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门模拟台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3160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领域车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铰链门模拟台架,包括基座以及基座上的铰链轴线调整装置,该铰链轴线调整装置通过限位器调整装置与车门框架连接,所述车门框架上安装有外开把手调整装置,所述车门框架上方安装有车门重量及重心位置调整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车门开发前期,车门开关状态无法模拟的现状。避免了在实车制造完毕后,如果出现感知类问题,难于更改,更改零件多,时间周期长的问题,本模拟台架可以适用于零部件耐久性试验台架,可以达到模拟准确度高、柔性化增强,同时减少了专用件的使用,且可以多项目交叉使用,节约了台架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铰链门模拟台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领域车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铰链门模拟台架。
技术介绍
目前行业中还没有车门的模拟台架,该台架的作用是在设计早期,可以模拟铰链门各个零部件配合状态,提早评估铰链门开关门性能水平,指导设计开发,降低设计风险。现行项目中,车门的整体状态要等到零部件所有加工完成后,实车制造完成才能进行评估;这种模式存在很大的设计风险,若出车门开关门力大,限位能力不足等缺陷时,会有更改难度大,更改零部件多,更改周期长等问题;所以需要采用一种方式早期就可以模拟车门状态,对早期设计进行确认。现有零部件耐久性试验台架的制作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在产品定型后,按照产品状态制作专用零件,搭建专用试验台架,这种模式基本上没有柔性化,且产生专用件,在项目结束后,专用件也作报废处理,造成了浪费;在搭建台架也会有安装误差,造成模拟结果的偏差;第二种,以某一个车门状态为基础,制作台架,其他车型都采用此台架进行试验,由于项目车型之间差异较大,模拟结果不准确,基本没有模拟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铰链门模拟台架,该模拟台架可以适用于零部件耐久性试验台架,可以达到模拟精度高、柔性化强、等效果,取消了专用零件的制作,储存,同时也节约了专用件的加工时间。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铰链门模拟台架,包括基座以及基座上的铰链轴线调整装置,该铰链轴线调整装置通过限位器调整装置与车门框架连接,所述车门框架上安装有外开把手调整装置,所述车门框架上方安装有车门重量及重心位置调整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轴线调整装置由第一L型板和第二L型板组成,第一L型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基座相连,第一L型板通过螺栓与第二L型板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L型板上安装有第一铰链轴线调整把手,所述第二L型板上安装有第二铰链轴线调整把手、第一铰链及第二铰链,所述第一铰链轴线调整把手位于所述第一L型板一侧下方,所述第二铰链轴线调整把手位于所述第二L型板一侧下方,所述第二L型板另一侧上下各安装有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所述第一铰链及第二铰链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车门框架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器调整装置上安装有限位器,所述限位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车门框架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器调整装置为两侧均设有凹槽的第三L型板,所述连接件为一簸箕结构的连接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簸箕结构的连接件的一侧中部开设有一凹槽,该凹槽两侧开设有横槽,另一侧开设有两竖槽,该横槽垂直于该竖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门重量及重心位置调整装置为U形槽,所述U形槽与所述车门框架相配合,所述U形槽上开有一凹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开把手调整装置为一方盒结构,该盒面上安装有外开把手,该盒面内侧顶部开设有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门框架由方管和铁板焊接而成,所述方管上均匀布置有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车门开发前期,车门开关状态无法模拟的现状。避免了在实车制造完毕后,如果出现感知类问题,难于更改,更改零件多,时间周期长的问题,本模拟台架可以适用于零部件耐久性试验台架,。可以达到模拟准确度高、柔性化增强,同时减少了专用件的使用,且可以多项目交叉使用,节约了台架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铰链门模拟台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铰链轴线调整把手前后倾角调整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铰链轴线调整把手内外倾角调整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铰链轴线调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L型板正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三L型板后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簸箕结构连接件的结构正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簸箕结构连接件的结构侧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车门框架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车门重心及位置调整装置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外开把手调整装置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外开把手调整装置内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限位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中数字表示:1、基座;2、第二L型板;3、第一铰链;4、限位器调整装置;5、车门框架;6、车门重量及重心位置调整装置;7、外开把手调整装置;8、第二铰链轴线调整把手;9、长圆孔;10、第一L型板;11、第三L型板;12、簸箕结构的连接件;13、U形槽;14、方盒;15、外开把手;16、车身侧安装支架;17、车门侧安装孔;18、限位器;19、第二铰链;20、第一铰链轴线调整把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铰链门模拟台架,解决了项目早期,设计变化频繁,无法对铰链门整体状态进行评估,而只能等到实车制作完毕后,才能进行评估的现状;解决现有零部件台架柔性化不强,模拟精度不高的问题。如图1所示,该模拟台架包括基座1以及基座1上的铰链轴线调整装置,该铰链轴线调整装置通过限位器调整装置4与车门框架5连接,所述车门框架5上安装有外开把手调整装置7,所述车门框架5上方安装有车门重量及重心位置调整装置6;台架由铰链门核心零件组成,且所有安装零件都可以按照设计状态进行调整;车门框架5上均匀的布置可以安装M8螺栓的孔,调整装置上开有槽,方便安装和调整;铰链轴线调整装置,可以调整轴线两个方向的倾角,可以模拟铰链轴线内/外倾,前/后倾角的大小,限位器18安装在铰链轴线调整装置上,限位器18轴线可以自动对齐,且限位器18可以通过限位器调整装置4进行调整。车门重心及位置调整装置可以根据车型不同调整车门的重量和重心位置。外开把手调整装置7可以模拟车型外开把手相对位置,零件都可以精确调整,模拟结果准确。而且调节方便,可以进行多方案的效果对比。如图2、3、4所示,所述铰链轴线调整装置由第一L型板10和第二L型板2组成,第一L型板10通过螺栓与所述基座1相连,第一L型板10通过螺栓与第二L型板2相连。铰链门旋转轴线的模拟是台架的核心,而这一功能由铰链轴线调整装置实现,该装置简图见图4,由两块“L”型板组成,一块与基座1相连,一块与车门框架5相连。铰链轴旋转轴线调整分为前/后倾角的调整,和内/外倾角的调整,如图2所示,是前/后倾角的调整,如图3所示,是内/外倾角的调整。如图2、3、4所示,所述第一L型板10上安装有第一铰链轴线调整把手20,所述第二L型板2上安装有第二铰链轴线调整把手8、第一铰链3及第二铰链19,所述第一铰链轴线调整把手20位于所述第一L型板10一侧下方,所述第二铰链轴线调整把手8位于所述第二L型板2一侧下方,所述第二L型板2另一侧上下各安装有第一铰链3和第二铰链19,所述第一铰链3及第二铰链19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车门框架5上;调整把手与齿轮相连,齿轮齿条配合,即可以达到旋转调整把手,可以调整角度的目的,“L”型板上端开长圆孔9,在角度调整到位后,用螺栓锁死。调整量都为+/-3。如图5、6所示,所述限位器调整装置4上安装有限位器18,所述限位器18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车门框架5连接,限位器18包括车身侧安装支架16和车门侧安装孔17,车身侧安装支架16安装到第三L型板11上,车门侧安装孔17安装到簸箕结构的连接件12上。如图5、6所示,所述限位器调整装置4为两侧均设有凹槽的第三L型板11,所述连接件为一簸箕结构的连接件12,限位器位置的模拟,主要通过限位调整装置实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铰链门模拟台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链门模拟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以及基座上的铰链轴线调整装置,该铰链轴线调整装置通过限位器调整装置与车门框架连接,所述车门框架上安装有外开把手调整装置,所述车门框架上方安装有车门重量及重心位置调整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链门模拟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以及基座上的铰链轴线调整装置,该铰链轴线调整装置通过限位器调整装置与车门框架连接,所述车门框架上安装有外开把手调整装置,所述车门框架上方安装有车门重量及重心位置调整装置;所述铰链轴线调整装置由第一L型板和第二L型板组成,第一L型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基座相连,第一L型板通过螺栓与第二L型板相连;所述第一L型板上安装有第一铰链轴线调整把手,所述第二L型板上安装有第二铰链轴线调整把手、第一铰链及第二铰链,所述第一铰链轴线调整把手位于所述第一L型板一侧下方,所述第二铰链轴线调整把手位于所述第二L型板一侧下方,所述第二L型板另一侧上下各安装有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所述第一铰链及第二铰链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车门框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门模拟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调整装置上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晶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