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6219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铆钉机,包括:钳车,设有车轮,能够在轨道上横向移动;旋转支架,可回转地安装于所述钳车;钳体,悬挂于所述旋转支架的立板之间;所述钳体的两侧设有转轴,并通过所述转轴直接悬挂于所述立板,其悬挂铰接点处于重心偏上的位置,所述立板通过其上开设的开放式半圆孔支撑所述转轴形成悬挂铰接点。该铆钉机可有效的解决现有铆钉机在结构、产品适应性、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问题,并显著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铆钉机,包括:钳车,设有车轮,能够在轨道上横向移动;旋转支架,可回转地安装于所述钳车;钳体,悬挂于所述旋转支架的立板之间;所述钳体的两侧设有转轴,并通过所述转轴直接悬挂于所述立板,其悬挂铰接点处于重心偏上的位置,所述立板通过其上开设的开放式半圆孔支撑所述转轴形成悬挂铰接点。该铆钉机可有效的解决现有铆钉机在结构、产品适应性、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问题,并显著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专利说明】一种铆钉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组装设备
,特别是在生产铝合金煤车的过程中,对车体侧墙和端墙进打柳接的柳钉机。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铝合金煤车主要使用拉铆枪铆接哈克铆钉,并部分使用铆钉机铆接铝铆钉进行组装。 由于哈克铆钉用量较多,因此成本较高、生产率较低,对此,采用铝铆钉取代哈克铆钉便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式,例如铝合金煤炭漏斗车在大批量生产时,在端、侧墙上便都可以采用CCI型铝铆钉。 请参考图1、图2、图3,图1为现有CCI型铝铆钉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如图所示,现有CCI型铝铆钉机主要由C型钳体I’、旋转支架2’、小车3’、轨道4’等部件构成。 钳体I’悬挂在旋转支架3’的立板之间,其钳口的上侧安装上铆钉窝头,下侧安装下铆钉窝头,旋转支架3通过回转支撑安装在小车3’上,小车3’安装有车轮,在液压油缸的驱动下,可连同其上的旋转支架2’和钳体I’ 一起在轨道4’上横向移动。 这种铆钉机由于存在以下缺点,而难以满足使用铝铆钉进行组装的加工要求: 其一,钳体悬挂结构复杂,操作不够灵活; 其二,适应性差,不能适用于KM98铝合金煤炭漏斗车等侧墙上侧梁高度较大的车型; 其三,横向移动采用液压缸驱动,速度慢,行走不稳定,影响对准效率; 其四,人工操作钳体水平旋转和垂直旋转,劳动强度大。 其五,钳体刚度差,变形大,造成窝头对准困难,严重影响铆接质量。 因此,如何对铆钉机进行优化设计,以消除上述缺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铆钉机。该铆钉机可有效的解决现有铆钉机在结构、产品适应性、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问题,并显著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铆钉机,包括: 钳车,设有车轮,能够在轨道上横向移动; 旋转支架,可回转地安装于所述钳车; 钳体,悬挂于所述旋转支架的立板之间;所述钳体的两侧设有转轴,并通过所述转轴直接悬挂于所述立板,其悬挂铰接点处于重心偏上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立板通过其上开设的开放式半圆孔支撑所述转轴形成悬挂铰接点。 优选地,所述钳体为钢板组焊结构,其背部呈半圆形,与钳口一侧的上斜面和下斜面圆滑过渡。 优选地,所述钳体一侧设有连杆式手动调节机构。 优选地,所述连杆式手动调节机构包括前端带有把手的“L”形转杆、中间连接件以及连接板; 所述转杆的折弯处与所述立板顶部的支座相铰接,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钳体的侧面并位于所述转杆折弯部位的前侧,所述转杆折弯部位的上端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上端相铰接。 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件为锁具螺旋扣。 优选地,进一步设有回转驱动机构,包括回转油缸;所述旋转支架通过回转支撑安装于所述钳车,所述回转支撑的回转部设有径向延伸的旋转板;所述回转油缸在水平面内斜向布置于所述钳车,其缸体与油缸支撑板相铰接,活塞杆与所述旋转板相铰接。 优选地,进一步设有位于所述钳体后下方的转动驱动机构,包括: 转动油缸,通过油缸支架安装于所述回转支撑的回转部后侧,并沿着从后下方指向前上方的方向布置,其缸体与所述油缸支架上的支座相铰接; 托架,整体呈折弯状,其根部与所述回转支撑的回转部相铰接,上端设有能够与所述钳体背部接触配合的辊轮,其折弯处从内凹侧与所述转动油缸的活塞杆相铰接。 优选地,所述钳车通过液压马达驱动,所述液压马达与车轮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钳体的钳口宽度在600mm?800mm之间、深度在1800mm?2200mm之间。 本专利技术在钳体的两侧设有转轴,并通过转轴直接将钳体悬挂在旋转支架的立板之间,其悬挂铰接点处于重心偏上的位置。这样,不仅加高了钳体悬挂点,而且使悬挂结构变的更为简单,与现有复杂的悬挂机构相比,零部件较少,易于加工制造和组装,且转动灵活,易于操作,在试验中,每次铆接过程时间仅为7S左右,批量生产时,每张侧墙铆接时间在45?50min,实现了设计目标,使CCI铆钉技术在C80铝合金运煤敞车生产中得到了应用,减少了哈克铆钉的用量,节约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连杆式手动调节机构用于对钳体进行微调,其由转杆、中间连接件和连接板形成的连杆机构可显著降低使钳体旋转而需要施加的人力,从而更加易于转动钳体找正准确铆接位置。 在另一种优选方案中,采用转动油缸驱动钳体转动,可使钳体头部向上抬起以让开待铆接设备上其他部件的移动空间,例如运煤车侧墙上的侧柱等等,同时可以显著降低劳动强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CCI型铝铆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铆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图4中连杆式手动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连接板的侧视图; 图9为回转支撑旋转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图11为图4中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左视图; 图13为图4中钳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俯视图; 图15为图13的左视图; 图16为铆接油缸液压控制原理图; 图17为液压马达、回转油缸和转动油缸的液压控制原理图。 图1至图3中: 钳体I’ 旋转支架2’ 小车3’ 轨道4’ 图4至图15中: 1.钳车 1-1.车轮 1-2.防脱钩 2.轨道 2_1.限位挡 3.旋转支架3-1.立板 3-2.支座 4.钳体 4-1.转轴 4-2.固定窝头 4-3.活动窝头4-4.液压缸 4-5.补强板 5.回转支承 5-1.回转部 6-1.转杆 6-2.中间连接件6-3.连接板 7.回转油缸 8.旋转板 9.油缸支撑板 10.转动油缸 11.油缸支架 ll-ι.油缸支座 12.托架 12-1.辊轮 13.液压马达 图16 中: 111.油箱 112.滤油器 113.油泵组 114.单向阀 115.压力继电器116.增压缸 117.顺序阀 118.单向阀 119.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10.电磁溢流阀 图17 中: 211.油箱 212.滤油器 213.油泵组 214.单向阀 215.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216.调速阀 217.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218.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219.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210.电磁溢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对于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的解释仅限于实施示例性方案,并省略了不必要的部件描述,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铆钉机,包括:钳车,设有车轮,能够在轨道上横向移动;旋转支架,可回转地安装于所述钳车;钳体,悬挂于所述旋转支架的立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体的两侧设有转轴,并通过所述转轴直接悬挂于所述立板,其悬挂铰接点处于重心偏上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洪流刘正斌杨焕春张军凤宫文新赵宪鑫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