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处理路面或地面的道路铣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95814 阅读:402 留言:1更新日期:2014-11-26 23:32
用于处理路面或地面的道路铣刨机包括:由底盘支撑的机架(8),所述底盘具有带有车轮(10,12,14,16)或履带的前轴和后轴(6,7);铣刨鼓(20);所述前轴(6)的所述车轮(10,12,14,16)或履带的转向杆(36)经由刚性的连接部件(40)以铰接的方式彼此耦接以用于同步地调节转向角;转向液压缸(44)调节车轮(10,12)或履带的转向角,其中所述转向液压缸(44)相对于所述机架(8)在固定点(42)处直接或间接地铰接,并至少直接或间接地与一个车轮支座(32)耦接;所述连接部件(40)与从所述连接部件(40)伸出的臂(50)一起形成转向系杆(30),其中所述转向系杆(30)的所述臂(50)耦接到至少一个转向液压缸(44)的自由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用于处理路面或地面的道路铣刨机包括:由底盘支撑的机架(8),所述底盘具有带有车轮(10,12,14,16)或履带的前轴和后轴(6,7);铣刨鼓(20);所述前轴(6)的所述车轮(10,12,14,16)或履带的转向杆(36)经由刚性的连接部件(40)以铰接的方式彼此耦接以用于同步地调节转向角;转向液压缸(44)调节车轮(10,12)或履带的转向角,其中所述转向液压缸(44)相对于所述机架(8)在固定点(42)处直接或间接地铰接,并至少直接或间接地与一个车轮支座(32)耦接;所述连接部件(40)与从所述连接部件(40)伸出的臂(50)一起形成转向系杆(30),其中所述转向系杆(30)的所述臂(50)耦接到至少一个转向液压缸(44)的自由端部。【专利说明】用于处理路面或地面的道路铣刨机
本技术涉及用于处理路面或地面的道路铣刨机。
技术介绍
例如从EP0836659可已知这种路面铣刨机。 对于这种筑路机械、尤其是小型的铣刨机而言,道路铣刨机具有良好的可操纵性是至关重要的。例如,这种道路铣刨机不仅需要适合直行和正常转弯程序,而且还需要能够沿着狭窄弯道行进,例如,当需要绕过交通岛或井盖时。 因此在已知的小型铣刨机中,铣刨鼓以与机架的一个外侧(即所谓的零间隙侧)几乎齐平的方式终结。由于这种布置,有可能非常接近地沿着障碍物进行铣刨。还已知,为了该目的而将位于零间隙侧上的后轮相对于零间隙侧从外端位置向内枢转到在铣刨鼓前方的内端位置。 能够沿着在所述零间隙侧上的非常狭窄的弯道行进是特别重要的,因为这使得能够在非常小的障碍物周围执行高度精确的铣刨操作。因此,已知的是在这种道路铣刨机中分别为向内侧或向外侧的转弯程序设计相对于所述零间隙侧的不同的大转向角,尤其是为向外侧的转弯程序设计特别大的转向角。 可以理解的是,当改善可操纵性时,可改善这种道路铣刨机的可能应用范围和经济效益。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这种道路铣刨机的可操纵性、尤其是小型铣刨机的可操纵性。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前轴的车轮的车轮支座或履带经由连接部件耦接到彼此以便同步地调节转向角,并且所述连接部件与从所述连接部件伸出的臂一起形成转向系杆,其中所述转向系杆的臂耦接到至少一个转向液压缸的自由端部。 本技术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路面或地面的道路铣刨机,其包括:由底盘支撑的机架,所述底盘具有带有车轮或履带的前轴和后轴;铣刨鼓,所述铣刨鼓安装在所述机架处以便在后轮之间旋转,其中所述铣刨鼓由其前端部以与所述机架的横向外侧几乎平齐的方式终结,以便尽可能接近地沿着任何障碍物进行铣刨,所述机架的横向外侧即所谓的零间隙侧;其中,至少,所述后轴的车轮或履带包括具有升降柱的车轮支座,其中为了调节铣刨深度,能够调节所述升降柱相对于所述机架的高度;其中,至少,所述前轴的车轮或履带包括具有枢转柱的车轮支座,所述枢转柱能够通过转向杆围绕枢转轴线转向;其中所述前轴的所述车轮或履带的所述转向杆经由刚性的连接部件以铰接的方式彼此耦接以用于同步地调节转向角;以及其中,至少,一个转向液压缸调节车轮或履带的转向角,其中所述转向液压缸相对于所述机架在固定点处直接或间接地铰接,并至少直接或间接地与一个车轮支座耦接;所述连接部件与从所述连接部件伸出的臂一起形成转向系杆,其中所述转向系杆的所述臂耦接到至少一个转向液压缸的自由端部。 在如上所述的道路铣刨机中,所述转向系杆的所述臂远离所述连接部件在车轮或履带的所述枢转柱之间延伸,其中所述连接部件和所述转向液压缸如在行进方向上观察相对于所述枢转轴线的连接线布置在相对侧上。 在如上所述的道路铣刨机中,所述车轮或履带在针对到左侧或到右侧的行进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位置之间转向,其中所述连接部件的臂具有为如此方式的弯曲部或切口,以至于在所述端部位置下,所述连接部件保持与相应的枢转轴线相距大于相应枢转柱半径的距离。 在如上所述的道路铣刨机中,所述转向系杆的所述臂从所述连接部件的中心伸出。 在如上所述的道路铣刨机中,从所述连接部件伸出的所述转向系杆的所述臂如从所述连接部件观察,在枢转柱的后方以大致平行的方式延伸到转向液压缸,并且在自由端部处以铰接的方式连接到单个转向液压缸。 在如上所述的道路铣刨机中,所述转向系杆在从所述连接部件伸出的所述臂的区域内的特征在于位于两侧上的切口,其面对所述枢转柱并适于枢转柱的半径。 在如上所述的道路铣刨机中,从所述连接部件伸出的所述臂的特征在于其宽度在枢转轴线的距离和枢转柱两倍半径之间差异的0.5倍和0.97倍之间的范围内。 在如上所述的道路铣刨机中,从所述连接部件伸出的所述臂的特征在于其宽度在枢转轴线的距离和枢转柱两倍半径之间差异的0.75倍和0.95倍之间的范围内。 在如上所述的道路铣刨机中,所述转向杆以相对于行进方向的不同角度位置布置在所述枢转柱处,从而导致对于向右或向左的转向方向获得不同的最大转向角。 在如上所述的道路铣刨机中,所述前轴的至少枢转柱安装在所述横向构件内。 在如上所述的道路铣刨机中,所述转向液压缸的所述固定点布置在所述机架处或布置在所述横向构件处。 在如上所述的道路铣刨机中,所述横向构件能够围绕在行进方向上延伸的摆动轴相对于所述机架枢转。 在如上所述的道路铣刨机中,如在行进方向观察,所述前轴的车轮或履带相对于彼此偏移布置。 在如上所述的道路铣刨机中,相对于转向方向位于内侧上的车轮或履带、或位于所述零间隙侧上的所述前轴的车轮或履带如在行进方向上观察布置在邻近车轮或履带的前方。 在如上所述的道路铣刨机中,至少,所述后轴的车轮或履带的其中之一是能够转向的。 在如上所述的道路铣刨机中,如在行进方向上观察在所述前轴的所述枢转轴之间的偏移量在50晕米和350晕米之间。 在如上所述的道路铣刨机中,如在行进方向上观察在所述前轴的所述枢转轴之间的偏移量在100晕米和250晕米之间。 在如上所述的道路铣刨机中,所述横向构件能够围绕垂直轴线枢转。 在如上所述的道路铣刨机中,位于所述零间隙侧上的后轮能够相对于所述零间隙侧从外端位置向内枢转到在所述铣刨鼓前方的内端位置,在所述外端位置下车轮超过所述零间隙侧并且两个后轮的所述后轴对准。 连接部件的这种设计使得能够增加车轮或履带的可调节的最大转向角,同时允许紧凑的机械设计。 对于道路铣刨机的零间隙侧位于内侧上的转向运动而言,希望经由连接部件来耦接车轮支座,使得在后轴的垂直平面内或后轴在后轮或履带区域内的延伸部内,两个前轮或履带的旋转中心布置成尽可能地接近零间隙侧。 当铣刨鼓的轴线位于与后轮或履带的后轴相同的垂直平面内时,这种布置使得能够以窄的弯曲半径进行铣刨,例如围绕井盖进行铣刨,其中铣刨鼓的前端位于零间隙侧上。 最大可能转向角的增加使得当前旋转中心到位于弯道内侧上的铣刨鼓前端部的距离能够缩短,从而允许以更窄的弯曲半径驱动。 在该设计中,希望转向系杆的臂远离连接部件在车轮或履带的枢转柱之间延伸,其中连接部件和转向液压缸如在行进方向上可看到的那样相对于枢转轴线的假想连接线布置在相对侧上。 优选地希望车轮或履带可在针对到左侧或到右侧的行进方向上的两个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处理路面或地面的道路铣刨机,其包括:由底盘支撑的机架(8),所述底盘具有带有车轮(10,12,14,16)或履带的前轴和后轴(6,7);铣刨鼓(20),所述铣刨鼓(20)安装在所述机架(8)处以便在后轮(14,16)之间旋转,其中所述铣刨鼓(20)由其前端部以与所述机架(8)的横向外侧几乎平齐的方式终结,以便尽可能接近地沿着任何障碍物进行铣刨,所述机架(8)的横向外侧即所谓的零间隙侧(24);其中,至少,所述后轴(7)的车轮(14,16)或履带包括具有升降柱(48)的车轮支座,其中为了调节铣刨深度,能够调节所述升降柱(48)相对于所述机架(8)的高度;其中,至少,所述前轴(6)的车轮(10,12)或履带包括具有枢转柱(34)的车轮支座(32),所述枢转柱(34)能够通过转向杆(36)围绕枢转轴线(38)转向;其中所述前轴(6)的所述车轮(10,12,14,16)或履带的所述转向杆(36)经由刚性的连接部件(40)以铰接的方式彼此耦接以用于同步地调节转向角;以及其中,至少,一个转向液压缸(44)调节车轮(10,12)或履带的转向角,其中所述转向液压缸(44)相对于所述机架(8)在固定点(42)处直接或间接地铰接,并至少直接或间接地与一个车轮支座(32)耦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40)与从所述连接部件(40)伸出的臂(50)一起形成转向系杆(30),其中所述转向系杆(30)的所述臂(50)耦接到至少一个转向液压缸(44)的自由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贝尔宁O·赛伊尔R·鲁尔C·巴里马尼G·亨
申请(专利权)人:维特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4年12月09日 23:13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诗有辞前意辞后意唐人兼之婉而有味浑而无迹宋人必先命意涉於理路殊无思致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十·艮斋诗集﹝克中﹞诗颇近击壤一派多涉理路而抒情赋景之作亦时有足资讽咏者郭沫若十批判书·名辩思潮的批判因为注重辩故大取对于立辞的理路有所阐发吴组缃山洪十八大军一到又要抽丁虽然自己没有想到却是最浅显的理路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