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齿轮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47135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21:15
一种斜齿轮模具,包括对合的动模板和定模板,动模板上设有动模模仁,定模板上设有定模模仁,动模模仁与定模模仁之间的分型面上设有斜齿轮的成型型腔,所述的成型型腔连接浇注机构;所述的定模模仁上装有齿套回位压块,所述的齿套上固接有齿套回位销和齿套限位销,所述的齿套盖板上开容纳齿套回位销的第一孔M和容纳齿套限位销的第二孔J;所述的齿套限位销在第二孔J中的行程限定齿套回位销在斜齿轮顶出过程中的位移;所述的齿套回位压块(13)端部的斜面在合模过程压迫齿套回位销回到初始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斜齿轮的制造模具。
技术介绍
针对高精度的塑料斜齿轮的产品,其斜齿轮齿形的成型是在专门的带有斜齿形状的齿套上成型,在产品顶出过程中,斜齿轮直接顶出,在顶出过程中,齿套受到斜齿轮的斜齿形的驱动作用,会随着斜齿轮的顶出,而自行旋转一个角度,直到斜齿轮顶出后,齿套旋转停止,齿套旋转后,如何再旋转回之前的位置,这是一个难题,本专利就此而展开论述。(一):塑料产品图及模具概念设计:图1是斜齿轮的产品图,其材料为POM(聚甲醛),产品直径为60mm,全齿啮合误差要求为0.08mm,单齿啮合误差要求为0.03mm,是一款要求非常高的塑料斜齿轮产品。图2为图1中的斜齿轮主视图的放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与一般的直齿轮不一样,该齿轮的齿形是斜的,与齿轮的轴线方向有一个b角存在,就是这个b角的存在,给我们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带来了与直齿轮模具不一样的设计要求。如图3中,1’为斜齿轮,2’为模具上的成型齿形的齿套。如图4就是斜齿轮齿形出模的概念设计,A是斜齿轮1’刚注塑完成,还没有顶出,还在齿套2’里的状态,B是斜齿轮1’从齿套2’顶出后的状态,可以看出,斜齿轮1’直接从齿套2’中顶出来,在顶出过程中,由于有图2’所示的b角的存在,相对与斜齿轮的顶出方向而言,斜齿轮的齿形是有一个倾斜的b角存在的,是不能直接顶出的,在顶出过程中,斜齿轮1’由于还有其他特征的约束,是不能旋转的。斜齿轮1’要被顺利顶出的话,。只有成型斜齿部份的齿套2’,在顶出过程中,在斜齿轮1’的驱动下,相应的旋转一个角度,如B中的箭头,即是齿套2’的旋转方向。齿套2’旋转后,才能完成斜齿轮齿形的顺利顶出。(二):传统模具方案:图5是现有技术模具结构详图,显示了模具的动模侧与定模侧的视图,其中:1’,斜齿轮2’,齿套 6’,定模型芯 7’,定模板 8’,齿套盖板 9’,动模板。图6为模具合模状态的图5所示的A-A的剖面视图,其中:11’,顶针垫板12’,顶针固定板。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视图。其中:1’,斜齿轮 2’,齿套3’,动模模仁 4’,滚针轴承 5’,滚珠轴承 6’,定模模仁 7’,定模板 8’,齿套盖板 9’,动模板 10’,顶针。图7即是斜齿轮模具成型的模具的主要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是斜齿轮,2’是齿套,齿套2’的内侧与动模模仁3’的外侧在E处呈园柱面的间隙配合,间隙为单边0.01mm,齿套2’的底面在F处被滚针轴承4’撑住,齿套2’的外侧在G’处,与滚珠轴承5’相配合。由于齿套2’在F’,G’两处相配合的都是轴承面,都是可以自由滑动的,只有E’处是呈园柱面的间隙配合,这样的话,就实现了齿套2’是可以绕产品的轴线D而自由旋转的结构。图8为图5中动模侧视图的C处放大图。其中 1’,斜齿轮 2’,齿套 8’,齿套盖板。在齿套盖板8’上,沿齿套2’的园周方向,均匀刻好了呈360度方向均布的数字,从1到8。同样,在齿套2’上也刻有如E’处的箭头,由于有这些数字的存在,再加上箭头H’的指示作用,可以清楚的识别出齿套2’的旋转位置。图中可以看出,在合模状态,在斜齿轮2’被顶出前,箭头H’正对着8’的位置,也就是图中的45度角的位置。图9为模具的开模后A-A的剖面视图,顶针垫板11’与顶针固定板12’,在注塑机的作用下,完成产品的顶出动作,带动固定在顶针固定板12’上的顶针10’完成顶出,将斜齿轮1’从齿套2’中顶出到位。图10为图9的B处放大图,可以看出,斜齿轮1’已经被顶针10’顶出齿套2’。图11为图5的C处放大图,同样的位置,在开模后,在斜齿轮1’被顶出的过程中,后,齿套2’在斜齿轮1的顶出驱动下,旋转一个a角度,可以看出,箭头H’所指的方向与之前的位置(45度线),已形成了一个a角度。到这时,斜齿轮1’已被顶出,完成了第1次注塑过程。图12,模具继续合模。图13,模具继续合模后,完成斜齿轮2’的注塑过程,如图5的C处放大图,同样的位置,此时的状态是齿套2’由于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驱动,继续保持在旋转a角的位置。图14为第二次模具的开模后A-A的剖面视图,,顶针垫板11’与顶针固定板12’,在注塑机的作用下,完成产品的顶出动作,带动固定在顶针固定板12’上的顶针10’完成顶出,将斜齿轮1’从齿套2’中顶出到位。图15,图5的C处放大图,同样的位置,此时的状态是在第二次开模后,在斜齿轮1’被顶出的过程中,齿套2’在斜齿轮1’的顶出驱动下,在之前旋转一个a角度的基础上,继续旋转了一个a角度,从图中可以看出,箭头H’所指的方向与之前的位置(45度线),已形成了2a角度。到这时,斜齿轮1’已被顶出,完成了第2次注塑过程。由此可以看出,继续进行注塑的话,齿套2’会旋转3a角度,4a角度乃至于na角度,也就是说,模具的注塑的连续过程,就是齿套2’的连续的选转过程。这种结构有以下弊端:1.如齿套旋转的a角度,与斜齿轮齿数不是整数倍关系时,也就是说,齿套每旋转一个a角度,相对与齿形而言,不是旋转一个完整的齿形,而是旋转一个多齿形或不到一个齿形,这样的话,每个注塑出来的产品,会由于连续注塑过程中。由于齿套2’的旋转作用,由于不是齿形的整数倍关系,实际上,每一次旋转的位置,相对与齿形而言,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意味着,每一模注塑出来的产品,都是不一样的产品。2.高精度的塑料斜齿轮产品,由于产品的注塑后的收缩作用,加上齿套2’加工过程中存在误差。只有齿套旋转到一个特定位置时,其产品才能满足全齿啮合误差0.08与单齿啮合误差0.03的要求,象这样齿套2’这样连续的旋转而注塑出来的产品,是满足不了全齿啮合误差0.08与单齿啮合误差0.03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确保产品齿形相同、啮合误差小的斜齿轮模具。一种斜齿轮模具,包括对合的动模板9和定模板7,动模板9上设有动模模仁3,定模板7上设有定模模仁6,动模模仁3与定模模仁6之间的分型面上设有斜齿轮1的成型型腔,所述的成型型腔连接浇注机构;动模模仁6连接模脚、动模固定板,动模模仁6与模脚围合成的腔室内装有顶针垫板11和顶针固定板12,顶针将成型的斜齿轮1顶出成型型腔;所述的成型型腔被齿套2围合,齿套2表面有斜齿成型面,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斜齿轮模具,包括对合的动模板(9)和定模板(7),动模板(9)上设有动模模仁(3),定模板(7)上设有定模模仁(6),动模模仁(3)与定模模仁(6)之间的分型面上设有斜齿轮(1)的成型型腔,所述的成型型腔连接浇注机构;动模模仁(6)连接模脚、动模固定板,动模模仁(6)与模脚围合成的腔室内装有顶针垫板(11)和顶针固定板(12),顶针将成型的斜齿轮(1)顶出成型型腔;所述的成型型腔被齿套(2)围合,齿套(2)表面有斜齿成型面,所述的齿套(2)的内侧与动模模仁(3)的外侧呈圆柱面的间隙配合,齿套(2)的底面支撑在滚针轴承(4)上,齿套(2)的外侧与滚珠轴承(5)配合;所述的齿套(2)的外侧套在齿套盖板(8)的中心孔内,齿套盖板(8)装在动模板(9)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模仁(6)上装有齿套回位压块(13),所述的齿套(2)上固接有齿套回位销(15)和齿套限位销(14),所述的齿套盖板(8)上开容纳齿套回位销(15)的第一孔M和容纳齿套限位销(14)的第二孔J;所述的齿套限位销(14)在第二孔J中的行程限定齿套回位销(15)在斜齿轮顶出过程中的位移;所述的齿套回位压块(13)端部的斜面(131)在合模过程压迫齿套回位销(15)回到初始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齿轮模具,包括对合的动模板(9)和定模板(7),动模板(9)
上设有动模模仁(3),定模板(7)上设有定模模仁(6),动模模仁(3)与定
模模仁(6)之间的分型面上设有斜齿轮(1)的成型型腔,所述的成型型腔
连接浇注机构;
动模模仁(6)连接模脚、动模固定板,动模模仁(6)与模脚围
合成的腔室内装有顶针垫板(11)和顶针固定板(12),顶针将成型的
斜齿轮(1)顶出成型型腔;
所述的成型型腔被齿套(2)围合,齿套(2)表面有斜齿成型面,
所述的齿套(2)的内侧与动模模仁(3)的外侧呈圆柱面的间隙配合,
齿套(2)的底面支撑在滚针轴承(4)上,齿套(2)的外侧与滚珠轴
承(5)配合;
所述的齿套(2)的外侧套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劲松刘宝升卓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天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