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60790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8 13:04
一种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还包括两个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具有支架顶面、第一后横梁安装面、第二后横梁安装面、第三后横梁安装面和第四后横梁安装面;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后横梁安装面、所述第四后横梁安装面位于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之间,第一后横梁安装面、第二后横梁安装面、第三后横梁安装面和第四后横梁安装面围成一封闭的圈。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由四个后横梁安装面共同承担发动机的装配动力的应力,提升了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的刚度,是本领域的极大进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车型中,发动机安装在前地板上,传统结构为:在前地板上增加一个开口的腔体式的支架结构,支架有两个面贴在地板上,可以有效的将发动机的重力和振动的力传递至中间通道的侧壁。这样,因支架为开口结构,支架与前地板只有两个面连接,受力面积较小,产生应力集中,容易造成支架和地板变形,力全部作用在前地板本体上,中间通道上部腔体和加强板不能分担发动机传递的力,导致装配动力总后易使前地板发生局部变形,影响整车性能。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以解决汽车装配动力总成后,易使前地板发生局部变形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还包括两个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具有支架顶面、第一后横梁安装面、第二后横梁安装面、第三后横梁安装面和第四后横梁安装面;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后横梁安装面、所述第四后横梁安装面位于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之间,第一后横梁安装面、第二后横梁安装面、第三后横梁安装面和第四后横梁安装面围成一封闭的圈。所述的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中,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具有包边,与所述第三后横梁安装面、所述第四后横梁安装面搭接,所述第三后横梁安装面、所述第四后横梁安装面具有内包边,与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搭接。所述的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包括前地板,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所述第三后横梁安装面和所述第四后横梁安装面均具有用于连接前地板的翻边,所述支架顶面与所述前地板平行,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为一竖直焊接面。所述的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中,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横向1/3位置各具有一竖直方向的三角筋;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装具有纵向加强筋,所述纵向加强筋沿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竖直装设。所述的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中,还包括前地板加强板,所述前地板加强装着在中间通道的底部;所述竖直焊接面延伸至前地板与前地板加强板之间。所述的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中,还包括发动机侧悬装置总成,所述发动机侧悬装置总成的两端通过螺栓分别装设在两个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的支架顶面上。所述的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中,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的支架顶面上还具有防错定位孔,所述防错定位孔开设在两个支架顶面的非对称位置上。所述的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中,一个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的一个所述后横梁安装面上装设一螺母和螺母孔,集成换挡软轴安装点。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由四个安装支架共同承担发动机的装配动力的应力,可有效的将发动机总成振动的应力均化,提升了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的刚度,是本领域的极大进步。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的一侧俯视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A-A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图3中B-B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其为本申请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包括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12;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12包括支架顶面130、第一后横梁安装面121、第二后横梁安装面122、第三后横梁安装面123和第四后横梁安装面124。在传统发动机安装具有两个安装支架的基础上,将安装支架的数量增加到四个,使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12具有更加稳定、刚度更高。其中,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121、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122、所述第三后横梁安装面123和所述第四后横梁安装面124的搭接方式如图2所示,其为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A-A横切面示意图。具体的,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121与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1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后横梁安装面123、所述第四后横梁安装面124位于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121与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122之间,第一后横梁安装面121、第二后横梁安装面122、第三后横梁安装面123和第四后横梁安装面124围成一封闭的圈,有效的提升了安装支架的刚度。进一步的,考虑到使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12的结构稳定性提高,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121具有包边,与所述第三后横梁安装面123、所述第四后横梁安装面124搭接,形成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121包住所述第三后横梁安装面123、所述第四后横梁安装面124状;所述第三后横梁安装面123、所述第四后横梁安装面124具有内包边,与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122搭接,具体的,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122搭接在第三后横梁安装面123、所述第四后横梁安装面124内包边的外侧;这样,所述第三后横梁安装面123、所述第四后横梁安装面124支撑在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121、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122之间,与所述支架顶面130形成稳定的支架结构。进一步的,考虑到提高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12的稳定性,以及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整体的刚度的提升,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121、所述第三后横梁安装面123和所述第四后横梁安装面124均具有用于连接前地板的翻边125,所述支架顶面与所述前地板平行,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122为一竖直焊接面126;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12在与前地板通过三个焊接翻边125以及竖直焊接面126焊接,如此增加了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13盒状支架的Z向刚度,增加支架的整体刚度30%以上。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12中,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121横向1/3位置各具有一竖直方向的三角筋127;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122装具有纵向加强筋128,所述纵向加强筋128沿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122竖直装设。如此,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12的结构更加稳定,不仅可以将传递在前地板11上的力分布更均匀,并可以大幅提升盒状支架的刚度,通过增加加强筋的设定提升了支架Z向的刚度。进一步,考虑到安装发动机总成时的稳定性,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的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以安稳的固定发动机为要。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为两个,分别装设在中间通道的两端。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还包括发动机侧悬置总成15,所述发动机侧悬装置总成15的两端通过螺栓分别通过螺栓装设在两个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12的支架顶面上。进一步的,考虑到所述发动机侧悬置总成15的准确安装,请参阅图5,其为本申请提供的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具有支架顶面、第一后横梁安装面、第二后横梁安装面、第三后横梁安装面和第四后横梁安装面;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后横梁安装面、所述第四后横梁安装面位于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之间,第一后横梁安装面、第二后横梁安装面、第三后横梁安装面和第四后横梁安装面围成一封闭的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具有支架顶面、第一后横梁安装面、第二后横梁安装面、第三后横梁安装面和第四后横梁安装面;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后横梁安装面、所述第四后横梁安装面位于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之间,第一后横梁安装面、第二后横梁安装面、第三后横梁安装面和第四后横梁安装面围成一封闭的圈;还包括前地板加强板,所述前地板加强板装在中间通道的底部;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为一竖直焊接面;所述竖直焊接面延伸至前地板与前地板加强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具有包边,与所述第三后横梁安装面、所述第四后横梁安装面搭接,所述第三后横梁安装面、所述第四后横梁安装面具有内包边,与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搭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地板,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所述第三后横梁安装面和所述第四后横梁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键镒秦海滨和丽梅韦学丽曾凤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