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东专利>正文

车轮内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545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轮内胎,尤其是一种在漏气或爆胎后仍可继续行驶的车轮内胎。使用该车轮内胎不仅在充气状态下正常行驶中具有与普通轮胎相当的弹性度,而且当车胎发生漏气或爆胎后车辆仍然可以承载重物继续行驶,待到达维修站或目的地后再行修补或更换车胎,同时可以提高爆胎瞬间的驾驶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及交通堵塞,并对车轮圈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轮内胎,含实心内胎,安装于车轮圈上、车轮外胎之内,其特征是在实心内胎与车轮外胎或车轮圈之间具有充气用空间或通道;也可将实心内胎置于普通充气内胎之内。适合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等各种车辆使用,该车轮内胎可以直接装配在现有的普通车轮圈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轮内胎,尤其是一种在漏气或爆胎后仍可继续行驶的车轮内胎。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车轮内胎,有普通的充气内胎、实心内胎,另外还有内外胎一体的实心轮胎及无内胎充气轮胎等。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405781,公开日2000年11月15日,公开了一种双层内胎,特征是在带有气门芯的内胎中还设有一带有气门芯的内层内胎,其气门芯从内胎穿出。当外层内胎被扎破时,只需将内层内胎充满气,即可继续行驶。待空闲时,再将被扎破的外层内胎修补好,而平时内层内胎则作为备用胎。这种设计的缺点是:①当外层内胎被扎破时,必须再将内层内胎充满气,方可继续行驶;②当内层内胎被扎破时将很难修补;③由于带有两个气门芯,所以不适合普通车轮圈。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348878,公开日2002年5月15日,公开了一种人力车实心轮胎,适合在人力车、特别是自行车上使用,它由外胎和实心内胎构成,其中实心内胎由橡塑材料组成,不会漏气、爆胎。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068469,公开日1991年1月2日,还公开了一种不需充气的自行车实心车胎,胎体表面有增强与地面之间附着力的胎冠,车胎胎体是呈实心结构的橡胶圈,长期使用不需充气和补胎。上述这两种实心轮胎虽然都无需充气,但是无论是其弹性度还是行驶时的舒适度都无法与充气轮胎相比。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811038,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免充气式实心轮胎结构,是由橡胶或发泡塑料制成的免充气式实心轮胎或由橡胶层与橡胶或塑料发泡层所组成双层式内胎结构的免充气式实心轮胎,其内部中央加设一呈中空管状的圈体,在所述免充气式实心轮胎内部构成一中空气室,可安装使用于一般的电动代步车、自行车、手推车、轮椅、婴儿车或滑板车上。这种设计的轮胎实际是一种采用加厚胎壁的方法,虽然因含有中空气室而增加一些弹性及避震性,但仍然不能排除因意外刺破此加厚胎壁而导致的轮胎漏气;另外,橡胶类材料一般都有一些空气透过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此中空气室内的空气渐渐泄漏,导致空气压降低,从而影响继续正常使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331636,公开日2002年1月16日,公开了一种无内胎轮胎,装在轮缘外周的轮胎本体,其内面与轮缘之间直接形成环状的空气室,在上述轮胎本体上,一体地设有空气不透过层,该空气不透过层由气密地覆盖本体内面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构成;在上述空气不透过层与轮胎本体之间,夹设着弹性体和粘接性树脂。这种设计的轮胎一般为多层结构,虽然空气不透过层可有效地防止轮胎内的气体泄漏,但仍然不能防止因意外刺破轮胎等情况而导致的漏气、爆胎所引起的不能继续行驶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车胎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轮内胎,使用该车轮内胎不仅在正常行驶中具有与普通轮胎相当的弹性度,而且当发生漏气或爆胎后仍然可以继续行驶,并对车轮圈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①一种车轮内胎,含实心内胎,安装于车轮圈上、车轮外胎之内,其特征是:在实心内胎与车轮外胎或车轮圈之间具有充气用的空间或通道,可在其间充以气体。②另外,所述的实心内胎可以置于普通充气内胎之内,并在其间充以气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车轮内胎在充气状态下正常行驶中具有与普通轮胎相当的弹性度,当车胎发生漏气或爆胎后,由于还有实心内胎的支撑,所以车辆仍然可以继续行驶,待到达维修站或目的地后再行修补或更换,同时因胎内所充气体远小于普通充气轮胎的充气量,所以可以大大削弱爆胎时的爆炸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车辆在高速行驶中爆胎瞬间的驾驶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及交通堵塞;并且该车轮内胎可以直接装配在现有的普通车轮圈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车轮内胎安装于车轮圈上、车轮外胎之内的剖面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车轮内胎安装于车轮圈上、车轮外胎之内,其实心内胎外壁上分布有凹沟的剖面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车轮内胎安装于车轮圈上、车轮外胎之内,在车胎漏气状况下的剖面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车轮内胎安装于车轮圈上、车轮外胎之内,并且实心内胎置于普通充气内胎之内在非充气状态下的剖面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车轮内胎安装于车轮圈上、车轮外胎之内,并且实心内胎置于普通充气内胎之内在已充气状态下的剖面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车轮内胎安装于车轮圈上、车轮外胎之内,并且实心内胎置于普通充气内胎之内在车胎漏气状况下的剖面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车轮内胎其实心内胎带有平面接口截面的立体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车轮内胎其实心内胎带有非平面接口截面的立体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车轮内胎其实心内胎接口两端含有接头锁扣的立体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车轮内胎其实心内胎接口两端的接头锁扣与固接索绳相连接示意图。图中1.实心内胎,2.车轮圈,3.车轮外胎,4.充气用空间或通道,5.凹沟,6.气嘴,7.普通充气内胎,8.截面,9.接头锁扣,10.固接索绳。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一种车轮内胎,含实心内胎1,安装于车轮圈2上、车轮外胎3之内,其特征是:在实心内胎1与车轮外胎3或车轮圈2之间具有充气用空间或通道4。图2中,所述的实心内胎1与车轮圈2之间较紧密接触,实心内胎1外壁上分布有纵横凹沟5,各凹沟之间可以相互连通,凹沟5的一部分正好与车轮圈2上的气嘴6相对。这样既可以保证在充气时气体能够顺利均匀的流向各个方向,而且还提供了更多的可充气用空间或通道,使车轮胎具有与普通轮胎相当的弹性度。图3中,当车胎发生漏气或爆胎后,由于实心内胎1起到支撑作用,车轮圈2不会在瞬间大幅度地落向地面从而导致车辆严重失衡,因此可以提高爆胎瞬间的驾驶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时的车轮胎虽然因气压下降有些变化,但车辆仍然可以承载重物继续行驶,-->并对车轮圈2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以上实施例比较适合于车轮外胎3与车轮圈2之间气密性较好的机动车使用。下面的实施例则更适合于车轮外胎3与车轮圈2之间气密性不太好的机动车或非机动车使用。参照附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实心内胎1置于普通充气内胎7之内。在非充气状态下,所述的普通充气内胎7与其内的实心内胎1之间较紧密接触,与其外的车轮圈2相接触、与车轮外胎3或车轮圈2之间具有充气用空间或通道4;图5中,在已充气状态下,所述的普通充气内胎7与其内的实心内胎1之间具有充气用空间或通道4并在其间充以气体、在靠近车轮圈2的一侧相接触,所述的普通充气内胎7与其外的车轮外胎3及车轮圈2之间较紧密接触。在充气过程中,由于普通充气内胎7的膨胀,所述的实心内胎1与车轮外胎3或车轮圈2之间的充气用空间或通道4逐渐从普通充气内胎7之外转移到普通充气内胎7之内。图6中,当车胎发生漏气或爆胎后,由于实心内胎1起到支撑作用,车辆仍然可以承载重物继续行驶,并对车轮圈2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参照附图7、8,为了便于车胎制作,如前所述的实心内胎1可以有接口,接口两端各有一截面8,两个截面对接后相互吻合,使实心内胎形成一个环状,截面8可以是平面、斜面、凹凸面或其它形状,以增加接口交接面积并起到准确定位作用,在接口处可用胶粘剂相粘连。图9、10中,所述实心内胎1的接口两端各有一接头锁扣9,当两个接头锁扣9对接后即可将实心内胎1的接口两端截面8相吻合连接。为了使接口更加牢固并进一步加强实心内胎,可在其内增加一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内胎,含实心内胎(1),安装于车轮圈(2)上、车轮外胎(3)之内,其特征是:在实心内胎(1)与车轮外胎(3)或车轮圈(2)之间具有充气用空间或通道(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内胎,含实心内胎(1),安装于车轮圈(2)上、车轮外胎(3)之内,其特征是:在实心内胎(1)与车轮外胎(3)或车轮圈(2)之间具有充气用空间或通道(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内胎,其特征是:所述的实心内胎(1)与车轮圈(2)之间较紧密接触,实心内胎(1)外壁上分布有凹沟(5),凹沟(5)的一部分与气嘴(6)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内胎,其特征是:所述的实心内胎(1)置于普通充气内胎(7)之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内胎,其特征是:在非充气状态下,所述的普通充气内胎(7)与其内的实心内胎(1)之间较紧密接触,与其外的车轮圈(2)相接触、与车轮外胎(3)或车轮圈(2)之间具有充气用空间或通道(4);在已充气状态下,所述的普通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东
申请(专利权)人:杨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