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带轧机进料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23904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带轧机进料组件,在其进料口处设置下托板和上压板,在进料时,将钢带放置在下托板上,上压板压在钢带上方,同时通过粗定位块和导位块将待加工钢带精确定位,导位块靠近钢带一侧设有滚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钢带轧机进料组件,便于轧机进料,大大降低钢带在进料过程中受到损坏可能,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带轧机进料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机
,尤其涉及一种钢带轧机进料组件。
技术介绍
在轧机加工钢带过程中,钢带进料时装置对产品质量以及设备的使用均存在较大影响。通常将钢带直接送入进料口,通过轧辊与钢带表面的摩擦力,进行钢带的进料。然而,这种直接进料的方式使得钢带在加工前,与设备进料口处的构件发生较为严重的摩擦,因此钢带边缘容易发生磨损,易拉裂,导致加工后的产品合格率低,报废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钢带轧机进料组件,便于轧机进料,大大降低钢带在进料过程中受到损坏可能,提高产品质量。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钢带轧机进料组件,包括:框架、两个粗限位块、两个导位块、下托板、上压板;框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第一支壁、顶壁、第二支壁,底板、第一支壁、顶壁、第二支壁围成进料空间,框架前部设有进料口,后部设有出料口;下托板位于所述进料空间内,沿着进料方向放置在底板上方中部,两个粗限位块分别位于下托板两侧且分别紧靠第一支壁和第二支壁,上压板位于下托板上方,当所述进料组件工作时,上压板顶部至顶壁具有预定距离;两个导位块分别位于两个粗限位块和下托板之间且分别紧靠两个粗限位块,导位块靠近下托板的侧壁上设有开口,导位块内部设有圆柱形滚轮,滚轮的转动轴垂直于底板,滚轮的外壁通过所述开口从侧壁突出,滚轮的转动轴至侧壁的距离小于滚轮的底面半径。优选地,导位块的顶部边缘设有限位凸起。优选地,可根据待加工钢带厚度更换不同厚度的上压板。优选地,粗限位块的顶部紧靠顶壁。优选地,可根据待加工钢带宽度调节滚轮的转动轴至导位块侧壁的距离。本专利技术中,所提出的钢带轧机进料组件,在进料口处设置下托板和上压板,在进料时,将钢带放置在下托板上,上压板压在钢带上方,同时通过粗限位块和导位块将待加工钢带精确定位,导位块靠近钢带一侧设有滚轮。以上述设计设置的钢带轧机进料组件,保证钢带进料时钢带位置的精确定位和进料钢带的稳定性,并且钢带与两侧导位块之间为滚动摩擦,大大降低钢带与导位块之间的摩擦力,减小钢带在进料过程中受到损坏可能,提高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钢带轧机进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钢带轧机进料组件的导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钢带轧机进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钢带轧机进料组件的导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钢带轧机进料组件,包括:框架、两个粗限位块2、两个导位块3、下托板4、上压板5;框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11、第一支壁12、顶壁13、第二支壁14,底板11、第一支壁12、顶壁13、第二支壁14围成进料空间,框架前部设有进料口,后部设有出料口;下托板4位于上述进料空间内,其沿着进料方向放置在底板11上方中部,两个粗限位块2分别位于下托板4两侧且分别紧靠第一支壁12和第二支壁14,粗限位块2的顶部紧靠顶壁13,上压板5位于下托板4上方,当进料组件工作时,上压板5顶部至顶壁13具有预定距离;减小钢带进料时与下托板4和上压板5之间的摩擦力;两个导位块3分别位于两个粗限位块2和下托板4之间且分别紧靠两个粗限位块2,导位块3靠近下托板4的侧壁31上设有开口,导位块3内部设有圆柱形滚轮32,滚轮32的转动轴垂直于底板11,滚轮32的外壁通过所述开口从侧壁31上突出,滚轮32的转动轴至侧壁31的距离小于滚轮的底面半径,导位块3的顶部边缘设有限位凸起。在采用本实施例的钢带轧机进料组件的具体进料钢带的过程中,首先,将两个导位块3取出,将钢带沿着进料方向放在下托板4上,将上压板5插入钢带与顶壁13之间,压在钢带上,然后按照待加工钢带的宽度调节导位块3的滚轮32的位置,将导位块3插入钢带侧面和粗限位块2之间,通过轧辊与钢带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行钢带进料。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钢带轧机进料组件,在进料口处设置下托板和上压板,在进料时,将钢带放置在下托板上,上压板压在钢带上方,同时通过粗限位块和导位块将待加工钢带精确定位,导位块靠近钢带一侧设有滚轮。以上述设计设置的钢带轧机进料组件,保证钢带进料时钢带位置的精确定位和进料钢带的稳定性,并且钢带与两侧导位块之间为滚动摩擦,大大降低钢带与导位块之间的摩擦力,减小钢带在进料过程中受到损坏可能,提高产品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待加工钢带厚度更换不同厚度的上压板5,并且可根据待加工钢带宽度调节滚轮32的转动轴至导位块侧壁31的距离,以保证钢带进料时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钢带轧机进料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带轧机进料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两个粗限位块(2)、两个导位块(3)、下托板(4)、上压板(5);框架(1)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11)、第一支壁(12)、顶壁(13)、第二支壁(14),底板(11)、第一支壁(12)、顶壁(13)、第二支壁(14)围成进料空间,框架(1)前部设有进料口,后部设有出料口;下托板(4)位于所述进料空间内,其沿着进料方向放置在底板(11)上方中部,两个粗限位块(2)分别位于下托板(4)两侧且分别紧靠第一支壁(12)和第二支壁(14),上压板(5)位于下托板(4)上方,当所述进料组件工作时,上压板(5)顶部至顶壁(13)具有预定距离;两个导位块(3)分别位于两个粗限位块(2)和下托板(4)之间且分别紧靠两个粗限位块(2),导位块(3)靠近下托板(4)的侧壁(31)上设有开口,导位块(3)内部设有圆柱形滚轮(32),滚轮(32)的转动轴垂直于底板(11),滚轮(11)的外壁通过所述开口从侧壁(31)上突出,滚轮(32)的转动轴至侧壁(31)的距离小于滚轮的底面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带轧机进料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两个粗限位块(2)、两个导位块(3)、下托板(4)、上压板(5);框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11)、第一支壁(12)、顶壁(13)、第二支壁(14),底板(11)、第一支壁(12)、顶壁(13)、第二支壁(14)围成进料空间,框架前部设有进料口,后部设有出料口;下托板(4)位于所述进料空间内,其沿着进料方向放置在底板(11)上方中部,两个粗限位块(2)分别位于下托板(4)两侧且分别紧靠第一支壁(12)和第二支壁(14),上压板(5)位于下托板(4)上方,当所述进料组件工作时,上压板(5)顶部至顶壁(13)具有预定距离;两个导位块(3)分别位于两个粗限位块(2)和下托板(4)之间且分别紧靠两个粗限位块(2),导位块(3)靠近下托板(4)的侧壁(31)上设有开口,导位块(3)内部设有圆柱形滚轮(32),滚轮(32)的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平张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宁国市东波紧固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