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652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主槽(2)、和由这些周向主槽(2)所划分而成的多个陆部(3)。在至少一个周向主槽(2)的槽底部(23)上形成突起部(21)。该突起部(21)沿周向主槽(2)的槽长方向连续地延伸且高度h1沿着槽长方向呈波状地变化。另外,在周向主槽(2)的槽底部(23)上形成连接部(22),该连接部连接突起部(21)和周向主槽(2)的至少一方槽壁部(2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轮胎,更详细地说,涉及能够抑制石头啮入到周向 主槽中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在用于道路/越野行驶的充气轮胎中,存在需要抑制石头啮入到周 向主槽中(填石)的课题。当发生这样的石头啮入时,由于石头钻入而 导致在胎面部上产生脱层、修复率下降的问题,故而并不理想。因此, 在近年来的重载用的充气轮胎中,为了降低该石头的啮入,在周向主槽 的槽底部设置突起部(除石器)。在采用该结构的现有充气轮胎中,已知有专利文献l所记载的技术。 在现有的充气轮胎(具有防止填石突起的充气轮胎)中,防止填石突起 从胎面部的周向主槽的槽底沿周向连续地突出,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止填石突起的外周面是沿周向交替地形成曲线凸凹的波形。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391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石头啮入到周向主槽中的充气轮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沿轮胎周向 延伸的多个周向主槽、和由这些周向主槽所划分而成的多个陆部,其特 征在于,包括突起部和连接部,该突起部形成在至少一个上述周向主槽 的槽底部,沿上述周向主槽的槽长方向连续地延伸且高度hl沿着槽长 方向呈波状地变化,上述连接部连接上述突起部和上述周向主槽的至少一方槽壁部。在该充气轮胎中,由于连接部连接突起部和周向主槽的至少一方槽 壁部,故而利用该连接部来加强突起部的刚性。由此,具有能够抑制突 起部因进入到周向主槽的石头所引起的倒伏、从而有效地降低突起部受 损(脱落等)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周向主槽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l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周向主槽的沿轮胎子午线方向的 剖面图。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周向主槽的突起部的结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周向主槽的突起部的结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周向主槽的突起部的作用说明图。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周向主槽的突起部的作用说明图。 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IO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结果的图表。 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结果的图表。 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结果的图表。 符号说明1 充气轮胎2 周向主槽3 陆部21 突起部22 连接部23 槽底部 24槽壁部 25 槽开口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构成要素中,包括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置换且容易 置换、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另外,本实施例所记载的多个变形例可 在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范围内进行任意的组合。实施例图l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俯视图。图2和图3 是表示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周向主槽的俯视图(图2)和沿轮胎子午 线方向的剖面图(图3)。图4至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周向主槽的突起 部的结构说明图(图4和图5)以及作用说明图(图6和图7)。图8和 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0至图12是表 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结果的图表。该充气轮胎1,在胎面部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主槽2、 和由这些周向主槽2所划分而成的多个陆部3 (参照图1)。例如,在该 充气轮胎1中,在胎面部形成了四个周向主槽2,利用这些周向主槽2 形成了多个肋状的陆部3(条形花紋图案)。在该实施例中,虽然将上述 那样的条形花紋图案形成在胎面上,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形成块 状花紋图案(省略图示)。在此,在周向主槽2上形成突起部21和连接部22 (参照图2至图 4)。这些突起部21和连接部22在周向主槽2的成形时由轮胎成形模具 同时成形。突起部21和连接部22可以形成在胎面的所有周向主槽2上 (参照图l),也可以仅形成在部分周向主槽2上(省略图示)。突起部21形成在至少一个周向主槽2的槽底部23上。该突起部21 沿周向主槽2的槽长方向连续地延伸。也就是说,突起部21具有大致 宽度相等的肋状形状,并在周向主槽2的槽底部23沿轮胎全周延伸。 另外,突起部21的高度hl沿着周向主槽2的槽长方向呈波状地周期性 变化。在此,突起部21的高度hl由从周向主槽2的槽底部23至突起 部21顶部的距离来定义。因此,突起部21—边使其顶部位置呈波状地周期性上下波动一边沿着周向主槽2的槽长方向延伸。连接部22连接突起部21和周向主槽2的一方槽壁部24。该连接部 22具有例如与突起部21大致宽度相等的肋状形状,沿周向主槽2的槽 宽方向连接突起部21的侧面和周向主槽2的槽壁部24。在该充气轮胎l中,形成在周向主槽2的槽底部23的突起部21沿 周向主槽2的槽长方向连续地延伸(参照图2),从而较之突起部沿槽长 方向间断地延伸的结构(省略图示),具有有效地降低石头啮入周向主 槽2的优点,另外,还具有降低突起部受损的优点。例如,在多个块状 的突起部沿槽长方向配置在周向主槽的槽底部的结构中,较之肋状的突 起部,由于突起部的刚性不足,故而无法获得充分地降低石头啮入的效 果,另外,还存在因进入到周向主槽的石头而导致突起部受损的危险。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突起部21的高度hl沿着周向主槽2的 槽长方向呈波状地变化(参照图4),较之突起部的高度沿周向主槽的槽 长方向相同的结构,提高了突起部21的緩沖性(相对于高度hl方向的 外力的柔软性)。由此,具有降低突起部21受损的优点。突起部21的 高度hl可以沿着槽长方向呈周期性地变化,也可以呈非周期性地变化。另外,在该充气轮胎l中,连接部22连接突起部21和周向主槽2 的至少一方槽壁部24 (参照图3),从而可利用该连接部22来加强突起 部21的刚性。由此,具有能够抑制突起部21因进入到周向主槽2的石 头所引起的倒伏、从而有效地降低突起部21受损(脱落等)的优点。另外,在该结构中,在轮胎接地时,周向主槽2的槽壁部24向减 小槽截面积的方向隆起(参照图6和图7)。此时,在未配置连接部22 的部分中,这种槽壁部24的隆起小(参照图6),而在配置有连接部22 的部分中,槽壁部24和连接部22—起大幅隆起(参照图7)。因此,可 利用该槽壁部24的隆起有效地降低石头啮入到周向主槽2的问题。 [追加事项11另外,在该充气轮胎l中,优选的是,连接部22将突起部21仅连 接于周向主槽2的一方槽壁部24,并且,多个连接部22沿周向主槽2 的槽长方向交替配置在突起部21的两侧(参照图2)。也就是说,优选的是,各连接部22仅在突起部21的单侧连接突起部21和周向主槽2 的槽壁部24,并且,该多个连接部22沿突起部21的延伸方向(周向主 槽2的槽长方向)左右交替地配置。在该结构中,利用多个连接部22从两侧左右交替地支撑突起部21, 因此能够适当确保突起部21的刚性。由此,具有抑制突起部21的倒伏 且降低突起部21的受损的优点。例如,在连接部仅配置在突起部一侧 (省略图示)的结构中,较之连接部22配置在突起部21两侧的结构(参 照图2),突起部的刚性容易不足。这样,突起部会因进入到周向主槽的 石头而倒伏,从而存在突起部受损的危险。另外,在俯视周向主槽时、 连接部相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主槽、和由这些周向主槽划分而成的多个陆部,其特征在于, 包括突起部和连接部,上述突起部形成在至少一个上述周向主槽的槽底部、沿上述周向主槽的槽长方向连续地延伸且高度h1沿着槽长方向呈波状地变化,上述连接部连接上述突起部和上述周向主槽的至少一方槽壁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贵之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