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铰接客车拆分式桁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778 阅读:4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拆分式桁架结构,它由前桁架、横梁、转盘轴承、后桁架和液压缸构成。前桁架位于铰接客车前车厢的后端,其后端通过外表面浇注有橡胶的球铰与横梁相连;横梁通过螺栓固定在转盘轴承的外圈上;后桁架位于铰接客车后车厢的前端,其前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转盘轴承的内圈上;在后桁架的左右两侧各固定有一个液压缸,液压缸的一端固定在后桁架的后端部,另一端通过销轴固定在横梁上。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拆分式结构设计,各组成部件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故本发明专利技术制造成本低,维修费用低。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前桁架和后桁架通过转盘轴承以及固定在转盘轴承上的横梁实现铰接的,所以,可以通过转盘轴承和横梁来实现车辆转向时前、后车水平方向的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14~25米长二级或二级以上大型铰接客车的拆分 式桁架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14 18米长后置发动机大型铰接客车的拆分式 桁架结构。
技术介绍
在2005年以前,在中国大中城市中行驶的二级或二级以上大型铰接客车 (俗称大通套)基本上都是前置发动机铰接客车,发动机安装在客车前端,由 前车架带动后车架行驶,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通过球头销连接。这种前置发动 机铰接客车的缺点是车内空间利用率低,车内噪音大,舒适性差,整车车桥 载荷分配不合理,快速行驶中易产生甩尾现象,不适合做为快速公交系统用车。随着技术的发展,后置发动机铰接客车因其具有车内空间利用率高,车内 噪音小,舒适性好,整车车桥载荷分配合理,适合做为快速公交系统用车等优 点,开始逐渐取代前置发动机铰接客车。由于后置发动机铰接客车采用第三桥驱动,后车推动前车行驶。当客车前、 后车水平方向产生夹角(如转向)时,后车会对前车第二桥产生一个垂直于前 进方向的侧向力,这个力和前、后车夹角及第三桥的驱动力成正比。随着前、 后车夹角及第三桥驱动力的增大,侧向力增大,将使第二桥车轮和地面产生侧 滑,前、后车剪切,客车失控,因此需要在后置发动机铰接客车前、后车之间 安装一种铰接系统,该铰接系统不仅具有将铰接客车前、后车铰接的功能,而 且,还应能随着前后车转角的增大而提供相应增大的阻尼力,阻止第二桥轮胎 产生侧滑,防止前、后车剪切的功能。国外生产后置发动机铰接客车铰接系统的厂家有三家分别是德国的Hubner公司、德国Hemscheidt公司和匈牙利IKARUS公司,其中匈牙利 IKARUS公司己被德国公司收购。上述德国两家公司生产的应用于后置发动机 铰接客车中的铰接系统都采用高集成的结构设计思路,其生产的铰接系统为高集成整体结构,不可拆分。其优点是安装简单、方便,有效地减小了结构占 用的空间。但是,其缺点是制造难度大、制造成本高、维护成本高。目前,生产此种集成度较高的、个体体积较大的钢件产品所需要的模具费 用非常高,而且,由于我国钢铁行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的钢铁行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这无形之中提高了我国生产加工此类产品的难度和成 本。目前,这种高集成铰接系统在我国市场上的售价都在20万以上,且居高 不下,这对我国的城市交通改造工程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此外,这种高集成度的产品虽然安装过程比较方便快捷,但是当系统在使 用过程中某部分出现损坏或年久耗损后更换起来就出现了很大的麻烦,由于集 成度太高,拆卸起来十分麻烦,而且很多总成部件即使是其中某一个很小的零 部件损坏也要整体更换, 一是造成很大的浪费,再就是造成维护成本很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来说,开发出一款既能 满足后置发动机铰接客车的铰接功能、又能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的 铰接系统是一个发展我国客车行业、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 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潜心研究开发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适用于14 25米长二级或二级以上后置发动机大型铰接客车的铰接系统。该铰接 系统包括拆分式桁架结构、液压控制系统、电气控制单元;其中,桁架结构为拆分式结构,其各组成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 低、维修维护成本低,从而,使大型铰接客车铰接系统的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 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原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制造简单、制造成本低、维 修方便、维修维护成本低的,适用于后置发动机铰接客车的拆分式桁架结构, 该拆分式桁架结构各组成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型铰接客车拆分式桁 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由前桁架、横梁、转盘轴承、后桁架、液压缸构成;所述前桁架位于大型铰接客车前车车厢的后端,其后端通过外表面浇注有 橡胶的球铰与横梁相连;所述横梁通过螺栓固定在转盘轴承的外圈上;所述后桁架位于大型铰接客车后车车厢的前端,其前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转 盘轴承的内圈上;在所述后桁架的左右两侧各固定有一个液压缸,液压缸的一端固定在后桁 架的后端部,另一端通过销轴固定在横粱上。所述前桁架和后桁架通过转盘轴承以及固定在转盘轴承上的横梁实现铰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拆分式桁架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前桁架与球铰的连接关系图3是本专利技术前桁架与横梁之间的连接关系图4-1是本专利技术横梁正面俯视立体图4-2是本专利技术横梁反面俯视立体图5是本专利技术横梁与转盘轴承之间的连接关系图6-1是本专利技术转盘轴承的结构示意图6-2是本专利技术转盘轴承的A-A剖视图6-3是本专利技术转盘轴承的局部剖视图7是本专利技术后桁架结构示意图8是本专利技术后桁架与转盘轴承之间的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拆分式桁架结构由前桁架1、横梁2、转盘轴 承3、后桁架4和液压缸5构成。前桁架1位于大型铰接客车前车车厢的后端,大型铰接客车的前车厢焊接 在前桁架1上,由前桁架1带着前车厢移动。前桁架1的后端通过球铰6与横 梁2相连。如图2所示,在前桁架1左、右两侧臂的后端各设有一个球铰安装 孔7。球铰6中心轴的两端开有孔8,其中心轴的外表面浇注有用于减震的橡 胶,球铰6的两端用挡圈9和弹簧挡圈IO压装后固定在前桁架1后端的球铰 安装孔7内。然后,如图3所示,将螺栓11穿过球铰6中心轴两端的孔8固 定在横梁2上的螺孔内,从而,将前桁架1与横梁2固定在一起。图4-1为本专利技术横梁正面俯视立体图,图4-2为本专利技术横梁反面俯视立体 图。如图所示,该横梁主要由平台安装梁12、四块固定钢板B、 14、 15、 16 和连接件17焊接而成。四块固定钢板分为左、右两组,每组两块固定钢板13、 15上下放置,上 固定钢板13和下固定钢板15之间通过若干个圆钢18焊接在一起,成为一个 整体;同理,固定钢板14、 16也上下放置,上圆定钢板14和下固定钢板16 之间也通过若干个圆钢18焊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所有圆钢18处于同一 圆周上。所述连接件17位于两块上固定钢板13、 14和两块下固定钢板15、 16之 间。在两组固定钢板中的下固定钢板15、 16上分别开有两个焊接用圆孔19,连接件17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组固定钢板中的下固定钢板15、 16焊接在一起,使左、右两组固定钢板和连接件17成为一个整体。在每组固定钢板上对应圆钢18处分别钻有若干个用于穿设螺栓的孔20, 这些孔20处于同一圆周上,每个孔20的中心和每个圆钢18的中心重合。在 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每组固定钢板上分别钻有6个孔20,两组固定钢板上 共钻有12个孔20, 12个孔处于同一圆周上。如图5所示,将12根螺栓21穿 过横梁2上的孔20固定在转盘轴承3外圈上的孔内,从而,将横梁2固定在 转盘轴承3的外圈上。因螺栓21从圆钢18的中心穿过,所以圆钢18又起到 了加强连接的作用。在每组固定钢板的一端分别开有一个用于固定球铰6的凹槽22,固定在前 桁架1后端的球铰6就嵌在该凹槽22内;然后,通过螺栓11与横梁2固定在 一起。在每组固定钢板的另一端分别开有一个液压缸安装孔23,安装在后桁架 4上的液压缸5就通过该安装孔23与横梁2固定在一起。在两块上固定钢板13、 M的表面焊接有一根平台安装梁12,该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铰接客车拆分式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由前桁架、横梁、转盘轴承、后桁架和液压缸构成; 所述前桁架位于大型铰接客车前车车厢的后端,其后端通过外表面浇注有橡胶的球铰与横梁相连; 所述横梁通过螺栓固定在转盘轴承的外圈上; 所述后桁架位于大型铰接客车后车车厢的前端,其前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转盘轴承的内圈上; 在所述后桁架的左右两侧各固定有一个液压缸,液压缸的一端固定在后桁架的后端部,另一端通过销轴固定在横粱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绪占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创伊卡露斯车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