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铰接客车铰接系统中的后桁架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83674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铰接客车铰接系统中的后桁架结构,它由左侧臂、右侧臂和加强筋焊接而成;其中加强筋与左、右侧臂垂直,并与它们焊接使三者成为一个整体。在左侧臂和右侧臂的前端设有若干个用于穿设螺栓的孔,这些孔位于同一个圆周上。在安装后桁架时,将螺栓穿过后桁架左、右侧臂前端的孔以及转盘轴承内圈上的孔,然后,用螺帽将其旋紧固定住,从而,将后桁架与转盘轴承固定在一起,使后桁架随着转盘轴承的水平转动而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维修简单,维修成本低。(*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大型铰接客车铰接系统中的后桁架结构,尤指一种安装在14 25米长后置发动机大型铰接客车铰接系统中的后桁架结构。技术背景在2005年以前,在中国大中城市中行驶的二级或二级以上大型铰接客车 (俗称大通套)基本上都是前置发动机铰接客车,发动机安装在客车前端,由 前车架带动后车架行驶,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通过球头销连接。这种前置发动 机铰接客车的缺点是车内空间利用率低,车内噪音大,舒适性差,整车车桥 载荷分配不合理,快速行驶中易产生甩尾现象,不适合做为快速公交系统用车。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后置发动机铰接客车因其具有车内空间利用率 高,车内噪音小,舒适性好,整车车桥载荷分配合理,适合做为快速公交系统 用车等优点,开始逐渐取代前置发动机铰接客车。由于后置发动机铰接客车采用第三桥驱动,后车推动前车行驶。当客车前、 后车水平方向产生夹角(如转向)时,后车会对前车第二桥产生一个垂直于前进方向的侧向力,这个力和前、后车夹角及第三桥的驱动力成正比。随着前、 后车夹角及第三桥驱动力的增大,侧向力增大,将使第二桥车轮和地面产生侧 滑,前、后车剪切,客车失控,因此需要在后置发动机铰接客车前、后车之间安装一种铰接系统,该铰接系统不仅具有将铰接客车前、后车铰接的功能,而 且,还应能随着前后车转角的增大而提供相应增大的阻尼力,阻止第二桥轮胎 产生侧滑,防止前、后车剪切的功能。国外生产后置发动机铰接客车铰接系统的厂家有三家分别是德国的Hubner公司、德国Hemscheidt公司和匈牙利IKARUS公司,其中匈牙利 IKARUS公司已被德国公司收购。上述德国两家公司生产的应用于后置发动机 铰接客车中的铰接系统都采用高集成的结构设计思路,其生产的铰接系统为高 集成整体结构,不可拆分。其优点是安装简单、方便,有效地减小了结构占 用的空间。但是,其缺点是制造难度大、制造成本高、维护成本高。目前,生产此种集成度较高的、个体体积较大的钢件产品所需要的模具费 用非常高,而且,由于我国钢铁行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的钢铁行业相比还 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这无形之中提高了我国生产加工此类产品的难度和成 本。目前,这种高集成铰接系统在我国市场上的售价都在20万以上,且居高台阶与端盖6的侧面抵触,然后再将整套沙滩车轮毂单元套入悬架8 轴孔内,悬架8上与外法兰4螺孔对应位置处也设有螺孔,再将外法 兰4与悬架8用螺丝连接。故安装方便简单,装配合套率高,产品可 靠性高。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汽车扭梁悬架后轴总成构造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A剖视图。图中l.左纵臂,2.横梁,3.右纵臂,4.上边,5.下边。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3、 4、 5所示, 一种汽车扭梁悬架后轴总成,包括左纵臂 1、右纵臂3以及联接纵臂的横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2中部是直的, 横梁截面从中部向两端面积逐渐增大。用以减小横梁与左右纵臂搭接处的应 力。为使受力强度更加合理,所述的横梁的截面形状为U形截面,U形截面的 两个直线边下边5长度比上边4长。上边取值70mm,下边取值75mm。如此设 计主要因为在后轴扭转的过程中,下边受力比上边大,因此加强下边。为减小横梁与左右纵臂搭接处的应力,所述的横梁与左右纵臂搭接处,横 梁有向上凸起过度部分。权利要求1、一种大型铰接客车铰接系统中的后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后桁架由左侧臂、右侧臂和加强筋焊接而成;其中加强筋与左、右侧臂垂直,并与它们焊接使三者成为一个整体;在左侧臂和右侧臂的前端设有若干个用于穿设螺栓的孔,这些孔位于同一个圆周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铰接客车铰接系统中的后桁架结构,其特 征在于在所述后桁架左侧臂的前端设有7个用于穿设螺栓的孔,在右侧臂的 前端设有7个用于穿设螺栓的孔;左、右侧臂的前端共设有14个孔,这14个 螺栓孔位于同一个圆周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铰接客车铰接系统中的后桁架结构,它由左侧臂、右侧臂和加强筋焊接而成;其中加强筋与左、右侧臂垂直,并与它们焊接使三者成为一个整体。在左侧臂和右侧臂的前端设有若干个用于穿设螺栓的孔,这些孔位于同一个圆周上。在安装后桁架时,将螺栓穿过后桁架左、右侧臂前端的孔以及转盘轴承内圈上的孔,然后,用螺帽将其旋紧固定住,从而,将后桁架与转盘轴承固定在一起,使后桁架随着转盘轴承的水平转动而转动。本技术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维修简单,维修成本低。文档编号B60D5/00GK201086610SQ200720175489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9日专利技术者李绪占 申请人:无锡华创伊卡露斯车辆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铰接客车铰接系统中的后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后桁架由左侧臂、右侧臂和加强筋焊接而成;其中加强筋与左、右侧臂垂直,并与它们焊接使三者成为一个整体;    在左侧臂和右侧臂的前端设有若干个用于穿设螺栓的孔,这些孔位于同一个圆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绪占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创伊卡露斯车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