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大梁成型工艺及冲压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4632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8 0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大梁成型工艺及冲压模具结构。该冲压模具结构包括压料芯、压料机构、成型/侧整形机构,工作时制件放置在压料芯上,压料机构首先接触到制件并压紧固定,随后成型/侧整形机构才开始接触制件并工作。该成型工艺包括:落料工序;成型/侧整形工序:调试制件的皱、裂、不稳定,表面质量;全部型面整形,控制制件侧壁回弹;冲孔修边工序:冲压制件的孔和修边。此冲压模具结构减少了零件的起皱;有效的控制了零件的回弹;解决了大梁成型类零件对生产设备的过渡依赖;实现了一模两件的生产方式。此工艺实现了三道工序成型汽车大梁,提升了生产效率。此工艺及冲压模具结构适用于汽车大梁类零件的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大梁成型工艺及冲压模具结构。该冲压模具结构包括压料芯、压料机构、成型/侧整形机构,工作时制件放置在压料芯上,压料机构首先接触到制件并压紧固定,随后成型/侧整形机构才开始接触制件并工作。该成型工艺包括:落料工序;成型/侧整形工序:调试制件的皱、裂、不稳定,表面质量;全部型面整形,控制制件侧壁回弹;冲孔修边工序:冲压制件的孔和修边。此冲压模具结构减少了零件的起皱;有效的控制了零件的回弹;解决了大梁成型类零件对生产设备的过渡依赖;实现了一模两件的生产方式。此工艺实现了三道工序成型汽车大梁,提升了生产效率。此工艺及冲压模具结构适用于汽车大梁类零件的生产。【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汽车大梁成型工艺及冲压模具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工艺及模具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大梁成型工艺及冲压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汽车的大梁类零件,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结构比较复杂,在宽度、高度方向上均有落差的;另一种为结构相对简单,在宽度、高度方向上基本没有落差的直梁,例如汽车前大梁和汽车后大梁。对于第二种类型的汽车大梁一般我们采取的工艺方案是:落料(板料)一成型一整形一冲孔,共四道工序完成。这种工艺方案是多年来较为普遍存在的技术方案。此种工艺方案在成型工序中,由于模具没有采取制件压紧固定机构,材料没有被压紧固定,材料能随即流动,成型过程材料不受控,易形成起皱缺陷;在整形工序中,由于材料在成型工序中第一次塑性变形以后,整形工序中就要克服第一次塑性变形的屈服和应力,因此整形后的材料都会有相应部分的回弹等质量缺陷,被整形零件侧壁回弹不受控;对压力机的要求相对较高,如果设备条件变化,零件不稳定性加剧,易产生废品;汽车前大梁和汽车后大梁各用一条生产线来生产,共用6台压机生产,利用设备多,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汽车大梁成型工艺及冲压模具结构,这种冲压模具结构减少了零件的起皱;有效的控制了零件的回弹,减少废品;解决了大梁成型类零件对生产设备的过渡依赖,提升了合格率;实现了一模两件的生产方式,利用设备少,提升了生产效率。采用此种冲压模具结构的成型工艺方案,实现了三道工序成型汽车大梁,利用设备少,提升了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与所述下模座固定的压料芯、与所述上模座连接的压料机构、与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分别连接的成型/侧整形机构,工作时制件放置在所述压料芯上,所述上模座带动所述压料机构和成型/侧整形机构向所述下模座方向运动,所述压料机构首先接触到所述制件并压紧固定,所述上模座和成型/侧整形机构继续运动,然后所述成型/侧整形机构开始工作。此种汽车大梁成型模具把成型一整形工序合二为一,用压料机构来压紧固定制件,利用成型/侧整形机构一次完成成型;该冲压模具结构减少了零件的起皱,有效的控制了零件的回弹,减少了废品,节省一道工序,减少了生产设备;采用压料机构来压紧固定制件,解决了大梁成型类零件对生产设备的过渡依赖,成品合格率高。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料机构包括压料板、氮气弹簧、压料板上导向板和压料板下导向板;所述氮气弹簧分别与所述上模座和压料板连接;所述压料板上导向板与所述上模座固定,所述压料板下导向板与所述压料板固定。压料板的运动靠氮气弹簧的弹力来实现。采用氮气弹簧,弹压力恒定,模具结构紧凑,冲压件质量更稳定。压料板上导向板和压料板下导向板用于压料板导向。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型/侧整形机构包括上模侧整斜锲、下模侧整斜锲、成型/侧整形刀块、上模侧整斜锲导向板和下模侧整斜锲导向板;所述成型/侧整形刀块与所述上模侧整斜锲固定,所述上模侧整斜锲与所述上模座滑动连接,所述下模侧整斜锲与所述下模座固定;所述上模侧整斜锲导向板与所述上模侧整斜锲固定,所述下模侧整斜锲导向板与所述下模侧整斜锲固定。上模侧整斜锲导向板和下模侧整斜锲导向板用于上模侧整斜锲和下模侧整斜锲导向。采用成型/侧整形机构,把原来的成型一整形工序合二为一,把原来的两套模具改为一套模具,有效的控制了零件的回弹,减少了废品,节省了一道工序,节省了一套模具,减少了生产设备。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冲压模具结构还包括模座导向机构,所述模座导向机构包括上模导向板和下模导向板;所述上模导向板与所述上模座固定,所述下模导向板与所述下模座固定。上模导向板和下模导向板用于上、下模座导向。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压模具结构出二穴,汽车前大梁和后大梁各出一穴。此成型模具一出二穴,汽车前大梁和后大梁同时生产,把原来的前大梁和后大梁两条生产线,改为一条生产线生产,节省了模具,节省了设备,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一种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冲压模具结构来完成的新型汽车大梁成型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工序:工序一,落料工序:制件材料展开,得出大致的材料初始尺寸,控制在I至5毫米以内,用此形状的初始材料进行调试,得出制件落料线,根据形状排出落料排样,制造出落料模;工序二,成型/侧整形工序:调试制件的皱、裂、不稳定,表面质量;全部型面整形,控制制件侧壁回弹;工序三,冲孔修边工序:冲压制件的孔和修边。 由原来的落料一成型一侧整形一冲孔修边四道工序改为现在的落料一成型/侧整形一冲孔修边三道工序,减少了设备,提升了生产效率。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工序二中,所述调试制件的起皱、开裂方法是采用压料机构先把制件压紧固定,然后再成型/侧整形。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制件的起皱、开裂。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工序二中,所述调试制件不稳定的方法是采用定位销定位,在压料芯两端最高点位置加设定位销。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工序二中,所述制件全部型面整形,控制制件侧壁回弹,采用的是悬吊零度斜楔。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工序三中,冲孔包括正冲孔和侧冲孔,修边为正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冲压模具结构,把成型一整形工序合二为一,用压料机构来压紧固定制件,利用成型/侧整形机构一次完成成型;该冲压模具结构减少了零件的起皱,有效的控制了零件的回弹,减少了废品,节省一道工序,减少了生产设备;压料机构来压紧固定制件,解决了大梁成型类零件对生产设备的过渡依赖,成品合格率高。此冲压模具结构一出二穴,汽车前大梁和后大梁同时生产,把原来的前大梁和后大梁两条生产线,改为一条生产线生产,节省了模具,节省了设备,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新型汽车大梁成型工艺,把原来的落料一成型一整形一冲孔四道工序改为现在的落料一成型/侧整形一冲孔三道工序,减少了设备,节省了模具,缩短了更换机台模具的调整时间,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冲压模具结构立体剖视展开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冲压模具结构合模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冲压模具结构开模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冲压模具结构的A -A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成型/侧整形机构合模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成型/侧整形机构开模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模座导向机构立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压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与所述下模座(2)固定的压料芯(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上模座(1)连接的压料机构(5)、与所述上模座(1)和下模座(2)分别连接的成型/侧整形机构(6),工作时制件放置在所述压料芯(4)上,所述上模座(1)带动所述压料机构(5)和成型/侧整形机构(6)向所述下模座(2)方向运动,所述压料机构(5)首先接触到所述制件并压紧固定,所述上模座(1)和成型/侧整形机构(6)继续运动,然后所述成型/侧整形机构(6)开始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伊娜乔晓勇苏飞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