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牵引设备、车辆结构元件及包括车辆结构元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96592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4:13
提供了一种车辆牵引设备(1),其具有包括牵引元件(3)的第一末端(2)、包括附接装置(5)的第二末端(4)、以及在两者之间延伸的细长部分(6)。该细长部分(6)包括第一部分(7)和第二部分(8)。第二部分(8)具有圆锥形的外接触表面(9),其从第一部分(7)朝着附接装置(5)周向地延伸。圆锥形的外接触表面(9)在第二部分(8)的面向第一部分(7)的端部处具有第一圆锥半径(10)并且在第二部分(8)的面向附接装置(5)的端部处具有第二圆锥半径(11)。第一圆锥半径(10)大于第二圆锥半径(11)并且第二部分(8)的纵向延伸超过第二圆锥半径(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牵引设备、车辆结构元件及包括车辆结构元件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牵引设备。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辆结构元件以及包括车辆结构元件的车辆。
技术介绍
为了便于牵引钩的安装,JP4454121B2公开了一种引导环,其具有附接至保险杠梁(保险杠)的外端面的渐细内周面。牵引钩能插入穿过引导环并且带螺纹的钩端部能紧固至安装于内部缓冲元件上的螺母。牵引钩的渐细部分在压力之下与引导环的内周面相接触。 由于JP4454121B2中描述的牵引钩包括渐细部分,这个钩就能被引导入孔中,这样可便于安装。由于内部缓冲元件螺母与附接至保险杠梁的外端面的引导环之间的相对较大距离,这种安装布置可提供充分的支撑以经受在牵引时经由钩传递的弯曲力。 由于渐细表面的长度较小,作用于钩上的弯曲力将分布于外部附接部分和内部附接部分上。由于钩的中心轴线与钩的渐细部分之间的角度较大,弯曲力还将导致内部缓冲元件螺母中较大的拉力。 JP4454121B2中描述的牵引钩(其在内部支撑与外部支撑之间具有较长的圆柱形元件)可能在一些应用中使用是有利的,比如对保险杠设计不存在特别限制时。 W02012140930A1描述了一种用于牵引钩的类似附接装置。钩包括将紧固至内部螺母元件的内部螺纹部分、以及从布置于外部缓冲部件中的通孔周围的垫片接收一些弯曲支撑的外部圆柱形部分。钩包括小的渐细部分,其用作类似于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内部螺母元件的最外的圆周边缘的挡块。在W020121403930A1中,作用于钩上的弯曲力分布于内部附接点和外部附接点二者处,并且如同在JP4454121B2中,在内部附接点和外部附接点之间需要较大的距离,用于给经受弯曲力的钩提供充分的支撑。 US7472919B2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可分离牵引钩组件。牵引钩的卡口端插入车辆保险杠容座中并且旋转至锁止位置,用于在车辆的牵引期间保持就位。在钩已经旋转并且没有推力作用于钩上时,弹簧元件再次向外推压钩直到卡口元件与容座壁的内部相接触。在US7472919B2中作用于钩上的弯曲力分布至保险杠的外部元件。 上述钩布置可适用于一些情况,但是仍然期望在车辆牵弓I设备以及用于接收牵引设备的车辆结构元件领域做出改进,尤其是如果车辆牵引设备和车辆结构元件存在关于例如变形或安全性的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这里的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消除或至少减少上述问题和/或缺点的车辆牵引设备。 根据第一方面,这通过一种车辆牵引设备来实现,其具有包括牵引元件的第一末端、包括附接装置的第二末端、以及在两者之间延伸的细长部分,该细长部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部分地沿着细长部分从牵引元件朝着第二部分延伸,并且第二部分部分地沿着细长部分从第一部分朝着附接装置延伸,其中第二部分具有圆锥形的外接触表面,所述圆锥形的外接触表面从所述第一部分朝着附接装置周向地延伸,所述圆锥形的外接触表面在所述第二部分的面向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处具有第一圆锥半径并且在所述第二部分的面向所述附接装置的端部处具有第二圆锥半径,其中所述第一圆锥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圆锥半径并且所述第二部分的纵向延伸长度超过所述第二圆锥半径。 由于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圆锥形的外接触表面且圆锥形的外接触表面具有比第二圆锥半径大的第一圆锥半径,并且第二部分的纵向延伸长度超过第二圆锥半径,车辆牵引设备布置为附接至具有锥形结合器的车辆结构元件。锥形结合器(taper coupling),也称为锥形接头,是这样一种结合器,其中凸形圆锥形元件插入互补的凹形锥形元件。锥形结合器在车辆牵引设备与车辆之间提供坚固且可靠的结合。另外,具有圆锥形的第二部分,车辆牵引设备将在插入车辆的接收部分时受到导向。 圆锥形的接触表面布置为使得在牵引期间将作用于车辆牵引设备上的全部弯曲力将经由圆锥形的接触表面承担和/或分布。在车辆牵引设备的纵向方向上作用的力将经由附接装置承担和/或分布。由于作用于附接装置上的力的如此减少,较弱的轻质材料匕如铝)能用于车辆结构元件和/或车辆牵引设备中。 除了上述优点以外,来自附接至第一末端的牵引线的力能仅从车辆牵引设备的第二末端分布至车辆。因此,无需通过坚固的外部车辆结构支撑所述车辆牵引设备的外部部件,比如第一部分或第一末端。仅在第二末端中或第二末端附近具有支撑,包围车辆牵引设备的外部缓冲结构能构造有非刚性行人碰撞吸收区域。因此,从而提供一种消除或至少部分地减少上述问题和/或缺点的车辆牵引设备。 根据第二方面,第二部分的纵向延伸长度超过第一圆锥半径。由此,坚固的锥形结合器能在车辆牵引设备附接至车辆的接收部分时实现。纵向力和弯曲力都能在车辆牵引设备的第二末端中或附近承担。 根据第三方面,第二部分的纵向延伸长度超过至少两个第二圆锥半径的长度。因此,坚固的锥形结合器能在车辆牵引设备附接至车辆的接收部分时实现。第二部分的纵向延伸的更大距离允许弯曲力将分布于更大的圆锥形的接触表面上。 根据第四方面,车辆牵引设备在纵向方向上的中心轴线与圆锥形的接触表面之间的角度在0.5度和45度之间,或在0.5度和30度之间,或在I度和20度之间,或在1.5度和15度之间。由于车辆牵引设备在纵向方向上的中心轴线与圆锥形的接触表面之间的角度在0.5度和45度之间,或在0.5度和30度之间,或在I度和20度之间,或在1.5度和15度之间,坚固的锥形结合器能在车辆牵引设备附接至车辆的接收部分时实现。车辆牵引设备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心轴线与圆锥形的接触表面之间的小角度,比如0.5和1.5度之间,从力的分布方面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弯曲力将不会在附接装置中产生拉力或仅产生少量的拉力。车辆牵弓丨设备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心轴线与圆锥形的接触表面之间的大角度,比如15-45度之间,在车辆牵引设备插入车辆的接收部分时是有利的,因为锥形结合器将不会明显受到圆锥形的接触表面与车辆的接收部分之间的灰尘和污物的影响。因此能减少公差要求,这就能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第五方面,圆锥形的外接触表面从第一部分周向地延伸至附接装置。因此,圆锥形的外接触表面和附接装置能装配至用于车辆结构元件的紧凑接收部分。因此,允许周围的缓冲部件构造为变形区域。 根据第六方面,圆锥形的外接触表面从第一部分周向地延伸至布置于圆锥形的外接触表面与附接装置之间的第三部分。因此,车辆牵引设备能装配入不同尺寸的车辆结构元件。第三部分还能便于车辆牵引设备的制造。第三部分能包括例如与细长部分平行的圆柱形部分、或切槽。切槽能是有利的,因为其提供具有断裂指示的车辆牵引设备,以使得能控制过载期间的断裂。 根据第七方面,附接装置的周向外表面是带螺纹的,以使得其可附接至车辆结构元件中的用于车辆牵引设备的邻接表面的带互补螺纹内表面部分。因此,车辆牵引设备能容易地附接至车辆结构元件。螺纹在车辆牵引设备与车辆结构元件之间提供廉价且可靠的附接。车辆牵引设备上的螺纹还能将能作用于车辆牵引设备上的全部纵向力分布至布置于邻接表面上的螺纹。 根据第八方面,圆锥形的外接触表面是与车辆结构元件中的用于车辆牵引设备的邻接表面的锥形内接触表面部分互补的圆锥形,以使得在附接装置的带螺纹周向外表面附接至车辆结构元件中的用于车辆牵引设备的邻接表面的带互补螺纹内表面部分时,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辆牵引设备、车辆结构元件及包括车辆结构元件的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牵引设备(1),其具有:包括牵引元件(3)的第一末端(2);包括附接装置(5)的第二末端(4);以及在第一末端(2)和第二末端(4)之间延伸的细长部分(6),所述细长部分(6)包括第一部分(7)和第二部分(8),所述第一部分(7)部分地沿着所述细长部分(6)从所述牵引元件(3)朝着所述第二部分(8)延伸,并且所述第二部分(8)部分地沿着所述细长部分(6)从所述第一部分(7)朝着所述附接装置(5)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8)具有圆锥形的外接触表面(9),所述外接触表面(9)从所述第一部分(7)朝着所述附接装置(5)周向地延伸,所述圆锥形的外接触表面(9)在所述第二部分(8)的面向所述第一部分(7)的端部处具有第一圆锥半径(10)并且在所述第二部分(8)的面向所述附接装置(5)的端部处具有第二圆锥半径(11),其中所述第一圆锥半径(10)大于第二圆锥半径(11)并且第二部分(8)的纵向延伸长度超过第二圆锥半径(11)。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28 EP 13161576.71.一种车辆牵引设备(1),其具有:包括牵引元件(3)的第一末端(2);包括附接装置(5)的第二末端(4);以及在第一末端(2)和第二末端(4)之间延伸的细长部分(6),所述细长部分(6 )包括第一部分(7 )和第二部分(8 ),所述第一部分(7 )部分地沿着所述细长部分(6 )从所述牵引元件(3 )朝着所述第二部分(8 )延伸,并且所述第二部分(8 )部分地沿着所述细长部分(6 )从所述第一部分(7 )朝着所述附接装置(5 )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8 )具有圆锥形的外接触表面(9 ),所述外接触表面(9 )从所述第一部分(7 )朝着所述附接装置(5)周向地延伸,所述圆锥形的外接触表面(9)在所述第二部分(8)的面向所述第一部分(7)的端部处具有第一圆锥半径(10)并且在所述第二部分(8)的面向所述附接装置(5)的端部处具有第二圆锥半径(11),其中所述第一圆锥半径(10)大于第二圆锥半径(11)并且第二部分(8)的纵向延伸长度超过第二圆锥半径(11)。2.根据权利要求1的车辆牵引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8)的纵向延伸长度超过所述第一圆锥半径(1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牵引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8)的纵向延伸长度超过至少两个第二圆锥半径(11)的长度。4.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牵引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牵引设备(I)在纵向方向上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圆锥形的接触表面(9)之间的角度在0.5度和45度之间,或在0.5度和30度之间,或在I度和20度之间,或在1.5度和15度之间。5.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牵引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形的外接触表面(9 )从所述第一部分(7 )周向地延伸至附接装置(5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牵引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形的外接触表面(9)从所述第一部分(7)周向地延伸至布置于所述圆锥形的外接触表面(9)与所述附接装置(5 )之间的第三部分(12 )。7.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牵引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装置(5)的周向外表面(13)带有螺纹,以使得其可附接至车辆结构元件(18)中的用于车辆牵引设备(I)的邻接表面(17)的互补带螺纹内表面部分(16)。8.根据权利要求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桑德贝格A·伦德瓦尔
申请(专利权)人:沃尔沃汽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