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双金属片的汽油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96086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双金属片的汽油滤清器,包括壳体、滤芯、电磁阀、钢球和双金属片;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进油管和回油管;所述进油管和回油管上均安装有防尘帽;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滤芯;所述滤芯上端固定在上端盖上,滤芯的下端固定在下端盖上;所述滤芯内安装有滤芯轴;所述滤芯内设有轴孔;所述滤芯轴的周身设有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流道上设有五个延同一轴线的阻流口。利用双金属片的热胀冷缩原理,可操作地控制溢流阀的通断,对腔内的油的油压及温度很难控制,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油滤清器的结构更加简单。在滤芯外壁设置螺旋流道,从而使滤清器能旋流过滤,大大增强了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双金属片的汽油滤清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滤清器,具体是一种带有双金属片的汽油滤清器。
技术介绍
目前,螺旋型汽油滤清器所采用的滤纸大都是只具备过滤固态杂质的滤纸,这种汽油滤纸过滤固态杂质,但对汽油中水分的分离却无能为力,发动机工作时汽油在汽油泵的作用下,经过进油管进入滤清器沉淀,由于此时容积变大,流速变小,比油重的水及杂质颗粒便沉淀于底部,轻的杂质随汽油流向滤芯,而清洁的汽油从滤芯的微孔渗人滤芯的内部,然后经油管流出,依靠常规的自然沉淀的方式过滤水分的效果往往不佳;常规回油管直接与滤芯连通,对腔内的油的油压及温度很难控制,容易影响滤清器的性能,减少使用寿命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螺旋流道过滤、过滤水能够自动排放的带有双金属片的汽油滤清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双金属片的汽油滤清器,包括壳体、滤芯、电磁阀、钢球和双金属片;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进油管和回油管;所述进油管和回油管上均安装有防尘帽;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滤芯;所述滤芯上端固定在上端盖上,滤芯的下端固定在下端盖上;所述滤芯内安装有滤芯轴;所述滤芯内设有轴孔;所述滤芯轴的周身设有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流道上设有五个延同一轴线的阻流口 ;所述滤芯轴的正上方设置有油道;所述油道下端与螺旋流道连通;所述油道上端连通有溢流阀;所述溢流阀内设有与阀体配合的作为阀门的钢球;所述溢流阀的下面固定有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的末端顶抵溢流阀的钢球;所述溢流阀上方连通回油管;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有储水室;所述储水室与壳体之间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顶部伸入到壳体内部的腔体内3cm ;所述储水室的底部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均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且上端盖和下端盖水平平行放置。 进一步的:所述油道的直径小于溢流阀所在管道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流道跟滤芯内壁构成紧密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双金属片的热胀冷缩原理,可操作地控制溢流阀的通断,对腔内的油的油压及温度很难控制,使得本技术的汽油滤清器的结构更加简单。本技术巧妙得在滤芯外壁设置螺旋流道,从而使滤清器能旋流过滤,大大增强了过滤效果,螺旋流道上还设有阻流口,使螺旋流道的流道变窄,从而使螺旋流道上的汽油流速加快,增强旋流的过滤效果,并且阻流口的阻流壁对水分也能起到阻挡的作用,螺旋流道跟滤纸内壁构成紧密配合,使汽油能更好的延螺旋流道流动,阻止汽油从螺旋流道和滤纸内壁之间的的间隙直接上升,增强旋流的过滤效果。本技术在储水室上采用水位感应器和电磁阀共同对壳体内的水分进行排出,可操作地控制电磁阀的通断。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带有双金属片的汽油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带有双金属片的汽油滤清器中滤芯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_壳体,2-进油管,3-回油管,4-轴孔,5-滤芯,6-螺旋流道,7-滤芯轴,8_电磁阀,9_水位传感器,10-防尘帽,11-钢球,12-溢流阀,13-双金属片,14-上端盖,15-下端盖,16-油道,17-阻流口,18-储水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带有双金属片的汽油滤清器,包括壳体1、滤芯5、电磁阀8、钢球11和双金属片13 ;所述壳体I顶部设置有进油管2和回油管3 ;所述进油管2和回油管3上均安装有防尘帽10 ;所述壳体I内设置有滤芯5 ;所述滤芯5上端固定在上端盖14上,滤芯5的下端固定在下端盖15上;所述上端盖14和下端盖15均固定在壳体I的内壁上,且上端盖14和下端盖15水平平行放置;所述滤芯5内安装有滤芯轴7 ;所述滤芯5内设有轴孔4 ;所述滤芯轴7的周身设有螺旋流道6 ;所述螺旋流道6上设有五个延同一轴线的阻流口 17 ;所述滤芯轴7的正上方设置有油道16 ;所述油道16下端与螺旋流道6连通;所述油道16上端连通有溢流阀12 ;所述溢流阀12内设有与阀体配合的作为阀门的钢球11 ;所述溢流阀12的下面固定有双金属片13 ;所述双金属片13的末端顶抵溢流阀12的钢球11 ;所述溢流阀12上方连通回油管3 ;所述壳体I的底部连接有储水室18 ;所述储水室18与壳体I之间设置有水位传感器9 ;所述水位传感器9顶部伸入到壳体I内部的腔体内3cm ;所述储水室18的底部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8。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从进油管2里流入的汽油经过滤芯5流入滤芯轴7的轴孔4内,汽油里含有的水分可以在这里进行沉淀,增加了滤清器的过滤效果,之后再流入滤清器的底部进行过滤,螺旋流道6设有五个延同一轴线的阻流口 17,可以使螺旋流道6的流道变窄,从而使螺旋流道6上的汽油流速加快,增强旋流的过滤效果。所述螺旋流道6跟滤芯5内壁构成紧密配合,这样汽油能更好的延螺旋流道6流动,阻止汽油从螺旋流道6和滤芯5内壁之间的的间隙直接上升,增强旋流的过滤效果。汽油中的水分掉落到壳体I的底部,进入储水室18内,当水位传感器9感应到壳体内水到一定体积时,水位传感器9发出信号,将电磁阀8打开将水放出;当壳体内的水放完后,水位传感器9控制电磁阀8关闭,完成汽油中水的排出;当双金属片13受热后膨胀,将溢流阀12内的钢球11顶起,使得阀门打开;当双金属片13变冷时收缩,钢球11回落到阀体上,将阀门堵塞。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双金属片的汽油滤清器,包括壳体(1)、滤芯(5)、电磁阀(8)、钢球(11)和双金属片(1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设置有进油管(2)和回油管(3);所述进油管(2)和回油管(3)上均安装有防尘帽(10);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滤芯(5);所述滤芯(5)上端固定在上端盖(14)上,滤芯(5)的下端固定在下端盖(15)上;所述滤芯(5)内安装有滤芯轴(7);所述滤芯(5)内设有轴孔(4);所述滤芯轴(7)的周身设有螺旋流道(6);所述螺旋流道(6)上设有五个延同一轴线的阻流口(17);所述滤芯轴(7)的正上方设置有油道(16);所述油道(16)下端与螺旋流道(6)连通;所述油道(16)上端连通有溢流阀(12);所述溢流阀(12)内设有与阀体配合的作为阀门的钢球(11);所述溢流阀(12)的下面固定有双金属片(13);所述双金属片(13)的末端顶抵溢流阀(12)的钢球(11);所述溢流阀(12)上方连通回油管(3);所述壳体(1)的底部连接有储水室(18);所述储水室(18)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水位传感器(9);所述水位传感器(9)顶部伸入到壳体(1)内部的腔体内3cm;所述储水室(18)的底部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双金属片的汽油滤清器,包括壳体(I)、滤芯(5)、电磁阀(8)、钢球(11)和双金属片(1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顶部设置有进油管(2)和回油管(3);所述进油管(2)和回油管(3)上均安装有防尘帽(10);所述壳体(I)内设置有滤芯(5);所述滤芯(5)上端固定在上端盖(14)上,滤芯(5)的下端固定在下端盖(15)上;所述滤芯(5)内安装有滤芯轴(7);所述滤芯(5)内设有轴孔(4);所述滤芯轴(7)的周身设有螺旋流道(6);所述螺旋流道(6)上设有五个延同一轴线的阻流口(17);所述滤芯轴(7)的正上方设置有油道(16);所述油道(16)下端与螺旋流道(6)连通;所述油道(16)上端连通有溢流阀(12);所述溢流阀(12)内设有与阀体配合的作为阀门的钢球(11);所述溢流阀(12)的下面固定有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海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罡阳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