜电容器是指工作在以交流电源供电的电路中的薄膜电容器,按功能分电动机启动运行、功率因素补偿等。但是现有的薄膜电容器重复理性用较差,遇到引脚过短等问题就无法重复利用。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薄膜电容器[申请号:201320484488.0],包括一个定位塑壳,在所述定位塑壳内设有压扁芯子,所述压扁芯子两个端面分别设有喷金层,所述压扁芯子与定位塑壳之间填充有环氧树脂,在所述喷金层上焊接有定位焊片,所述定位焊片的上端延伸至定位塑壳上方。上述方案虽然能能够提高使用寿命。然而,该方案依然存在引脚更换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便于更换引脚,结构可靠的改良型薄膜电容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改良型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筒状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外壳,在外壳内设有电容芯体,在电容芯体两端均设有电极端,每个电极端上设有引脚,所述的外壳、电极端和引脚同轴心设置,所述的引脚与电极端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所述的可拆卸结构包括金属管,所述的金属管内端套设在电极端上与其固连,外端穿设在外壳上且与外壳外端平齐,所述的电容芯体、金属管和外壳之间具有绝缘填充层,所述的引脚安装在金属管内,在引脚外围部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定位盲孔,在定位盲孔内设有限位柱,所述的限位柱内端抵靠在定位盲孔内端上,外端依次穿设金属管、绝缘填充层、外壳,所述的外壳上轴向设置有能够防止两根限位柱脱离的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通过卡箍固定在外壳上。在上述的改良型薄膜电容器中,所述的限位板嵌设置在外壳的限位板槽内。在上述的改良型薄膜电容器中,所述的限位柱包括金属柱,所述的金属柱外端和非导电柱内端相连,非导电柱外端抵靠在限位板上。在上述的改良型薄膜电容器中,所述的非导电柱内端套设在金属柱上,在金属柱和非导电柱之间设有弹性件。在上述的改良型薄膜电容器中,所述的弹性件包括弹簧,所述的弹簧一端抵靠在金属柱外端上,另一端抵靠在非导电柱上。在上述的改良型薄膜电容器中,所述的定位盲孔内端呈半圆形,所述的金属柱内端和定位盲孔内端相适应。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改良型薄膜电容器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便于更换引脚,结构可靠。2、拆装方便,能快速的批量更换。3、引脚安装牢固,对性能无任何影响,保障了运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外壳1、电容芯体2、电极端3、引脚4、定位盲孔41、金属管5、绝缘填充层6、限位柱7、限位板8、卡箍9、属柱71外端、非导电柱72、限位板槽81。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改良型薄膜电容器,包括呈筒状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外壳1,在外壳1内设有电容芯体2,在电容芯体2两端均设有电极端3,每个电极端3上设有引脚4,外壳1、电极端3和引脚4同轴心设置,引脚4与电极端3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可拆卸结构包括金属管5,金属管5内端套设在电极端3上与其固连,外端穿设在外壳1上且与外壳1外端平齐,电容芯体2、金属管5和外壳1之间具有绝缘填充层6,引脚4安装在金属管5内,在引脚4外围部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定位盲孔41,在定位盲孔41内设有限位柱7,限位柱7内端抵靠在定位盲孔41内端上,外端依次穿设金属管5、绝缘填充层6、外壳1,外壳1上轴向设置有能够防止两根限位柱7脱离的限位板8,限位板8通过卡箍9固定在外壳1上。更具体的说,限位板8嵌设置在外壳1的限位板槽81内,限位柱7包括金属柱71,金属柱71外端和非导电柱72内端相连,非导电柱72外端抵靠在限位板8上,非导电柱72内端套设在金属柱71上,在金属柱71和非导电柱72之间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包括弹簧,弹簧一端抵靠在金属柱71外端上,另一端抵靠在非导电柱72上;定位盲孔41内端呈半圆形,金属柱71内端和定位盲孔41内端相适应。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外壳1、电容芯体2、电极端3、引脚4、定位盲孔41、金属管5、绝缘填充层6、限位柱7、限位板8、卡箍9、属柱71外端、非导电柱72、限位板槽8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型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筒状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外壳(1),在外壳(1)内设有电容芯体(2),在电容芯体(2)两端均设有电极端(3),每个电极端(3)上设有引脚(4),所述的外壳(1)、电极端(3)和引脚(4)同轴心设置,所述的引脚(4)与电极端(3)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所述的可拆卸结构包括金属管(5),所述的金属管(5)内端套设在电极端(3)上与其固连,外端穿设在外壳(1)上且与外壳(1)外端平齐,所述的电容芯体(2)、金属管(5)和外壳(1)之间具有绝缘填充层(6),所述的引脚(4)安装在金属管(5)内,在引脚(4)外围部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定位盲孔(41),在定位盲孔(41)内设有限位柱(7),所述的限位柱(7)内端抵靠在定位盲孔(41)内端上,外端依次穿设金属管(5)、绝缘填充层(6)、外壳(1),所述的外壳(1)上轴向设置有能够防止两根限位柱(7)脱离的限位板(8),所述的限位板(8)通过卡箍(9)固定在外壳(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型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筒状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外壳(1),在外壳(1)内设有电容芯体(2),在电容芯体(2)两端均设有电极端(3),每个电极端(3)上设有引脚(4),所述的外壳(1)、电极端(3)和引脚(4)同轴心设置,所述的引脚(4)与电极端(3)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所述的可拆卸结构包括金属管(5),所述的金属管(5)内端套设在电极端(3)上与其固连,外端穿设在外壳(1)上且与外壳(1)外端平齐,所述的电容芯体(2)、金属管(5)和外壳(1)之间具有绝缘填充层(6),所述的引脚(4)安装在金属管(5)内,在引脚(4)外围部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定位盲孔(41),在定位盲孔(41)内设有限位柱(7),所述的限位柱(7)内端抵靠在定位盲孔(41)内端上,外端依次穿设金属管(5)、绝缘填充层(6)、外壳(1),所述的外壳(1)上轴向设置有能够防止两根限位柱(7)脱离的限位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念陈建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宏发五峰电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