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段卸载机构及具有其的管段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486936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3 0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段卸载机构及具有其的管段加工装置。管段卸载机构包括:驱动部;承载部,承载部与驱动部相连接,驱动部驱动承载部移动以使承载部具有与被切割前的管段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以及具有将被切割后的管段卸载的卸载位置。采用该管段卸载机构能够对切割好的管段进行及时的卸载,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端出现毛刺铜屑和铜管有屑切割浪费材料的问题,改善了管段的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段卸载机构及具有其的管段加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段加工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段卸载机构及具有其的管段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两器U形弯头的加工装置结构为弯制后锯切,加工后需要清洗及去管端铜屑。在空调
,作为输送冷媒的管路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决定了一台空调器的质量的好坏,在整个管路设计中对U形弯头的加工质量尤其重要。现有技术中加工出来的U形弯头会出现管口毛刺铜屑、需要进行二次清洗及管端处理,同时不能和下道套环工序衔接,需要进行再分拣排序后套环,需要再次的弯头物料存储及转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采取无屑切割加工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管段卸载机构及具有其的管端加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管端出现毛刺铜屑和铜管有屑切割浪费材料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段卸载机构,包括:驱动部;承载部,承载部与驱动部相连接,驱动部驱动承载部移动以使承载部具有与被切割前的管段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以及具有将被切割后的管段卸载的卸载位置。进一步地,承载部包括:承载芯杆,承载芯杆的第一端与驱动部相连接,承载芯杆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当承载部位于连接位置时承载芯杆的第二端与管段相连接。进一步地,承载芯杆的第二端设置有锥形部,当承载部位于连接位置时锥形部位于管段内。进一步地,管段卸载机构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与驱动部相连接,承载部设置于连接部上,承载部通过连接部与驱动部相连接,驱动部驱动连接部以使承载部移动。进一步地,管段卸载机构还包括卸料部,卸料部包括:卸料本体,卸料本体上形成有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相对设置,第一止挡部与驱动部的壳体相连接,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之间形成限位空间,连接部位于限位空间内,承载部设置于连接部上并穿设于第二止挡部上。进一步地,连接部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与驱动部相连接并位于第一止挡部的外侧;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二止挡部上;支撑块,设置于连接杆上,承载部设置于支撑块上,驱动部驱动连接板以使连接杆带动支撑块移动。进一步地,当承载部位于卸载位置时,第二止挡部的外侧止挡承载部上的管段以将管段卸载。进一步地,承载部包括:承载芯杆,承载芯杆可活动地穿设在第二止挡部上,承载芯杆的第一端与支撑块相连接,承载芯杆的第二端具有从第二止挡部中穿出的第一位置和缩入第二止挡部内的第二位置。进一步地,承载芯杆为多个,多个承载芯杆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承载芯杆的轴线与连接杆的轴线相平行。进一步地,驱动部包括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接板相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段加工装置,包括管段卸载机构,管段卸载机构为上述的管段卸载机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该管段卸载机构包括驱动部和承载部。承载部与驱动部相连接。驱动部驱动承载部移动以使承载部具有与被切割前的管段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以及具有将被切割后的管段卸载的卸载位置。采用该管段卸载机构能够对切割好的管段进行及时的卸载,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端出现毛刺铜屑和铜管有屑切割浪费材料的问题,改善了管段的加工质量。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段卸载机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管段卸载机构的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管段卸载机构的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了图1管段卸载机构的实施例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驱动部;20、承载部;21、承载芯杆;211、锥形部;30、连接部;31、连接板;32、连接杆;33、支撑块;40、卸料部;41、卸料本体;411、第一止挡部;412、第二止挡部;42、限位空间。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结合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段卸载机构。具体地,该管段卸载机构包括驱动部10和承载部20。承载部20与驱动部10相连接。驱动部10驱动承载部20移动以使承载部20具有与被切割前的管段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以及具有将被切割后的管段卸载的卸载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该管段卸载机构能够对切割好的管段进行及时的卸载,增加了管段的加工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其中,承载部20包括承载芯杆21,承载芯杆21的第一端与驱动部10相连接,承载芯杆21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当承载部20位于连接位置时承载芯杆21的第二端与管段相连接。即通过驱动部相连接并驱动芯杆与待被切割的管段相连接,使得该芯杆在切割的过程中起到对被切割的管段定位的作用,有效地降低了切割管段的难度。如图1所示,承载芯杆21的第二端设置有锥形部211,当承载部20位于连接位置时锥形部211位于管段内。这样设置能够提高芯杆与管段连接的可靠性。管段卸载机构还包括连接部30。连接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管段卸载机构及具有其的管段加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段卸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部(10);承载部(20),所述承载部(20)与所述驱动部(10)相连接,所述驱动部(10)驱动所述承载部(20)移动以使所述承载部(20)具有与被切割前的管段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以及具有将被切割后的所述管段卸载的卸载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段卸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部(10);承载部(20),所述承载部(20)与所述驱动部(10)相连接,所述驱动部(10)驱动所述承载部(20)移动以使所述承载部(20)具有与被切割前的管段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以及具有将被切割后的所述管段卸载的卸载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段卸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20)包括:承载芯杆(21),所述承载芯杆(21)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部(10)相连接,所述承载芯杆(21)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当所述承载部(20)位于所述连接位置时所述承载芯杆(21)的第二端与所述管段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段卸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芯杆(21)的第二端设置有锥形部(211),当所述承载部(20)位于所述连接位置时所述锥形部(211)位于所述管段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段卸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段卸载机构还包括:连接部(30),所述连接部(30)与所述驱动部(10)相连接,所述承载部(20)设置于所述连接部(30)上,所述承载部(20)通过所述连接部(30)与所述驱动部(10)相连接,所述驱动部(10)驱动所述连接部(30)以使所述承载部(20)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段卸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段卸载机构还包括卸料部(40),所述卸料部(40)包括:卸料本体(41),所述卸料本体(41)上形成有第一止挡部(411)和第二止挡部(412),所述第一止挡部(411)与所述第二止挡部(4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止挡部(411)与所述驱动部(10)的壳体相连接,所述第一止挡部(411)与所述第二止挡部(412)之间形成限位空间(42),所述连接部(30)位于所述限位空间(42)内,所述承载部(20)设置于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张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