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健专利>正文

能调节的机动车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224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是一种能调节的机动车的减震器。其特点是在减震器的副弹簧一端或两端装有可移动的、使副弹簧进入或退出工作状态的楔子。从而使机动车在不同的载重量、不同的行速和平整度不同的路面上行驶时其减震器里有相应刚度的弹簧参加工作。使之车辆的平顺性大大提高。(*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减振器。现有的机动车所安装使用的减振器都是装着单级弹簧的。这些单级弹簧具有固定的刚度。这些减振器只能承受不大于与其本身弹簧刚度相适应的负荷,因此大多数车辆的减振器的弹簧只好按大载重量设计安装。可是,装着这种减振器的车辆到轻载或空车时,减振器的弹簧刚度仍然很大,导致其减振效果不怎么好,有的甚至很差。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随本车辆的载重量有较大的改变时增加或减少减振器内参加负载的弹簧的个数(或组数)的减振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每个减振器内装有一个(或一组)主弹簧和若干个(或若干组)副弹簧。在副弹簧的一端或两端上装有楔子,车辆轻载或空车时,减振器里只有主弹簧负载,副弹簧闲置着。当需要多载人或重物时,通过操纵楔子,使副弹簧上下都受压,具体地说,就是让副弹簧也和主弹簧一样,上能直按或间接顶着车架,下能直接或间接顶着轮轴。反之亦然。副弹簧的个数(或组数)越多,就越适应多级别的载重量的减振要求。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就可以根据载重量的大小来调节减振器里参加负载的弹簧的个数(或组数)的多少,使减振器能够在几种不同载重级别都有良好的减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能调节的机动车减振器第一个实施例主视图。图2是能调节的机动车减振器第二个实施例主视图。图中1、主弹簧2、副弹簧3、楔子在图1中,在能调节的机动车减振器里有螺旋式的主弹簧1,主弹簧1的外面套着副弹簧2,副弹簧2的下端装有楔子3。在车辆轻载或空车时,只有主弹簧1负载,楔子3往下移,副弹簧2上面不受压,处于闲置状态;到车辆重载时把楔子往上移,使副弹簧2上下受压,这时,副弹簧2和主弹簧1一同参加负载。在图2中,在能调节的机动车减振器里有主弹簧1,主弹簧1的上面有副弹簧2,副弹簧2的两端有楔子3。车辆空车时,把楔子3往外移至副弹簧2顶不着为止,这时副弹簧2上面没有受压,只有主弹簧1参加负载;在车辆中等以下负载时,把副弹簧2下面的一组两端的楔子3往内移至压着副弹簧2下面的一组的上面,这时,副弹簧2下面的一组与主弹簧1一同参加负载;在车辆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载时,把楔子3全部往内移至压着副弹簧2的两组的上面,这时,主弹簧1和副弹簧2的两组一同参加负载。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减震器,具有主弹簧1个(组)、副弹簧若干个(组),其特征为副弹簧一端或两端装有可移动的使副弹簧进入或退出工作状态的楔子。专利摘要本技术所提供的是一种能调节的机动车的减震器。其特点是在减震器的副弹簧一端或两端装有可移动的、使副弹簧进入或退出工作状态的楔子。从而使机动车在不同的载重量、不同的行速和平整度不同的路面上行驶时其减震器里有相应刚度的弹簧参加工作。使之车辆的平顺性大大提高。文档编号B60G11/00GK2309971SQ9721435公开日1999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5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5日专利技术者黄健 申请人:黄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减震器,具有主弹簧1个(组)、副弹簧若干个(组),其特征为副弹簧一端或两端装有可移动的使副弹簧进入或退出工作状态的楔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
申请(专利权)人:黄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