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8735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7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装置,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将马达(18)的旋转经由驱动带轮(31)、带(33)、从动带轮(32)以及滚珠螺母(42)而传递至齿条轴(13)。球轴承(44)以及从动带轮(32)分别嵌合于滚珠螺母(42)的外周。在滚珠螺母(42)的第一端部设置有凸缘部(42a),在第二端部设置有内螺纹部(42b)。外螺纹部件(51)与内螺纹部(42b)结合。外螺纹部件(51)具有外螺纹部(51a)以及凸缘部(51b)。通过将外螺纹部(51a)紧固于内螺纹部(42b),由此球轴承(44)以及从动带轮(32)被两个凸缘部(42a、51b)夹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装置,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将马达(18)的旋转经由驱动带轮(31)、带(33)、从动带轮(32)以及滚珠螺母(42)而传递至齿条轴(13)。球轴承(44)以及从动带轮(32)分别嵌合于滚珠螺母(42)的外周。在滚珠螺母(42)的第一端部设置有凸缘部(42a),在第二端部设置有内螺纹部(42b)。外螺纹部件(51)与内螺纹部(42b)结合。外螺纹部件(51)具有外螺纹部(51a)以及凸缘部(51b)。通过将外螺纹部(51a)紧固于内螺纹部(42b),由此球轴承(44)以及从动带轮(32)被两个凸缘部(42a,51b)夹住。【专利说明】转向装置
本申请主张于2013年6月4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17870号和2013年6月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20962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通过将马达的动力赋予车辆的转向操作机构来辅助驾驶员的转向操作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以下称为EPS)。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88462号公报记载的EPS中,采用齿轮齿条机构来作为转向操作机构。该机构通过将伴随转向操作的小齿轮的旋转转换为与该小齿轮啮合的齿条轴(转向轴)的直线运动来改变车轮的方向。在该齿条轴设置有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该齿条轴的直线运动的滚珠丝杠机构。即,通过将马达的旋转力转换为齿条轴的轴向的轴力来辅助转向操作。 详细地说,如图9所示,EPS100将马达101的旋转力经由驱动带轮102、正时带103、从动带轮104以及滚珠丝杠机构105而传递至齿条轴106。齿条轴106的两端分别经由未图示的横拉杆而与车轮连结。 滚珠丝杠机构105具备经由多个滚珠而与齿条轴106的螺旋槽106a螺合的滚珠螺母107。对齿条轴106的外周进行覆盖的圆筒状的螺母架108的第一端部嵌合于滚珠螺母107的外周面,从动带轮104嵌合于该螺母架108的第二端部的外周面。 滚珠螺母107由台阶部108a和圆筒状的外螺纹109夹持,其中,台阶部108a形成于螺母架108的内周面,外螺纹109螺合在螺母架108的与从动带轮104相反的一侧的开口部。由此限制滚珠螺母107朝向轴向的移动以及相对于螺母架108的相对旋转。另外,螺栓110被拧入螺母架108。螺栓110的前端将螺母架108沿其径向贯穿并且紧固于滚珠螺母107的外周。由此,即使在外螺纹109产生了松动的情况下,也限制滚珠螺母107相对于螺母架108的相对旋转。 在螺母架108的外周面与外壳115的内周面之间夹设有三个轴承111、112、113。螺母架108、滚珠螺母107以及外螺纹109与从动带轮104的旋转连动而一体地旋转。 近年来,包括日本特开2011-88462号公报的记载在内,由于EPS的节能效果受到注目等,搭载EPS的车型逐渐扩大。然而另一方面,从提高EPS的车辆搭载性的观点出发,对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于该点,在日本特开2011-88462号公报的EPS100中,从动带轮104、两个轴承111、112、螺栓110、滚珠螺母107以及外螺纹109分别沿着齿条轴106的轴线方向相对于螺母架108并排配置。因此缩短EPSlO的齿条轴106的轴线方向的长度是有限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转向轴的轴线方向上更加紧凑的转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转向装置,包括:转向轴,该转向轴在壳体内进行直线运动由此使转向轮转向;主动轮,该主动轮伴随设置于上述壳体的马达的驱动而以沿着上述转向轴的轴线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滚珠螺母,该滚珠螺母经由多个滚珠而与上述转向轴螺合并且经由轴承相对于上述壳体的内周面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并且在该滚珠螺母的第一端部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凸缘部,在该滚珠螺母的第二端部的内周面设置有扩径部;从动轮,该从动轮嵌合于上述滚珠螺母的外周并将上述主动轮的旋转传递于上述滚珠螺母;以及中空的结合部件,上述中空的结合部件具有:结合部,该结合部与上述扩径部以被插入该扩径部的状态结合;以及第二凸缘部,通过使上述结合部与上述扩径部结合从而将上述轴承以及上述从动轮在上述转向轴的轴线方向上夹在该第二凸缘部与上述第一凸缘部之间。 根据该结构,借助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轴承以及从动轮分别被固定于滚珠螺母的外周面。轴承、从动轮以及结合部件的结合部分别在转向轴的轴线方向上重叠。由此,能够缩短转向装置的转向轴的轴线方向的长度。 在上述方式的转向装置中,上述结合部可以是外螺纹部,上述扩径部可以是内螺纹部。并且可以通过使上述外螺纹部紧固于上述内螺纹部,而使上述滚珠螺母与上述结合部件相互结合,并且使上述第一凸缘部和上述第二凸缘部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夹住上述轴承以及上述从动轮。 根据该结构,仅将作为结合部的外螺纹部紧固于滚珠螺母的内螺纹部,就能够将轴承以及从动轮相对于滚珠螺母简单地固定。 在上述方式的转向装置中,可以具备沿着上述结合部件的内周面设置的限制部件。上述限制部件具有单个或多个突起部,该突起部贯穿上述结合部而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卡合于设置在上述扩径部的内周面的槽。 根据该结构,通过限制部件的突起部与扩径部的槽的卡合来限制结合部件从滚珠螺母脱落。另外,由于限制部件设置在结合部件的内部,因此更加紧凑。 在上述方式的转向装置中,上述主动轮可以是驱动带轮,上述从动轮可以是从动带轮,经由架设在该从动带轮与上述驱动带轮之间的环状的带而将上述主动轮的旋转传递于上述从动带轮。在该情况下,优选在上述从动带轮的轴线方向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抑制上述带从上述从动带轮脱落的两个法兰,两个法兰中的一方设置于上述第二凸缘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两个法兰中的一方设置于第二凸缘部,从而与之相应地能够缩短从动轮、进而缩短转向装置的转向轴的轴线方向的长度。 在上述方式的转向装置中,上述马达可以固定于上述壳体的外部,上述马达的轴线沿着上述转向轴的轴线平行地延伸。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以下通过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将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的剖视图。 图3为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外螺纹部件以及限制部件分解表示的立体图。 图4为将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从动带轮以及外螺纹部件的周边结构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5为沿着图2的5-5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6为将其他实施方式的外螺纹部件以及限制部件分解表示的立体图。 图7为其他实施方式的沿着图2的5-5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8为其他实施方式的沿着图2的5-5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9为将以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所谓的齿条并联型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齿条并联型是指以使转向操作辅助用的马达的轴线相对于齿条轴呈平行的方式配置转向操作辅助用的马达的类型。 如图1所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具有固定于未图不的车身的壳体11。壳体11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轴,该转向轴在壳体内进行直线运动由此使转向轮转向;主动轮,该主动轮伴随设置于上述壳体的马达的驱动而以沿着上述转向轴的轴线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滚珠螺母,该滚珠螺母经由多个滚珠而与上述转向轴螺合并且经由轴承相对于上述壳体的内周面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并且在该滚珠螺母的第一端部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凸缘部,在该滚珠螺母的第二端部的内周面设置有扩径部;从动轮,该从动轮嵌合于上述滚珠螺母的外周并将上述主动轮的旋转传递于上述滚珠螺母;以及中空的结合部件,上述中空的结合部件具有:结合部,该结合部与上述扩径部以被插入该扩径部的状态结合;以及第二凸缘部,通过使上述结合部与上述扩径部结合从而将上述轴承以及上述从动轮在上述转向轴的轴线方向上夹在该第二凸缘部与上述第一凸缘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康晴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