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加热机动车辆的流体的装置(5),所述加热装置(5)包括用于加热所述流体的至少一个加热模块(7a,7b),所述至少一个模块(7a,7b)包括中部芯(11)和限定引导回路(15)的加热元件(13),所述引导回路(15)在所述加热元件(13)和所述中部芯(11)之间引导流体,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加热模块(7a,7b)包括围绕中部芯(11)布置在流体引导回路(15)中并且能够扰动所述流体的流动的至少一个扰动元件(17;27;37;47)。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包括这样的电加热元件(5)的加热、通风和/或空调设备(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机动车辆的电加热装置以及相关的加热、通风和/或空调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电加热器。本专利技术更特别地适用于机动车辆的通风、加热和/或空调设备。
技术介绍
常规地,用于加热机动车辆的乘客车厢以及用于除雾和除冰操作的空气通过气流经过换热器而被加热,更具体地,通过空气流和流体的热交换而被加热。 通常,流体为热发动机情况下的冷却剂。 但是,该加热模式可能证实不适于或不足以确保车辆的乘客车厢的快速和有效加热,特别是不适于或不足以在车辆被用于非常冷的环境中之前或当期望温度非常快速升高时加热乘客车厢或进行除雾或除冰操作。 在电动车辆的情况下,加热功能不再由换热器中的冷却剂的循环执行。 水系统可被提供用于加热乘客车厢。 该加热模式也可被证实不适于或不足以确保车辆的乘客车厢的快速和有效加热。 而且,为了降低附加的水系统的空间要求和成本,还已知电动车辆使用以热泵模式作用的空调环路。因而,传统被用于使用制冷剂冷却空气流的空调环路在该情况下被用以加热空气流。为此,空调环路的蒸发器应被用作冷凝器。 但是,该加热模式也可证实是不适当和不足的。实际上,热泵模式中空调环路的性能取决于外部气候条件;并且如果环境空气温度太低,则该空气不可能被用作热能源。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这些缺点,一种已知的技术方案是将附加的电加热装置附接到换热器、水系统或空调环路。 这样的电加热装置可被改造以加热上游流体,所述流体可能为用于热发动机的冷却剂或用于加热电动车辆的乘客车厢的水系统的水或空调环路的制冷剂。 例如,这样的电加热装置已知为包括多个加热器件的那些装置,所述加热器件例如为正温度系数(PTC)元件,其被以限定围绕多个PTC加热器件的加热室的方式聚集在壳体中,并且待加热的流体在所述壳体中循环。 但是,这样的加热装置占据相对大量的空间,并且可能相当重。 另外,这些已知的电加热装置可导致相对大的压头损失(head loss),这不符合一些汽车制造商设定的参考值。 而且,一些已知的加热装置可能导致大的热惯性,这限制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因此是通过提出一种电加热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中的至少一些,该电加热装置限制压头损失和加热惯性,同时占据小的空间。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加热机动车辆的流体的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加热所述流体的至少一个模块,所述至少一个加热模块包括中部芯和限定回路的加热元件,所述回路用于在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中部芯之间引导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加热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扰动元件,所述扰动元件围绕中部芯布置在用于引导流体的回路中,并且能够扰动所述流体的流动。 根据加热装置的另一方面,扰动元件至少部分地在所述引导回路的整个长度上延伸。 根据加热装置的另一方面,扰动元件具有大体上管状的形状。 根据加热装置的另一方面,扰动元件由金属材料制成。 根据加热装置的另一方面,扰动元件与加热元件的内表面接触。 根据加热装置的另一方面,扰动元件与中部芯的外表面接触。 根据加热装置的另一方面,扰动元件至少部分地在所述引导回路的整个厚度上延伸。 根据加热装置的另一方面,扰动元件包括至少一个肋状物。 根据加热装置的另一方面,肋状物大致上为螺旋状。 根据加热装置的另一方面,肋状物朝向加热元件的内表面指向。 根据加热装置的另一方面,扰动元件包括突出凸台。 根据加热装置的另一方面,突出凸台朝向加热元件的内表面指向。 根据加热装置的另一方面,扰动元件为与中部芯和加热元件分开的元件。 根据加热装置的另一方面,扰动元件包括金属片。 根据加热装置的另一方面,扰动元件力配合到加热元件中。 根据加热装置的另一方面,扰动元件和中部芯以单件形成。 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用于机动车辆的通风、加热和/或空调设备,所述通风、加热和/或空调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本专利技术的电加热装置。 通过扰动引导回路中的流体的流动,扰动元件促进流体和加热元件之间的热交换,由此提高加热装置的效率。 扰动元件可以是金属的,并且由于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允许从加热元件产生的热到引导回路的远离加热元件的部分的更好的热传导。 另外,当扰动元件与加热元件的内表面接触时,到远离所述加热元件的流体区域的热传导仍甚至更好。其还使得可能提高加热装置的效率。 【附图说明】 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阅读下面以示例性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描述时并且从附图更清楚地显现,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并且以简化方式显示了用于机动车辆的通风、加热和/或空调设备,其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电加热流体的装置; 图2以沿加热模块的径向轴线的剖视图显示了加热装置; 图3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扰动元件的立体视图,并且实质上为剖视图; 图3b是具有加热元件的图3a中的加热装置的立体视图,并且实质上为剖视图; 图3c是图3a中的扰动元件的前视图; 图4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形形式的加热装置的扰动元件的立体视图,其部分被显示在加热元件的外部; 图4b显示了图4a中的加热装置的扰动元件的展平的金属片; 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围绕加热装置的中部芯的扰动元件的立体视图; 图6a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形形式的加热装置的扰动元件的立体视图;和 图6b是具有加热元件的6a中的加热装置的立体视图,并且实质上为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大致上相似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机动车辆的通风、加热和/或空调设备I的部分,所述通风、加热和/或空调设备I包括用于加热电动车辆的乘客车厢的水加热系统3。 该通风、加热和/或空调设备I在水加热系统3的上游包括电加热装置5,该电加热装置5用于在水进入加热系统3之前加热水。 [0051 ] 这里显示的水系统用于加热电动车辆的乘客车厢。 当然,其也可能被提供用于将被布置在能够以热泵模式操作的空调环路的蒸发器上游的电加热装置5,以加热制冷剂。 这样的电加热装置5也可能被提供在使用热发动机的冷却剂作为热传递流体的换热器的上游。这样的电加热装置5也可被提供在用于控制电驱动或混合动力车辆的存储电能的装置(有时被描述为电池单元)的温度的换热器上游。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示例性电加热装置。 加热装置5包括例如大致上平行地并排放置的至少一个加热模块7a和第二加热模块7b。带有以该方式布置的加热模块7a,7b的加热模块5具有较低的加热惯性。该布置还使得可能降低加热装置5占据的空间量,并且通过减小加热模块7a,7b中的所述流体的体积而允许更大的加热流体的效率。 而且,这样的加热装置产生小于1000/h下10mbar的压头损失。这些结果使得可能符合由一些汽车制造商设定的压头损失要求。 加热模块7a,7b包括中部芯11,和以基本上围绕中部芯11的外罩的形式制备的加热元件13。加热元件13可例如由控制系统(未示出)操作。 中部芯11和加热元件13为例如大致上圆柱状。 中部芯11和加热元件13可为同心的。 中部芯11和加热元件13限定用于将待加热流体引导在中部芯11和加热元件13之间的回路15。换句话说,中部芯11的外表面和加热元件13的内表面限定围绕中部芯11循环的待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加热机动车辆的流体的装置(5),所述加热装置(5)包括用于加热所述流体的至少一个模块(7a,7b),所述至少一个加热模块(7a,7b)包括中部芯(11)和限定回路(15)的加热元件(13),所述回路(15)用于在所述加热元件(13)和所述中部芯(11)之间引导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加热模块(7a,7b)包括至少一个扰动元件(17;27;37;47),所述扰动元件(17;27;37;47)围绕中部芯(11)布置在用于引导流体的所述回路(15)中,并且能够扰动所述流体的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3.28 FR 12009301.一种用于电加热机动车辆的流体的装置(5),所述加热装置(5)包括用于加热所述流体的至少一个模块(7a,7b),所述至少一个加热模块(7a,7b)包括中部芯(11)和限定回路(15)的加热元件(13),所述回路(15)用于在所述加热元件(13)和所述中部芯(11)之间引导流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加热模块(7a,7b)包括至少一个扰动元件(17 ;27 ;37 ;47),所述扰动元件(17 ;27 ;37 ;47)围绕中部芯(11)布置在用于引导流体的所述回路(15)中,并且能够扰动所述流体的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元件(17;27 ;37 ;47)至少部分地延伸在所述引导回路(15)的整个长度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元件(17;27 ;37 ;47)具有大体上管状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元件(17;27 ;37 ;47)由金属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元件(17;27 ;37 ;47)与加热元件(13)的内表面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元件(17;27 ;37 ;47)与中部芯(11)的外表面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1到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皮埃伦,L特利尔,J勒伯涅,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