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启平专利>正文

引擎曲轴箱废气自动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8443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引擎曲轴箱废气自动回收装置,主要由一固定座、一主结构、一活塞固定座、一进气管、一排气管所构成,利用引擎本身的真空吸力,可自动将汽油引擎汽缸所泄漏至曲柄箱的废气由进气管吸入进入外壳内,经过外壳内所设的过滤蕊子将废气所残留不可燃物质过滤,经由回收过滤后将可燃性气体再经由排气管导入汽缸燃烧。故其可使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比正常、防止废气泄入大气而造成空气污染,同时可增加引擎的马力,且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的功效。(*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气回收装置,尤指一种可将汽缸引擎缸壁与活塞环间所泄漏入曲轴箱的可燃性气体导入,经由过滤蕊子过滤后,再导入汽缸燃烧的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可使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比正常、防止空气污染,同时可增进引擎马力的一种引擎曲轴箱废气自动回收装置。由于汽车使用的普及,空气污染状况亦日益严重,其不仅破坏环境,同时危害人体健康,尤其引擎曲轴箱所排出的可燃性废气更是令人头疼。而该气体的产生是由于汽缸壁与活塞环间无法完全配合接触,以达良好密封作用所致,新引擎或新搪缸更换新活塞环后,均无法达到完全的配合,必须待引擎经过数百公里的运转后,活塞环方能磨得与汽缸壁渐次改善配合状况,然而待汽缸壁与活塞环渐次磨损后,其配合密封的作用又转坏,因此,燃烧室所进的混合气即部分泄漏至曲轴箱,因此,某些汽车厂商采用一种汽车排气的净化与抑止装置,可使曲轴箱的可燃性废气不直接排至大气中,而可再吸入引擎内燃烧,即俗称的PCV活门(曲轴箱强制排气系统),然而其仍然存在有许多缺点如下:1.其吸取的废气量有限,无法完全回收曲轴箱废气,故尚有部分废气泄漏至大气中污染空气,尤其当引擎泄漏至曲轴箱的挥发性气体增加时,更难全部回收,因此废气受到高温作用生成积碳附着于曲轴箱内壁,阻塞气孔与油孔,使引擎寿命大为降低。2.当车辆减速或刹车时,而引擎仍高速运转状态,在节气门全关闭,引擎进气歧管产生高负压,而PCV活门受到高负压吸力,使PCV活门完全关闭而产生流入汽缸内的空气量不足,导致瞬间一氧化碳激增。有鉴于习用产品的弊病,本设计人基于多年从事于汽车相关制品制造的实务经验,经多方设计、探讨,并经无数次试作样品及改良后,终于设计出本技术一种新型的引擎曲轴箱废气自动回收装置。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引擎曲轴箱废气自动回收装置,使其可自动完全回收曲轴箱的可燃性气体,经由过滤后由进气歧管再导入汽缸燃烧,避免废气泄漏至大气中污染环境。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引擎曲轴箱废气自动回-->收装置,使其可控制车辆加速及负荷时空气与汽油混合比的稳定。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引擎曲轴箱废气自动回收装置,使其将曲轴箱内的可燃性气体及杂质经由过滤后再由进气歧管导入汽缸燃烧,可产生最佳的燃烧效率、增强引擎马力。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引擎曲轴箱废气自动回收装置,使其可完全回收曲轴箱的可燃性气体,避免废气受到高温作用生成积碳附着于曲轴箱内壁阻塞气孔与油孔,故可提高引擎寿命,同时使本技术具有防止废气功能,达到环保效果,并可节省油量,减少空气污染。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擎曲轴箱废气自动回收装置,使其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本技术的目的是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引擎曲轴箱废气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结构,主要由一外壳、一顶盖、一过滤蕊子、一弹簧所构成,顶盖上设有复数的进气孔,过滤蕊子内部设有一滤筒,滤筒上饰满复数的滤洞;-固定座,其一侧的适当处设有复数的固定孔;-活塞固定座,呈一中空的筒状,在其中央段上设有一侧边通气孔,其底部设有一底部通气孔,其顶部设有一固定栓,于其底部连接一弹簧,弹簧底部连接一活塞;-进气管,其底部设有一孔洞与前述主结构相贯通;-排气管,其尾端则与前述的活塞固定座互相贯通,在排气管的管身底部的适当处设有通气道与主结构内部贯通;综组上述构件,顶盖覆盖于外壳上方,过滤蕊子位于外壳中心的该顶盖下,弹簧则位于过滤蕊子底部,固定座覆盖于主结构顶部,活塞固定座位于主结构中心处并贯通主结构顶部直达滤筒内部,进气管位于主结构上的适当处,排气管亦位于主结构上的适当处,当活塞上部不为真空状态时,活塞将侧边通气孔释放,当活塞上部为真空而上升至一适当位置时,活塞将侧边通气孔封闭。本技术的目的还可由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引擎曲轴箱废气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固定座上方螺合一固定栓,该固定栓下方设有一弹簧,该弹簧压制一活塞。前述的引擎曲轴箱废气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固定座中央侧端设有一侧边通气孔,底部则设有一底部通气孔。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及其效果。一种引擎曲轴箱废气自动回收装置,主要由一固定座、一主结构、一活塞固定座、一进气管、一排气管所构成,利用引擎本身的真空吸力,可自动将汽油引擎汽缸所泄漏至曲柄箱的废气由进气管吸入进入外壳内,经过外壳内所设的过滤蕊子将废气所残留不可燃物质过滤,经由回收过滤后将可燃性气体再经由排气管导入汽缸燃烧。可自动完全回收曲轴箱的可燃性气体,经由过滤后由进气歧管再导入汽缸燃烧,避免废气泄漏至大气中污染环境。可控制车辆加速及负荷时空气与汽油混合比的稳定。可燃性气体及杂质经由过滤后再由进气歧管导入汽缸燃烧,可产生最佳的燃烧效率、增强引擎马力。可燃性气体,避免废气受到高温作用生成积碳附着于曲轴箱内壁阻塞气孔与油孔,故可提高引擎寿命,同时使本技术具有防止废气功能,达到环保效果,并可节省油量,减少空气污染,使其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又可防止废气泄入大气而造成空气污染,同时可增进引擎的马力,且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的功效。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剖面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剖面立体图。图4是压力表的一示意图。图5是压力表的另一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同时参阅图1本技术外观立体图与图2本技术的一剖面立体图所示,本技术主要由一固定座1、一主结构2、一活塞固定座3、-->一顶盖22、一过滤蕊子23、一弹簧24所构成,其中该过滤蕊子23为一种具有可过滤杂质的过滤纸,顶盖22覆盖于外壳21上方,其上设有复数的进气孔25,过滤蕊子23位于外壳21中心的顶盖22下,其内部设有一滤筒26,滤筒26上布满复数的滤洞27,弹簧24则位于过滤蕊子23底部,固定座1覆盖于主结构2顶部,其一侧的适当处设有复数的固定孔11,可供使用者用以穿设螺丝以固定于车内汽缸旁的适当处,活塞固定座3位于主结构2的中心处,呈一中空的筒状并贯通主结构2顶部直达前述滤筒26的内部,其顶部设有一固定栓31,在其底部连接有一弹簧32,弹簧32底部连接一活塞33,藉固定栓31底部的螺纹34与活塞固定座3上方内侧所设的螺纹互相螺合而达到连接活塞33的目的,在活塞固定座3位于过滤筒26内部的中央段上设有一个侧边通气孔35,在活塞固定座3的底部设有一底部通气孔36(如图3所示),当汽车处于加油状态,亦即如图4真空压力表的一示意图所示处于负压0~28单位时,活塞33自然下垂于活塞固定座3的底部将底部通气孔36封闭,且侧边通气孔35位于活塞33的上方呈开放状态(如图2所示),其次,进气管4位于主结构2上的适当处,供与曲轴箱连接之用,其底部设有一孔洞(图中未示出)与主结构2相贯通,再者,排气管5亦位于主结构2上的适当处,其前端供连接至汽缸的进气歧管之用,其尾端则与前述活塞固定座3互相贯通,在排气管5管身底部的适当处设有通气道51与主结构2内部贯通,即使当车辆减速或刹车且引擎仍高速运转时,汽缸仍可经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引擎曲轴箱废气自动回收装置,其包括固定座、活塞、排气管,其特征在于:-主结构,主要由一外壳、一顶盖、一过滤蕊子、一弹簧所构成,顶盖上设有复数的进气孔,过滤蕊子内部设有一滤筒,滤筒上饰满复数的滤洞;-固定座,其一侧的适当处设有复数 的固定孔;-活塞固定座,呈一中空的筒状,在其中央段上设有一侧边通气孔,其底部设有一底部通气孔,其顶部设有一固定栓,于其底部连接一弹簧,弹簧底部连接一活塞;-进气管,其底部设有一孔洞与前述主结构相贯通;-排气管,其尾端则与前述的活 塞固定座互相贯通,在排气管的管身底部的适当处设有通气道与主结构内部贯通;综组上述构件,顶盖覆盖于外壳上方,过滤蕊子位于外壳中心的该顶盖下,弹簧则位于过滤蕊子底部,固定座覆盖于主结构顶部,活塞固定座位于主结构中心处并贯通主结构顶部直达滤筒 内部,进气管位于主结构上的适当处,排气管亦位于主结构上的适当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引擎曲轴箱废气自动回收装置,其包括固定座、活塞、排气管,其特征在于:-主结构,主要由一外壳、一顶盖、一过滤蕊子、一弹簧所构成,顶盖上设有复数的进气孔,过滤蕊子内部设有一滤筒,滤筒上饰满复数的滤洞;-固定座,其一侧的适当处设有复数的固定孔;-活塞固定座,呈一中空的筒状,在其中央段上设有一侧边通气孔,其底部设有一底部通气孔,其顶部设有一固定栓,于其底部连接一弹簧,弹簧底部连接一活塞;-进气管,其底部设有一孔洞与前述主结构相贯通;-排气管,其尾端则与前述的活塞固定座互相贯通,在排气管的管身底部的适当处设有通气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启平
申请(专利权)人:孟启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