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验装置用气-液-液三相分离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92345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试验装置用气-液-液三相分离器,其包含:气-液分离组件,与该气-液分离组件相连接的液-液分离组件,以及控温装置;所述的气-液分离组件包含:气液分离筒体、进料口、气体导出口、液滴凝聚网、进料挡板和支撑导流板;所述的液-液分离组件包含:沉降分离管、轻液收集管、重液导出口、轻液导出口和轻液溢流槽;所述的控温装置包含: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气-液分离控温装置、液-液分离控温装置和制冷/制热液循环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中小型试验装置,且待分离气液混合物料中液体量较少的情况,能够对分离后的气体和液体物料进行稳定的液位控制和连续排放,实现精确的气体-重液-轻液的三相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试验装置用气-液-液三相分离器,其包含:气-液分离组件,与该气-液分离组件相连接的液-液分离组件,以及控温装置;所述的气-液分离组件包含:气液分离筒体、进料口、气体导出口、液滴凝聚网、进料挡板和支撑导流板;所述的液-液分离组件包含:沉降分离管、轻液收集管、重液导出口、轻液导出口和轻液溢流槽;所述的控温装置包含: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气-液分离控温装置、液-液分离控温装置和制冷/制热液循环器。本技术特别适用于中小型试验装置,且待分离气液混合物料中液体量较少的情况,能够对分离后的气体和液体物料进行稳定的液位控制和连续排放,实现精确的气体-重液-轻液的三相分离。【专利说明】—种试验装置用气-液-液三相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液-液三相分离器,具体是指一种应用于中小型试验器的气-液-液三相分离器,属于气-液-液三相分离

技术介绍
气-液-液三相分离器在原油生产、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多种工艺过程的技术开发和工业生产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气-液-液三相分离器在结构上均离不开气液分离部分和集液排料部分,其基本原理是:所述的集液排料部分一般通过挡板分隔成重质液体收集室和轻质液体收集室,各室的管口连接液位控制系统。物料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气液分离部分后,首先进行气液分离,基于物流组分的密度不同,物料从管线进入一个容积突然扩大的压力容器中,物流的流速降低,进行一次闪蒸分离,物流组分的流向发生改变,在密度差的作用下,气体组分会向上流动,从分离器的顶部出口管线,通过设置在管线上的压力控制回路排出。而液体组分中携带的微小液滴向下流动,进入集液排料部分,再利用液体组分之间的密度差的作用进行液-液沉降分离,密度较大的重质液体沉降至重质液体收集室的底部,其上是密度较小的轻质液体,通过挡板溢流至轻质液体收集室,通过检测重质/轻质液体界面高度和轻质液体的液位高度,控制排料液位控制阀的开度,实现不互溶轻、重液之间的液-液分离,从而达到连续分离、液面稳定控制的目的。 气液分离总是希望尽可能地将气体与液体进行分离,但因为气液平衡的关系,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不可能达到100%。需按实际情况,根据待分离物料的性质、分离要求,选择或设计气液分离器。而目前所使用的重力沉降分离、折流分离、旋流分离、填料分离、丝网分离、微孔过滤分离等多形式分离方法,在分离效果上各有差异。随着现代石油化工技术的发展,工业上不同工况的气-液-液三相分离均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然而,在实验室进行催化剂开发、探索新的工艺路线等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中小试验装置和微型试验装置,物料处理量小。要实现三相连续分离,如果沿用工业三相分离器的结构设计,由于分离器的容积大,难以建立,也无法实现连续排料和对液位敏感的稳定控制。因此,试验装置常将三相分离器做成气液分离收集器,在试验过程中将所有液相物料收集在分离器中,通过间歇手动排料,每一次手动排料都会打乱反应体系的平稳操作,无法难以实现在工艺参数稳定条件下的平稳运转。另外,繁杂的手动操作,既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增添了人为影响实验结果的不定因素,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差,难以获取有代表性的实验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试验装置用气-液-液三相分离器,特别适用于中小型试验装置,且待分离气液混合物料中液体量较少的情况,能够对分离后的气体和液体物料进行稳定的液位控制和连续排放,实现精确的气体-重液-轻液的三相分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试验装置用气-液-液三相分离器,其包含:气-液分离组件,与该气-液分离组件相连接的液-液分离组件,以及控温装置;所述的气-液分离组件包含:气液分离筒体,其底部为缩颈封头;进料口,其开设在所述的气液分离筒体的侧部;气体导出口,其开设在所述的气液分离筒体的顶部;液滴凝聚网,其设置在所述的气液分离筒体的内部上方;进料挡板,其通过支撑导流板固定在所述的气液分离筒体的靠近进料口的内壁上;所述的液-液分离组件包含:沉降分离管,其焊接在所述的气液分离筒体的底部缩颈封头上;轻液收集管,其设置在所述的沉降分离管的内部,且其外壁紧靠沉降分离管的一侧内壁;重液导出口,其设置在所述的沉降分离管的侧边底部;轻液导出口,其设置在所述的轻液收集管的底部;轻液溢流槽,其设置在所述的轻液收集管的内部顶端的中心;所述的控温装置包含: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气-液分离控温装置、液-液分离控温装置和制冷/制热液循环器;所述的气-液分离控温装置设置在气液分离筒体的外部;所述的液-液分离控温装置设置在沉降分离管的外部。 所述的进料挡板为弧形挡板;所述的支撑导流板为扇形导流板,其倾斜设置,该支撑导流板的扇形弧形端与所述的进料挡板的下沿通过焊接连接,该支撑导流板的扇形顶点焊接在所述的气液分离筒体的靠近进料口的内壁上。 所述的进料挡板的上沿的设置高度高于进料口 ;该进料挡板的弧形两侧边缘与气液分离筒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不小于进料口的直径。 所述的沉降分离管的底部为平板封头,该平板封头上开设有与轻液收集管的直径相一致的通孔,该轻液收集管的底部穿过所述的通孔,并与沉降分离管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的轻液溢流槽的上边缘与轻液收集管的上边缘齐平,且该轻液溢流槽的内截面面积应小于轻液收集管的内截面面积;该轻液收集管和轻液溢流槽的顶端设置有盖板;该轻液收集管的顶端不高于沉降分离管的上边缘。 所述的液-液分离组件还包含:重液液位控制回路和轻液液位控制回路;所述的重液液位控制回路设置在与所述的重液导出口相连接的管路上,包含依次连接的第一液位控制阀、第一液位转换器和第一液位传感器,控制沉降分离管内的重质液体的液位;所述的轻液液位控制回路设置在与所述的轻液导出口相连接的管路上,包含依次连接的第二液位控制阀、第二液位转换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控制轻液收集管内的轻质液体的液位。 所述的气-液分离控温装置包含:第一控温夹套,其套设在所述的气液分离筒体的外部,该第一控温夹套与气液分离筒体之间形成第一夹套腔;第一控温循环液入口,其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控温夹套的侧边底部;第一控温循环液出口,其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控温夹套的侧边顶部。 所述的液-液分离控温装置包含:第二控温夹套,其套设在所述的沉降分离管的外部,该第二控温夹套与沉降分离管之间形成第二夹套腔;第二控温循环液入口,其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控温夹套的侧边底部;第二控温循环液出口,其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控温夹套的侧边顶部。 所述的第一控温循环液出口和第二控温循环液入口之间通过管路连接,且所述的制冷/制热液循环器设置在该管路上;所述的第一控温循环液入口和第二控温循环液入口之间通过管路连接。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液-液三相分离器还包含:压力控制回路,其设置在与所述的气体导出口相连接的管路上,包含依次连接的压力指示器和压力控制阀,控制和指示气-液-液三相分离器的背压操作。 综上所述,本技术所述的试验装置用气-液-液三相分离器,尤其适用于中小型试验装置,且待分离气液混合物料中液体量较少的情况,能够对分离后的气体和液体物料进行稳定的液位控制和连续排放,实现精确的气体-重液-轻液的三相分离。 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试验装置用气‑液‑液三相分离器,包含:气‑液分离组件,与该气‑液分离组件相连接的液‑液分离组件,以及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液分离组件包含:气液分离筒体(1),其底部为缩颈封头;进料口(6),其开设在所述的气液分离筒体(1)的侧部;气体导出口(7),其开设在所述的气液分离筒体(1)的顶部;液滴凝聚网(5),其设置在所述的气液分离筒体(1)的内部上方;进料挡板(3),其通过支撑导流板(4)固定在所述的气液分离筒体(1)的靠近进料口(6)的内壁上;所述的液‑液分离组件包含:沉降分离管(12),其焊接在所述的气液分离筒体(1)的底部缩颈封头上;轻液收集管(14),其设置在所述的沉降分离管(12)的内部,且其外壁紧靠沉降分离管(12)的一侧内壁;重液导出口(16),其设置在所述的沉降分离管(12)的侧边底部;轻液导出口(17),其设置在所述的轻液收集管(14)的底部;轻液溢流槽(15),其设置在所述的轻液收集管(14)的内部顶端的中心;所述的控温装置包含: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气‑液分离控温装置、液‑液分离控温装置和制冷/制热液循环器(24);所述的气‑液分离控温装置设置在气液分离筒体(1)的外部;所述的液‑液分离控温装置设置在沉降分离管(12)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鸽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高桥捷派克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