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心活塞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88055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同心活塞混合器,包括活塞、储物筒和混合管;活塞包括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呈圆柱形,第二活塞呈环形,第一活塞嵌套在第二活塞内;两者同心并一体设置;储物筒包括内储物筒和外储物筒;内储物筒内部形成第一空腔;内储物筒设置在外储物筒内部,并与内储物筒筒壁形成第二空腔;内储物筒和外储物筒同心并一体设置;混合管包括混合物出口和进料口,进料口分别与内储物筒和外储物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达到多种物质按比例混合的要求,而且还能消除活塞杆受力变形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同心活塞混合器,包括活塞、储物筒和混合管;活塞包括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呈圆柱形,第二活塞呈环形,第一活塞嵌套在第二活塞内;两者同心并一体设置;储物筒包括内储物筒和外储物筒;内储物筒内部形成第一空腔;内储物筒设置在外储物筒内部,并与内储物筒筒壁形成第二空腔;内储物筒和外储物筒同心并一体设置;混合管包括混合物出口和进料口,进料口分别与内储物筒和外储物筒连通。本技术可以达到多种物质按比例混合的要求,而且还能消除活塞杆受力变形的不利影响。【专利说明】一种同心活塞混合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同心活塞混合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混合器由两个并排的储物筒、两个尾部相连的活塞以及混合管三部 分组成。如图la所示,使用时,操作人员用手下压活塞,使两个连在一起的活塞同步在储物 筒内滑动,两个储物筒中的同时被压进混合管中,当两种物质在混合管中流动时,借助混合 管内部的波纹结构使两种混合在一起。 但是,由于混合器大多由容易变形的塑料材料制作而成,在操作人员下压活塞的 过程中,连接两个活塞的推杆在受力后容易发生变形,导致本来应该在储物筒内同步滑动 的活塞出现瞬间的不同步,出现混合比例不稳定的现象,如图lh所示。 因此,现在市场上亟需一种新的混合器来克服混合比例不稳定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同心活塞混合器,该混合器不仅可以达到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不同物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的要求,而且还能消除活塞杆受力变形的不利影响,达到均 匀稳定混合的目的。 本技术同心活塞混合器,包括:活塞、储物筒和混合管;所述活塞包括第一活 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呈圆柱形,所述第二活塞呈环形,所述第一活塞嵌套在所述第 二活塞内;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为同心设置;所述储物筒包括内储物筒和外储物 筒;所述内储物筒内部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内储物筒设置在所述外储物筒内部,并与所述 内储物筒筒壁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内储物筒和所述外储物筒为一体设置;所述第一活塞设 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二活塞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混合管包括混合物出口 和两个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分别与所述内储物筒和所述外储物筒连通。 本技术同心活塞混合器中,所述第一活塞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的一端之间 具有间隔;所述第一活塞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连接,将所述第一 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一体设置形成一整体。 本技术同心活塞混合器中,所述内储物筒的一端设置有内筒出口;所述外储 物筒的一端设置有外筒出口;所述内筒出口和所述外筒出口延伸至所述混合管内,并与其 连通。 本技术提出的同心活塞混合器中,所述混合管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折流板。所 述折流板一体设置在混合管内壁上,还可以是可拆卸地设置在混合管内壁上。 本技术同心活塞混合器中,所述折流板包括弧形折流板和两个直线形折流 板;所述直线形折流板倾斜地设置在所述进料口处;所述弧形折流板开口向上地设置在两 个所述直线形折流板的中间下方位置。 本技术同心活塞混合器进一步包括:防漏塞,所述防漏塞设置在所述混合物 出口处。 本技术同心活塞混合器进一步包括:卡锁机构,所述卡锁机构设置在所述储 物筒另一端的环形凸起部上。 本技术同心活塞混合器中,所述第二活塞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所述固 定孔与所述卡锁机构配合固定所述第二活塞。 本技术同心活塞混合器中,所述卡锁机构包括:基座和卡锁;所述卡锁贯穿 所述基座,并在所述基座内相对滑动;所述卡锁与所述固定孔滑动固定。 本技术有益效果是:在不改变现有混合器操作方式的同时,保证混合物料的 比例稳定,又保证混合能充分均匀混合,得到稳定、均匀比例的混合物。本技术同心活 塞混合器可用于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液体、固体(包括粉末、颗粒等)、半固体(包括凝 胶、胶体等)或其他形态的物料等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la为现有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lb为现有混合器活塞杆变形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同心活塞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中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中活塞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技术中储物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中储物筒的B-B剖视图。 图7为本技术中混合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中混合管的侧视图。 图9为本技术中卡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技术中卡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本实用新 型的过程、条件、实验方法等,除以下专门提及的内容之外,均为本领域的普遍知识和公知 常识,本技术没有特别限制内容。 图2至图10中,1-活塞,11-第一活塞,12-第二活塞,121-固定孔,13-连接杆, 2_储物筒,21-内储物筒,211-内筒出口,22-外储物筒,221-外筒出口,23-第一空腔, 24-第二空腔,25-环形凸起部,3-混合管,31-混合物出口,32-进料口,33-折流板,331-弧 形折流板,332-直线形折流板,4-防漏塞,5-卡锁机构,51-基座,52-卡锁。 如图2所示,本技术同心活塞混合器,包括:活塞1、储物筒2和混合管3。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活塞1包括第一活塞11和第二活塞12 ;第一活塞11呈 圆柱形,第二活塞12呈环形,第一活塞11嵌套在第二活塞12内部;第一活塞11与第二活 塞12之间采用为同心结构。 如图5和图6所示,储物筒2包括内储物筒21和外储物筒22。内储物筒21、外储 物筒22可以是透明或不透明结构,其可采用或覆盖各种不同透明度或各种色彩的材质。内 储物筒21、外储物筒22的筒壁上可设置刻度或不设置刻度,刻度形式不受限制。内储物筒 21内部形成第一空腔23 ;内储物筒21设置在外储物筒22内部,并与内储物筒21筒壁形成 第二空腔24 ;内储物筒21和外储物筒22为一体设置;第一活塞11设置在第一空腔23内, 第二活塞12设置在第二空腔24内。 如图7和图8所示,混合管3包括混合物出口 31和进料口 32,进料口 32分别与内 储物筒21和外储物筒22连通。 本技术中,第一活塞11的一端与第二活塞12的一端之间具有间隔,使活塞1 能配合储物筒2在其内部滑动;第一活塞11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塞1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 13连接,将第一活塞11和第二活塞12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如图4所示。 本技术中,内储物筒21的一端设置有内筒出口 211 ;外储物筒22的一端设置 有外筒出口 221 ;内筒出口 211和外筒出口 221延伸至混合管3内,并与其连通。 本技术中,混合管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折流板33,其用来使不同物料充分的 混合。折流板33包括弧形折流板331和两个直线形折流板332 ;直线形折流板332倾斜地 设置在进料口 32处;弧形折流板331开口向上地设置在两个直线形折流板332的中间下方 位置。 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心活塞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1)、储物筒(2)、混合管(3); 所述活塞(1)包括第一活塞(11)和第二活塞(12);所述第一活塞(11)呈圆柱形,所述第二活塞(12)呈环形,所述第一活塞(11)嵌套在所述第二活塞(12)内;所述第一活塞(11)与所述第二活塞(12)为同心设置; 所述储物筒(2)包括内储物筒(21)和外储物筒(22);所述内储物筒(21)内部形成第一空腔(23);所述内储物筒(21)设置在所述外储物筒(22)内部,并与所述内储物筒(21)筒壁形成第二空腔(24);所述内储物筒(21)和所述外储物筒(22)为一体设置;所述第一活塞(11)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23)内,所述第二活塞(12)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24)内; 所述混合管(3)包括混合物出口(31)和进料口(32),所述进料口(32)分别与所述内储物筒(21)和所述外储物筒(2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正芳吕方邵婷唐文舒刘明耀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