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秀祯专利>正文

轮体轴承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2150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使轮体轴承组组强度高、安全且传动效率高。轮体轴承组,包括轮体及一设于轮体轴心的轴承部,并由轴承部提供轮体枢连轮支架;其中:该轮体为一具结构强度的支撑件,其外径包覆一具耐摩性的外轮;该轴承部透过一横轴与轮支架枢结,其包设润珠体;其特征是:设一呈H型且为耐摩材料的空心轴套,以其外径面受轮体轴心部直接模塑固结;设一空心枢套组,以其自体嵌结状态穿设于空心轴套内径面,并以空心枢套组内径面供横轴横枢。用于轮体。(*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及轴承,尤其是指一种车轮体的轴承。
技术介绍
现有轮体的轴承组结构大致如图1、2所示,主要包括一外径面包覆有耐摩轮10的空轴轮20,该空轴轮20轴心部位供两轴承组30左右横设,以轴承组30供轮轴心31横枢后再与轮架32连结;该轴承组30则由一轴筒301外径枢植若干滚珠302后,再同时于轴筒301与滚珠302外端面包设一珠盘303,并以一环片304将滚珠302覆封于珠盘303而构成;兹将上述结构的弊端论述如下一、轴承组30需先于轴筒301外径枢植若干滚珠302后,再同时于轴筒301与滚珠302外端面包设一珠盘303,并以一环片304将滚珠302覆封于珠盘303方构成,组成过程繁杂,且由于技术落后不精,故环片304无法将珠盘303紧确的固结于轴筒301而略呈松散状,不利轴承组30确实传动,且若空轴轮20模塑过程不当而形成劣质品时,即造成轴承组30无法装设;二、轴筒301外径面呈平滑状,故于组装入空轴轮20后,全赖轮轴心31配合螺件而与空轴轮20固结;如此,极易于螺件松懈时,造成轴筒301无法以螺件确实与空轴轮20固结,因而造成空轴轮20空转,而无法确实发挥传动功效;三、如图3、4所示于轴筒301无法确实与空轴轮20固结时,若轮架32又以两端不均的外力,传制于空轴轮20两端的轴承组30,即造成两轴筒301易因受外力不均致自空轴轮20的组装处走位,相对的,一旦轴筒301走位,则相对迫推与其呈松散组装的珠盘303自空轴轮20贴合部呈歪斜走位,如此乃造成整个轮体无法以垂直角度承载轮架32,并影响被载物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坚固、安全可靠且传动效率较高的轮体轴承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轮体轴承组,包括轮体及一设于轮体轴心的轴承部,并由轴承部提供轮体枢连轮支架;其中该轮体为一具结构强度的支撑件,其外径包覆一具耐摩性的外轮;该轴承部透过一横轴与轮支架枢结,其包设润珠体;其特征是设一呈H型且为耐摩材料的空心轴套,以其外径面受轮体轴心部直接模塑固结;设一空心枢套组,以其自体嵌结状态穿设于空心轴套内径面,并以空心枢套组内径面供横轴横枢。此外,其中该空心轴套外径面形成下凹状的结合槽,以提升空心轴套与轮体的轴向结固。其中该空心轴套外径面形成凸条,以提升空心轴套与轮体的轴向结固。其中该空心枢套组由一左套与右套组构,该左套与右套的相对面部分别形成一组据以相互嵌合的内嵌弧槽与外凸弧片;使空心枢套组自体嵌结于空心轴套内径面。其中该润珠体乃容设于空心枢套组两端外径面与空心轴套内径面交会。由上所述,本技术经试验,达到了强度坚固、安全可靠且传效率较高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轮体轴承组剖视图;图2为现有轮体轴承组部份结构立体分解图;图3、4现有轮体轴承组部份结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部份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部份结构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的部份结构立体实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7所示本技术包括一设于轮体40轴心的轴承部50,并由轴承部50提供轮体40枢连轮支架60传动;其中该轮体40为一具结构强度及支撑,其外径包覆一具耐摩性的外轮41;该轴承部50透过一横轴70与轮支架60枢结,其适处包设润珠体51,以提升轴承部50的运转效益;其预先成型一空心轴套52,该空心轴套52略呈H型且为耐摩材料,以空心轴套52外径面受轮体40轴心部直接模塑固结,达到确实“塑固”,尤其于空心轴套52外径面可再形成下凹状的结合槽53,可有效提升空心轴套52与轮体40的轴向结固力;设有一空心枢套组54,该空心枢套组54由一左套541与右套543所组构,且该左套541与右套543的相对面处分别形成据以相互嵌合的一内嵌弧槽542及一外凸弧片544;使空心枢套组54本组件可自体嵌结于空心轴套52内径面,结构稳固,且于空心枢套组54两端外径面与空心轴套52内径面交会适距处供润珠体51容设,提升轴承部50的润转功效,末以空心枢套组54供横轴70横枢;本技术具有如下功效一、预先成型一具耐摩性的空心轴套52,再以空心轴套52外径面受轮体40轴心部直接模塑固结,如此结构设计达到使空心轴套52与轮体40确实“塑固”,尤其于空心轴套52表面形成结合槽53,更是提升空心轴套52与轮体40轴向固结的结构强度;二、空心枢套组54由“自体嵌结”的该左套541与右套543所组成,完全革除习用需依赖螺件锁固的结构缺弊,可有效避免习用结构造成轮部空转的缺失;三、由于空心轴套52与轮体40呈“塑固状态”而空心枢套组54又以“自体嵌结”的状态穿设于空心轴套52内径面,故即使轮支架60加注不均匀的外力于轴承部50,亦不会造成结构坚强的轴承部50产生任何传动的不顺,极符合产业利用性;四、又在实施上更具变化性,故该空心轴套52的结合槽53亦可为凸条55(参阅图7所示)的等效置效,亦是有效提升空心轴套52与轮体40的轴向塑固强度。权利要求1.轮体轴承组,包括轮体及一设于轮体轴心的轴承部,并由轴承部提供轮体枢连轮支架;其中该轮体为一具结构强度的支撑件,其外径包覆一具耐摩性的外轮;该轴承部透过一横轴与轮支架枢结,其包设润珠体;其特征是设一呈H型且为耐摩材料的空心轴套,以其外径面受轮体轴心部直接模塑固结;设一空心枢套组,以其自体嵌结状态穿设于空心轴套内径面,并以空心枢套组内径面供横轴横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体轴承组,其特征是其中该空心轴套外径面形成下凹状的结合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体轴承组,其特征是其中该空心轴套外径面形成凸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体轴承组,其特征是其中该空心枢套组由一左套与右套组构,该左套与右套的相对面部分别形成一组据以相互嵌合的内嵌弧槽与外凸弧片;使空心枢套组自体嵌结于空心轴套内径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体轴承组,其特征是其中该润珠体乃容设于空心枢套组两端外径面与空心轴套内径面交会。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轴承。使轮体轴承组组强度高、安全且传动效率高。轮体轴承组,包括轮体及一设于轮体轴心的轴承部,并由轴承部提供轮体枢连轮支架;其中该轮体为一具结构强度的支撑件,其外径包覆一具耐摩性的外轮;该轴承部透过一横轴与轮支架枢结,其包设润珠体;其特征是设一呈H型且为耐摩材料的空心轴套,以其外径面受轮体轴心部直接模塑固结;设一空心枢套组,以其自体嵌结状态穿设于空心轴套内径面,并以空心枢套组内径面供横轴横枢。用于轮体。文档编号B60B35/18GK2608314SQ0320461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5日专利技术者林秀祯 申请人:林秀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轮体轴承组,包括轮体及一设于轮体轴心的轴承部,并由轴承部提供轮体枢连轮支架;其中:该轮体为一具结构强度的支撑件,其外径包覆一具耐摩性的外轮;该轴承部透过一横轴与轮支架枢结,其包设润珠体;其特征是:设一呈H型且为耐摩材料的空心轴套,以其外径面受轮体轴心部直接模塑固结;设一空心枢套组,以其自体嵌结状态穿设于空心轴套内径面,并以空心枢套组内径面供横轴横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秀祯
申请(专利权)人:林秀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