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式安全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12859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帘式安全气囊装置(11A),其能够通过充气机(15)的动作而将沿着车辆的车顶侧梁而设置的安全气囊主体(13A)在车室内展开为帘状。安全气囊主体(13A)具有:第1膨胀部(13c7),其配置在与中柱重叠的位置上,且在展开时被供给基于充气机(15)的动作而产生的气体;第2膨胀部(13c4),其配置在第1膨胀部后方且被供给来自第1膨胀部(13c7)的气体;和气体连通部(19a4),其将第1膨胀部(13c7)与第2膨胀部(13c4)之间连通。气体连通部(19a4)设在展开时的安全气囊主体(13A)将与安全带发生干涉的安全带干涉区域(20)的上方。在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而使安全气囊主体膨胀展开时,能够顺畅地进行气体从第1膨胀部向第2膨胀部的流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帘式安全气囊装置(11A),其能够通过充气机(15)的动作而将沿着车辆的车顶侧梁而设置的安全气囊主体(13A)在车室内展开为帘状。安全气囊主体(13A)具有:第1膨胀部(13c7),其配置在与中柱重叠的位置上,且在展开时被供给基于充气机(15)的动作而产生的气体;第2膨胀部(13c4),其配置在第1膨胀部后方且被供给来自第1膨胀部(13c7)的气体;和气体连通部(19a4),其将第1膨胀部(13c7)与第2膨胀部(13c4)之间连通。气体连通部(19a4)设在展开时的安全气囊主体(13A)将与安全带发生干涉的安全带干涉区域(20)的上方。在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而使安全气囊主体膨胀展开时,能够顺畅地进行气体从第1膨胀部向第2膨胀部的流通。【专利说明】帘式安全气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帘式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最近的汽车等车辆中,搭载有帘式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正在逐步增多,该帘式安全气囊装置在车辆的侧面碰撞等时,使被称为安全气囊的袋体在车室内的侧部与乘员之间展开为帘状而保护乘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帘式安全气囊装置中,沿着车室内的侧部展开为帘状的安全气囊主体具有:在乘员的保护区域内形成的膨胀部和在保护区域外形成的副室。膨胀部与副室之间经由被称为通气孔的气体连通路而连通。当膨胀部的内压因在冲击的输入时膨胀的安全气囊主体约束乘员的载荷而升高时,膨胀部的气体的一部分将通过通气孔而流入至副室。由此,能够降低膨胀部的压力,从而减少乘员受到的最大加速度。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 - 34766号公报(参照图2的通气孔31) 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帘式安全气囊装置中,在安全气囊主体的膨胀展开时,连通膨胀部与副室之间的气体连通路(通气孔)位于前席乘员用3点式安全带的固定部(固定在中柱上)的附近。由此,在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而使安全气囊主体膨胀展开时,担心气体连通部与安全带碰撞而妨碍气体从膨胀部向副室的流通。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以提供一种帘式安全气囊装置为目的,其在受到来自外部的碰撞而使安全气囊主体膨胀展开时,能够顺畅地进行气体从膨胀部向副室的流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帘式安全气囊装置,能够通过充气机的动作而将沿着车辆的车顶侧梁而设置的安全气囊主体在车室内展开为帘状,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主体具有:第I膨胀部,其配置在与中柱重叠的位置上,且在展开时被供给基于所述充气机的动作而产生的气体;第2膨胀部,其配置在所述第I膨胀部后方且被供给来自该第I膨胀部的气体;和气体连通部,其将所述第I膨胀部与所述第2膨胀部之间连通,所述气体连通部设在展开时的所述安全气囊主体将与安全带发生干涉的安全带干涉区域的上方侧梁。 根据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在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而使安全气囊主体膨胀展开时,能够顺畅地进行气体从第I膨胀部向第2膨胀部的流通。 此外,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帘式安全气囊装置中,所述第I膨胀部位于与展开时的所述安全气囊主体中所述安全带干涉区域接近的位置上,在展开时的所述安全气囊主体中在所述第I膨胀部中的所述安全带干涉区域一侧,设有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气体隔离部。 根据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能够将与安全带干涉区域接近而存在的第I膨胀部从安全带的干涉中确实地隔离。 此外,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帘式安全气囊装置中,所述安全气囊主体还具有非膨胀部,该非膨胀部在展开时没有被供给基于所述充气机的动作而产生的气体,所述非膨胀部中的至少一部分以与展开时的所述安全气囊主体中所述安全带干涉区域重叠的方式设置。 此外,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帘式安全气囊装置中,将所述安全带干涉区域设定为所述非膨胀部。 根据技术方案3或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即使假设安全带相对于安全气囊主体发生了干涉,也能够充分地发挥帘式安全气囊装置所具有的乘员保护功能。 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而使安全气囊主体膨胀展开时,能够顺畅地进行气体从第I膨胀部向第2膨胀部的流通。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比较例的帘式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主体展开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帘式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主体展开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帘式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主体展开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帘式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主体展开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I?第3实施方式的帘式安全气囊装置11。 (比较例的帘式安全气囊装置101) 在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I?第3实施方式的帘式安全气囊装置11之前,参照图1来说明比较例的帘式安全气囊装置101。图1是表示比较例的帘式安全气囊装置101的安全气囊主体103展开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如图1所示,比较例的帘式安全气囊装置101具有:安全气囊主体103 ;和在侧面碰撞等冲击的输入时向安全气囊主体103内供给高压气体的充气机105。 另外,图1中的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方(以下相同)。 安全气囊主体103例如是由合成纤维制的纺织物、编织物、或无纺布中的任何一种构成的袋体。展开前的安全气囊主体103在从前柱经过车顶侧梁到后柱(全部未图示)的范围内以作为细长棒状的折叠状态,而被收纳在例如未图示的车顶面板的背面侧。 大致圆筒形状的充气机105例如与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囊主体103大致平行地安装在车顶侧梁上。充气机105具有如下功能:在冲击的输入时,通过气体供给管105a向安全气囊主体103内供给高压气体,由此使安全气囊主体103迅速展开。 如图1所示,展开状态的安全气囊主体103具有:高压气体的导入部103a ;与导入部103a连通的分支部103b ;由与分支部103b连通的多个单元构成的膨胀部103c ;和没有被供给高压气体的非膨胀部13d。 膨胀部103c由与分支部103b直接连通的第I组膨胀部103cl、103c3、103c5、103c7和与分支部103b间接连通的第2组膨胀部103c2、103c4、103c6构成。 彼此相邻的第I组膨胀部103cl及第2组膨胀部103c2隔着将它们之间划分的划分部107al而隔离,另一方面,通过气体连通部109al而连通。 将第I组膨胀部103c7夹在中间而彼此相邻的第I组膨胀部103c3及第2组膨胀部103c4隔着将第I组膨胀部103c7划分的划分部107a2而隔离,另一方面,通过气体连通部109a2而连通。 与上述同样地,彼此相邻的第I组膨胀部103c5及第2组膨胀部103c6隔着将它们之间划分的划分部107a3而隔离,另一方面,通过气体连通部109a3而连通。 在展开状态的安全气囊主体103中,如图1所示,膨胀部103cl、103c2、103c3位于与前席乘员(驾驶者)PF的侧头部对应的位置上。另外,如图1所示,膨胀部103c5、103c6位于与后席乘员(驾驶者)PR的侧头部对应的位置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帘式安全气囊装置,能够通过充气机的动作而将沿着车辆的车顶侧梁而设置的安全气囊主体在车室内展开为帘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主体具有:第1膨胀部,其配置在与中柱重叠的位置上,且在展开时被供给基于所述充气机的动作而产生的气体;第2膨胀部,其配置在所述第1膨胀部后方且被供给来自该第1膨胀部的气体;和气体连通部,其将所述第1膨胀部与所述第2膨胀部之间连通,所述气体连通部设在展开时的所述安全气囊主体将与安全带发生干涉的安全带干涉区域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落合史治宫本和明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