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944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面向轮胎空腔部的内面上配置有多孔材料的充气轮胎。在多孔材料的位于轮胎旋转方向前后的端部中,至少后侧端部的位于多孔材料宽度方向两侧的角部倒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噪音的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改善了安装在轮胎内面的吸音用多孔材料的耐久性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产生轮胎噪音的原因之一是由填充在轮胎空腔部内的空气的振动所产生的空腔共鸣音。该空腔共鸣音,是由于在使轮胎在加载有负载的状态下旋转时触地的胎面部因路面凹凸而振动,该振动使轮胎空腔部内的空气振动而产生的。众所周知,在该空腔共鸣音中,能够作为噪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在250Hz左右。作为降低这种空腔共鸣音的方法,本申请人提出了下述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轮胎空腔部内将由聚氨酯泡沫等发泡树脂制成的吸音用多孔材料按照轮胎空腔部的截面面积在圆周方向上变化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有效地降低空腔共鸣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充气轮胎中,利用弹性固定带将形成为长方体状的多孔材料沿着胎面部安装。但是,在实车行驶试验中发现,这样安装在轮胎内面的多孔材料,在位于轮胎旋转方向前后的端部、尤其是后侧端部的位于多孔材料宽度方向两侧的角部上会发生裂口,该角部过早地损伤,因而在耐久性方面仍有改善的余地。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84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轮胎内面安装有吸音用多孔材料的充气轮胎,能够抑制多孔材料的损伤、提高多孔材料-->的耐久性。实现所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充气轮胎,是在面向轮胎空腔部的内面上配置有多孔材料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孔材料的位于轮胎旋转方向前后的端部中,至少后侧端部的位于多孔材料宽度方向两侧的角部倒角。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其他充气轮胎,是在面向轮胎空腔部的内面上配置有多孔材料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孔材料位于轮胎旋转方向前后的端部中,至少后侧端部的位于多孔材料宽度方向两侧的角部中的一方的角部倒角。根据所述本专利技术,因为通过对发生损伤的多孔材料的后侧端部进行上述那样的倒角,能够抑制在后侧端部的位于多孔材料宽度方向两侧的角部发生裂口,所以能够改善多孔材料的耐久性。附图说明图1是以轮辋组装的状态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图2是将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在轮胎赤道面剖切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多孔材料的安装方法的其他例子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图4是将图1的多孔材料从轮胎上卸下并以缩小了状态显示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多孔材料的其他例子的平面图。图6是表示多孔材料的另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多孔材料的制作方法的说明图。图8是说明安装了多孔材料的充气轮胎的作用的图。图9是表示多孔材料的另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10是表示多孔材料的另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11是表示多孔材料的另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12是表示多孔材料的另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13是将多孔材料的另一个例子以沿宽度方向剖切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剖视图。图14是将多孔材料的另一个例子以沿宽度方向剖切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剖视图。图15是将多孔材料的另一个例子以沿宽度方向剖切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剖视图。图16是说明作用在多孔材料上的力的关系的图。图17是表示将图13所示的多孔材料安装到轮胎上的一例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图18是表示将图13所示的多孔材料安装到轮胎上的另一个例子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图19是将多孔材料的另一个例子以沿长度方向剖切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剖视图。图20是将多孔材料的另一个例子以沿长度方向剖切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剖视图。图21是将多孔材料的另一个例子以沿长度方向剖切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剖视图。图22是将多孔材料的另一个例子以沿长度方向剖切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剖视图。图23是表示多孔材料的其他例子的部分立体图。图24是表示多孔材料的其他例子的部分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图1、2以轮辋组装后的状态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1表示胎面部,2表示胎侧部,3表示胎圈部,4表示轮辋。充气轮胎具有面对轮胎空腔部8的内面5。在位于胎面部1的内面5的区域5a,以通过弹性带7压接在内面5上的方式安装着由聚氨酯泡沫等-->发泡树脂制成的吸音用多孔材料6。截面形成为长方形的具有柔韧性的多孔材料6,在轮胎圆周上隔以规定间距配置二个,因此使得由轮辋4封闭的轮胎空腔部8的截面面积在圆周方向上变化,通过多孔材料6自身的吸音作用和轮胎空腔部8的截面面积变化,得以降低空腔共鸣音。虽然在图1、2中利用固定在多孔材料6内周侧的固定的弹性带7将多孔材料6安装在轮胎的内面5上,但是也可以如图3所示,将弹性带7固定在多孔材料6的外周侧,而将弹性带7配置在轮胎的内面5侧。从最有效地降低空腔共鸣音的角度出发,多孔材料6的个数优选如图2所示在相对向的位置上配置二个,当然也并不局限于此,即便是一个,或者二个以上的多个都可以。从有效地降低空腔共鸣音的角度出发,作为多孔材料6的宽度优选为在后述的倒角前的状态下大于等于轮胎最大宽度的40%。作为多孔材料6宽度的上限值,优选设为小于等于90%。如果多孔材料6的宽度超过90%,则与胎侧部2干涉,位于多孔材料6宽度方向的端部有损伤的可能。这样通过弹性带7被安装到轮胎内面5上的多孔材料6,图2中箭头S所示的轮胎旋转方向后侧的端部6A的位于多孔材料宽度方向两侧的角部6A1,如图4所示被以平面倒角(平面视被倒角为直线状),具有平面状的倒角面x。也可以取代平面,如图5所示以曲面倒角,具有曲面状的倒角面y。在图5中,角部6A1被倒角成在平面视图中具有规定曲率半径的圆弧状,但也可以是以平面视为椭圆状等的曲面倒角而成的倒角面y。倒角的尺寸,虽然在图5中表示了以具有后侧端部6A的宽度的二分之一的半径的圆弧来倒角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适当选择。图4、5所示的多孔材料6,对在倒角前平面视的形状为长方形的材料进行倒角,前侧的端部6B的位于宽度方向两侧的角部6B1为直角状,但是也可以如图6所示使两侧的角部6B1突出,以使得在使多孔材料6的前侧端部6B与后侧端部6A对接之际前侧端部6B的端面6B’和后侧端部6A的端面6A’一致。-->由此,如图7所示,在将尺寸较长的多孔材料切断形成各个多孔材料之际,不会导致产生成为废弃物的碎屑,可以通过切断加工容易地形成。虽然在图6中表示了将后侧端部6A的两角部6A1倒角成为平面状的情况,但是将其倒角成为曲面的情况也一样。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是充气轮胎在左右的胎圈部3之间延伸设置胎体层,其两端部在埋设在胎圈部3内的胎圈芯周围从轮胎内侧向外侧折返。在胎面部1的胎体层外周侧设置多个带束层。本专利技术者针对以往的平面视为长方形的多孔材料的损伤,反复进行实车以及滚筒行驶试验,通过对损伤发生状况的观察,搞清楚了以下事项。如图8所示,多孔材料6随着与路面K接触的轮胎U的胎面部1的部分的变形而在轮胎径方向变形。虽然该变形随着轮胎U的旋转反复发生,但在该变形之际多孔材料6的空隙部被压瘪,包围空隙部的部分之间相互接触。发现在以往的未倒角的俯视呈长方形的多孔材料中,从弯曲变形大的边缘侧开始发生接触的部分的损伤,而且其朝内部延伸。因为多孔材料的后侧端部位于轮胎U的转出侧,所以可以推测在其转出之时作用有很大的反作用力,在其后侧端部的位于宽度方向两侧的角部的边缘部分最先发生由相互接触而导致的损伤,且其向内部延伸,由此在后侧端部的角部发生裂口,后侧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面向轮胎空腔部的内面上配置有多孔材料,其中,对所述多孔材料的位于轮胎旋转方向前后的端部中至少后侧端部的位于多孔材料宽度方向两侧的角部进行了倒角。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4-8-4 227594/20041.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面向轮胎空腔部的内面上配置有多孔材料,其中,对所述多孔材料的位于轮胎旋转方向前后的端部中至少后侧端部的位于多孔材料宽度方向两侧的角部进行了倒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将所述角部倒角成平面状,所述至少后侧端部在多孔材料宽度方向两侧具有倒角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将所述倒角面的多孔材料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设为R(mm),将所述后侧端部的宽度设为W(mm),将所述后侧端部的厚度设为T(mm),将所述倒角面相对于多孔材料长度方向的角度设为θ(°)时,所述多孔材料满足下述关系:2T≤R≤W/220°≤θ≤7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将所述角部倒角成曲面状。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至少后侧端部的位于多孔材料厚度方向两侧的角部中的一方的角部进行了倒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将所述倒角的一方的角部倒角成平面状,所述后侧端部在多孔材料厚度方向的一方侧具有倒角面,在将所述一方的倒角面的多孔材料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设为M(mm),将所述后侧端部的厚度设为T(mm),将所述后侧端部的倒角后的边缘厚度设为N(mm)时,所述多孔材料满足下述关系:T≤M≤2TT/4≤N≤3T/4。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对所述前侧端部的位于多孔材料宽度方向两侧的角部进行了倒角。8.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面向轮胎空腔部的内面上配置有多孔材料,其中,对所述多孔材料的位于轮胎旋转方向前后的端部中至少后侧端部的位于多孔材料厚度方向两侧的角部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丹野笃山内裕司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