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8579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7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装置,构成转向装置的滚珠螺母(42),在第一端部具有外螺纹部(42a),在第二端部具有凸缘部(42b)。球轴承(44)、凸缘部件(45)以及从动带轮(32)在滚珠螺母(42)的轴线方向上被锁定螺母(46)和凸缘部(42b)夹住。通过使带(33)的两侧部与凸缘部件(45)或凸缘部(42b)抵接,由此限制带(33)从从动带轮(32)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装置,构成转向装置的滚珠螺母(42),在第一端部具有外螺纹部(42a),在第二端部具有凸缘部(42b)。球轴承(44)、凸缘部件(45)以及从动带轮(32)在滚珠螺母(42)的轴线方向上被锁定螺母(46)和凸缘部(42b)夹住。通过使带(33)的两侧部与凸缘部件(45)或凸缘部(42b)抵接,由此限制带(33)从从动带轮(32)脱落。【专利说明】转向装置
本申请主张于2013年6月4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17870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日本特开2012-224191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已知如下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该电动动力转向装置通过带传动机构使马达的旋转减速,并通过设置于齿条轴的滚珠丝杠机构将该减速后的旋转转换为齿条轴的轴向移动。带传动机构具有:设置于马达的旋转轴的驱动带轮、在经由多个滚珠而与齿条轴的滚珠丝杠部嵌合的滚珠螺母上设置的从动带轮、以及架设在驱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的带。伴随通过马达的驱动的滚珠螺母的旋转,齿条轴沿其轴向移动,由此辅助转向操作。 为了减轻因带的滑动所产生的转矩传递的损失,驱动带轮以及从动带轮采用带齿带轮,带采用带齿带。另外,在两个带轮旋转时有时带会朝向两个带轮的轴向移动。因此在两个带轮的轴向的两侧部分别以朝向两个带轮的外周方向呈凸缘状伸出的方式一体形成有限制带的移动的限制部。然而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需要在两个限制部之间形成齿部,因此在形成齿部时限制部成为障碍。 对于该点,例如日本特开2003-343700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以往存在将作为上述限制部发挥功能的一对限制部件安装于形成有齿部的带轮主体的两侧部的带齿带轮。根据该结构,由于只要在带轮主体形成齿部之后安装限制部件即可,因此在形成齿部时限制部件不会成为障碍。限制部件通过铆接、或焊接等被安装于带轮主体。 然而如日本特开2003-343700号公报那样,在采用将限制部件安装于带轮主体的结构的情况下,需要铆接等固定作业,与此相应地带齿带轮的组装工时会增加。近年来,由于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节能效果受到注目等,因此搭载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车型逐渐增多。然而另一方面,从提高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生产率的观点出发,对减少组装工时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组装工时的转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转向装置,包括:转向轴,该转向轴在壳体内进行直线运动由此使转向轮转向;驱动带轮,该驱动带轮伴随设置于上述壳体的马达的驱动而以沿着上述转向轴的轴线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滚珠螺母,该滚珠螺母经由多个滚珠而与上述转向轴螺纹接合并且经由轴承相对于上述壳体的内周面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从动带轮,该从动带轮嵌合于上述滚珠螺母的外周;带,该带架设在上述驱动带轮与上述从动带轮之间;凸缘状的第一限制部件,该第一限制部件设置在上述从动带轮的上述轴承侧的侧部;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设置于上述滚珠螺母的第一端部;以及凸缘状的第二限制部件,该第二限制部件设置在上述滚珠螺母的第二端部,而在上述转向轴的轴线方向上将上述轴承以及上述从动带轮夹在该第二限制部件与上述按压部件之间,并且该第二限制部件与上述第一限制部件协作来限制带在上述转向轴的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根据该结构,设置于滚珠螺母的第二端部的第二限制部件,不仅具有在与设置于滚珠螺母的第一端部的按压部件之间夹住轴承以及从动带轮的功能,还具有与设置于从动带轮的轴承侧的侧部的第一限制部件协作来抑制带在转向轴的轴线方向上脱落的功能。即,第二限制部件兼具两个功能。与使两个功能具备于不同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进而减少转向装置的组装工时。 在上述方式的转向装置中,上述第一限制部件以被夹设在上述轴承以及上述从动带轮之间的状态被上述按压部件和上述第二限制部件夹住,由此固定于上述滚珠螺母的外周。 根据该结构,由于无需将第一限制部件直接安装于从动带轮,因此与之相应地减少转向装置的组装工时。 在上述方式的转向装置中,可以采用紧固于上述第一端部的锁定螺母来作为上述按压部件。 根据该结构,仅通过将锁定螺母紧固于滚珠螺母的第一端部,就能够在滚珠螺母的轴线方向上在与第二限制部件之间夹住轴承、上述第一限制部件以及从动带轮。因此转向装置的组装作业变得简单。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以下通过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将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的剖视图。 图3为将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动力转换机构的周边结构进行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4为将其他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动力转换机构的周边结构进行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所谓的齿条并联型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齿条并联型是指以使转向操作辅助用的马达的轴线相对于齿条轴呈平行的方式配置转向操作辅助用的马达的类型。 如图1所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具有固定于未图不的车身的壳体11。壳体11设置为其筒状的主体12朝向车身的左右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延伸。齿条轴13插通于主体12。在齿条轴13的两端分别经由未图示的球窝关节而连结有未图示的车轮。通过齿条轴13朝向自身的轴向移动,由此改变车轮的方向。 在主体12的靠右端的部位设置有第一收容部14。第一收容部14朝向与主体12的轴线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倾斜地相交的方向延伸。小齿轮轴15以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状态插入于第一收容部14。设置在小齿轮轴15的内端部的小齿轮齿,与形成在齿条轴13的靠右端的一定范围内的齿条齿哨合。另外,小齿轮轴15的与小齿轮齿相反的一侧的外端部,经由未图示的多个轴而与转向盘连结。因此伴随着转向操作,齿条轴13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进行直线运动。通过转向操作而作用于小齿轮轴15的转矩,由设置于第一收容部14的转矩传感器16来检测。 在主体12的靠左端的部位设置有第二收容部17。第二收容部17是直径比主体12大的圆筒部分的上部向上方延伸而成的。在第二收容部17的上部右侧壁固定有马达18。马达18的输出轴18a沿着与齿条轴13的轴线平行的轴线延伸,并且贯穿第二收容部17的侧壁而插入到第二收容部17的内部。 在第二收容部17的内部设置有动力转换机构20。在动力转换机构20连结有马达18的输出轴18a。动力转换机构20将马达18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齿条轴13的直线运动。即,利用马达18的旋转力来辅助齿条轴13的动作,由此辅助转向操作。马达18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根据转矩传感器16的检测值等进行控制。 对第二收容部17的结构进行详述。 如图2所示,第二收容部17具有圆筒状的支承部21以及带台阶圆筒状的盖部件22。支承部21与主体12的左端一体形成。支承部21的上部向主体12的上方延伸,在该延伸的部分的右侧壁形成有孔21a。马达18的输出轴18a从孔21a的右侧插入孔21a。支承部21的左开口部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轴,该转向轴在壳体内进行直线运动由此使转向轮转向;驱动带轮,该驱动带轮伴随设置于上述壳体的马达的驱动而以沿着上述转向轴的轴线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滚珠螺母,该滚珠螺母经由多个滚珠而与上述转向轴螺纹接合并且经由轴承相对于上述壳体的内周面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从动带轮,该从动带轮嵌合于上述滚珠螺母的外周;带,该带架设在上述驱动带轮与上述从动带轮之间;凸缘状的第一限制部件,该第一限制部件设置在上述从动带轮的上述轴承侧的侧部;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设置于上述滚珠螺母的第一端部;以及凸缘状的第二限制部件,该第二限制部件设置在上述滚珠螺母的第二端部,而在上述转向轴的轴线方向上将上述轴承以及上述从动带轮夹在该第二限制部件与上述按压部件之间,并且该第二限制部件与上述第一限制部件协作来限制带在上述转向轴的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塚越雅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