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57566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导风装置,其包括:壳体,具有依次连通的扩口段、中段以及进风段;第一导风组件,枢接于所述扩口段内;第二导风组件,枢接于所述中段内靠近所述扩口段的一端,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具有由所述中段的轮廓限定的极限枢转角度;所述扩口段的扩口角度不小于所述极限枢转角度。此种车用导风装置有效提高了对空调出风的导向性,提高了车舱内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导风装置,其包括:壳体,具有依次连通的扩口段、中段以及进风段;第一导风组件,枢接于所述扩口段内;第二导风组件,枢接于所述中段内靠近所述扩口段的一端,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具有由所述中段的轮廓限定的极限枢转角度;所述扩口段的扩口角度不小于所述极限枢转角度。此种车用导风装置有效提高了对空调出风的导向性,提高了车舱内用户的舒适性体验。【专利说明】车用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导风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汽车空调的导风装置通常安装在汽车的仪表面板上,而当前汽车空 调的导风装置大多使用双层导风叶片的形式,即,一层导风叶片用于调整上下风向,而第二 层导风叶片用于调整左右风向。在整车设计时,为了配合仪表面板的整体造型且出于美观 的考虑,将一些车辆的导风装置的出风口设计得较为狭窄。此时,当在上下方向调节导风叶 片时,第二层导风叶片对气流的导向性将经常性地受壳体壁面的影响,因而大大削弱其导 风效果,从而导致气流难以被送至驾驶员的头部或脚步,降低了车用空调的舒适性体验。 因此,存在对改善车用导风装置的导风效果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导风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车用导风装置在上 下方向的导风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有效改善车用空调的舒适性。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用导风装置,其包括:壳体,具有依次连 通的扩口段、中段以及进风段;第一导风组件,枢接于所述扩口段内;第二导风组件,枢接 于所述中段内靠近所述扩口段的一端,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具有由所述中段的轮廓限定的极 限枢转角度;所述扩口段的扩口角度不小于所述极限枢转角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具有平行布置的若干第二导叶及用于连接若干所述第 二导叶的第二联动杆;若干所述第二导叶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中段内靠近所述扩口段的一 端枢接;所述第二导叶具有所述极限枢转角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风组件还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的 第一端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二导向板的第二端枢接于所述中段内靠近所述进风段的一 端;所述第一导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叶的第二端枢接,所述第一导向板的第二端从 所述第二导向板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容纳槽中;所述第二导叶、所述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二导 向板与所述中段共同围成空气流道;当所述第二导叶在所述极限枢转角度间来回枢转时, 所述空气流道在"V"形和" Λ "形间来回变化。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叶的第二端通过连接轴枢接,所 述连接轴的第一端具有伞形凸台,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具有柱形凸台。 可选地,设有两组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两组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 述第二导向板分别连接若干所述第二导叶中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第二导叶。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风组件还包括拨杆,所述拨杆第一端伸出所述扩口段外,所述 拨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并连接所述第二导风组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具有平行布置的若干第一导叶及用于连接若干所述第 一导叶的第一联动杆;若干所述第一导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扩口段枢接。 可选地,所述中段的轮廓为六边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组件沿左右方向导风,所述第二导风组件沿上下方向导风。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具有如前所述的车用导风装置。 根据本技术的车用导风装置,其通过设计与第二导风组件的枢转位置及枢转 角度相适配的壳体轮廓,保证导风通道的通畅性,大大减小空调出风的碰撞损失或流动阻 碍,提高了送风效果。根据本技术的汽车,通过应用本技术的车用导风装置,提高 了用户对车用空调的舒适性体验。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车用导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半壳及其内侧元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导风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导风组件在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导风组件在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的第二导风组件在第三视角的示意图; 图7是当本技术的第二导风组件在初始位置时的车用导风装置的示意图;以 及 图8是当本技术的第二导风组件枢转至上极限枢转角度时的车用导风装置 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车用导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导风装置100包括壳 体及设于壳体内的第一导风组件及第二导风组件(图1中未示出),该壳体由第一半壳ll〇a 和第二半壳ll〇b卡接而成,其中在第一半壳110a和第二半壳110b的邻接部分分别设有四 对卡接装置。在图中,这些卡接装置具体设在壳体的扩口段和进风段,如此形成更牢固的连 接形式。另一方面,相比于一体成型的壳体而言,这种由两个半壳形成的壳体更便于内部元 件的安装,具有更高的装配效率。 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一半壳及其内侧元件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半壳110a 具有扩口段111、中段112以及进风段113。扩口段111较优地设计为渐扩型轮廓,其中扩 口朝向外侧(即朝向汽车驾驶舱内),如此设计使得气流能够尽可能广地扩散入驾驶舱中, 提高空调舒适性;中段则设计为六边形轮廓,如此使得沿上下方向摆动的导风叶片能够在 壳体内自由摆动,并且不影响气流流动;进风段113则与车用空调系统相连接,从而来传送 空调气流。 导风装置还包括设于壳体内侧的第一导风组件。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导风组 件设于所述第一半壳ll〇a的扩口段111内。第一导风组件120包括若干第一导叶121及 第一联动杆122,若干第一导叶121的上下侧分别设有枢轴,其用于与扩口段111枢接;并 且若干第一导叶121的一端分别设有凸台,第一联动杆122上设有与这些凸台配合的凹槽, 使得装配完成后若干第一导叶能够联动。例如,当用户用手拨动任意一个第一导叶121时, 在第一联动杆122的作用下,全部第一导叶121均能被带动,如此设计便于用户调节空气左 右流向。可选地,第一导叶121设计为渐扩型叶片,其具有沿扩口段朝外逐渐增大的高度。 另外,如图所示,第二导风组件的拨杆134穿过第一导风组件的第一导叶121并与第二导风 组件的导叶连接,其另一端伸出壳体外,如此设置使得用户能够在壳体外侧对第二导风组 件进行调节,方便用户操作。 导风装置还包括设于壳体内侧的第二导风组件。如图2及图4至图6所示,第二 导风组件130包括若干第二导叶131、第二联动杆132、第一导向板133a、第二导向板133b、 拨杆134以及连接轴135。其中,在若干第二导叶131第一端的两侧设有枢轴,而在壳体中 段112内靠近扩口段111的一端上对应的位置设有若干固定杆,固定杆上设有与这些枢轴 配合的凹槽,如此设计使得第二导叶131能够通过固定杆与壳体枢接,从而进行枢转运动。 应当知道的是,第二导叶131具有向上和向下枢转的极限枢转角度,该极限枢转角度由壳 体的中段所限定,而壳体的扩口段111的扩口角度不应小于第二导叶131在中段112中的 极限枢转角度,如此设计使得扩口段111能促进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具有依次连通的扩口段、中段以及进风段;第一导风组件,枢接于所述扩口段内;第二导风组件,枢接于所述中段内靠近所述扩口段的一端,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具有由所述中段的轮廓限定的极限枢转角度;所述扩口段的扩口角度不小于所述极限枢转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逵孟祥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