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油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85706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油滤清器,包括外壳和设在外壳的容腔内的滤芯组件,滤芯组件包括上端盖、下端盖和纸芯分总成,所述外壳的上端设有与外壳的容腔连通的进油管,所述滤芯组件的下端盖在外壳的下端开口与外壳连接,下端盖设有与所述纸芯分总成的中心孔连通的出油管,纸芯分总成还包括精滤芯和套在精滤芯外的粗滤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油滤清器,通过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进油管和一个出油管,使进、出油口分布在两端,从而方便与外接油管的连接,而且使滤清器的结构变的简单;同时滤芯组件的纸芯分总成设置成由精滤芯和粗滤芯构成的,可以提高对汽油的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油滤清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燃油过滤装置,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汽油滤清器。
技术介绍
在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汽油滤清器的作用是将汽油中的水分和杂质滤除。现有的一些滤清器,包括有外壳、盖板,在外壳和盖板之间设有容腔,外壳与盖板经螺钉固定连接,在盖板上设有进、出油口,在容腔内设有滤芯组件,油液从进油口进入容腔内,经滤芯组件过滤后从出油口流出。但是,这种结构的滤清器,进、出油口均在盖板一端,很容易造成盖板一端结构复杂,而且导致进、出油口与油管的安装不方便,同时油在进入滤清器容腔后,从滤芯组件的上部滤过的油很多而下部很少,这样会使滤芯组件的工作状态变坏,导致过滤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汽油滤清器,目的是提高滤清器与外接油管安装的方便性,并提高对汽油的过滤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油滤清器,包括外壳和设在外壳的容腔内的滤芯组件,滤芯组件包括上端盖、下端盖和纸芯分总成,所述外壳的上端设有与外壳的容腔连通的进油管,所述滤芯组件的下端盖在外壳的下端开口与外壳连接,下端盖设有与所述纸芯分总成的中心孔连通的出油管,纸芯分总成还包括精滤芯和套在精滤芯外的粗滤芯。 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上设有用于固定外接油管的管夹。 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均与所述外壳同轴。 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的端口处套设有胶套。 本技术的汽油滤清器,通过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进油管和一个出油管,使进、出油口分布在两端,从而方便与外接油管的连接,而且使滤清器的结构变的简单;同时滤芯组件的纸芯分总成设置成由精滤芯和粗滤芯构成的,可以提高对汽油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技术汽油滤清器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 1、外壳;2、进油管;3、出油管;4、上端盖;5、下端盖;6、纸芯分总成;61、精滤芯;62、粗滤芯;7、管夹;71、限位槽;72、导向锥面;8、胶套;9、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汽油滤清器,包括外壳I和设在外壳I的容腔内的滤芯组件。外壳I为下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圆柱形壳体构件,内部中空部分即为容纳滤芯组件和汽油的容腔。滤芯组件包括上端盖4、下端盖5和纸芯分总成6,纸芯分总成6的上端与上端盖4胶接连接,下端与下端盖5胶接连接,纸芯分总成6的中心为让过滤后的汽油流向出油口的中心孔。对于本汽油滤清器,如图1所示,在外壳I的上端设有与外壳I的容腔连通的进油管2,该进油管2是竖直的固定在外壳I的上端面中心的进油口处,进油管2与外接油管连接,使汽油通过进油管2进入外壳I内部。滤芯组件的下端盖5在外壳I的下端开口与外壳I固定连接,下端盖5上还设有与纸芯分总成6的中心孔连通的出油管3,该出油管3是向下朝向外壳I外部伸出,用于与外接油管连接,经纸芯分总成6过滤后的汽油经中心孔进入出油管3中,最后流向与出油管3连接的外接油管内。另外,滤芯组件的纸芯分总成6是由精滤芯61和粗滤芯62构成的,粗滤芯62是套在精滤芯61的外侧,且与精滤芯61连接成一体。精滤芯61与粗滤芯62同轴,两者长度相等,精滤芯61和粗滤芯6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端盖4和下端盖5连接。设置粗滤芯62和精滤芯61,进入外壳I内的汽油先经粗滤芯62过滤,然后由精滤芯61过滤,最后由出油管3流出。设置粗滤芯62和精滤芯61,可以提闻对汽油的过滤效果。 具体地说,进油管2和出油管3均与外壳I和滤芯组件同轴,进油管2且与外壳I为一体成型的,出油管3且与下端盖5为一体成型的,加工制造方便,滤清器整体结构简单。 如图1所示,由于下端盖5是与外筒固定连接的,下端盖5的外径比外壳I的外径大,下端盖5是通过其外边缘设置的翻边套在外壳I的下端,并在翻边处与外壳I焊接连接,确保与外壳I连接可靠。滤芯组件的上端盖4的外径比外壳I的内径小,两者之间留有间隙,确保从进油管2进入外壳I中的汽油能够向下流动进入纸芯分总成6。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进油管2上设有一个用于固定外接油管的管夹7,该管夹7是套装在进油管2上,管夹7中心设有让进油管2穿过的中心孔,在管夹7的侧壁上还设有环形的限位槽71,相应在进油管2上设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呈环形的凸起9,凸起9可以嵌入管夹7的限位槽71中,从而使管夹7能够固定在进油管2上。在管夹7的外表面还设有一个导向锥面72,该导向锥面72是位于限位槽71的下方,且导向锥面72的小径端在上、大径端在下,导向锥面72的大径端的外径比凸起9的外径大。导向锥面72的作用是:在进油管2插入外接油管中时,外接油管与管夹7的导向锥面72接触后,一方面导向锥面72具有导向效果,可以确保进油管2能够继续向外接油管中插入,另一方面导向锥面72可以使外接油管胀开,可以使外接油管紧紧的包覆住管夹7,从而实现与外接油管的固定连接。因此,在进油管2上设置上述结构的管夹7,可以使进油管2与外接油管的安装可靠,不易松脱。 如图1和图3所示,同样的,在出油管3上也设有一个用于固定外接油管的管夹7,出油管3上的管夹7的结构与进油管2上的管夹7的结构相同,不同在于进油管2和出油管3上的管夹7为相对设置,即出油管3上的管夹7的导向锥面72是位于限位槽71的上方,且导向锥面72的小径端在下、大径端在上,相应的,在出油管3上也设有一个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呈环形的凸起9,凸起9可以嵌入管夹7的限位槽71中。 进油管2和出油管3上的管夹7均是采用尼龙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的变形功能,能够与外接油管较好的吻合,确保连接可靠,而且不会损坏进油管2、出油管3和外接油管。 进油管2和出油管3上的凸起9,是由进油管2和出油管3的侧壁沿径向朝向外侧胀开形成的。 如图1所示,在进油管2的上端端口处套装有一个胶套8,该胶套8套在进油管2上且与进油管2为紧配合,该胶套8是用于将进油管2的上端端口封闭,防止灰尘等杂质从进油管2进入外壳I内。在出油管3的下端端口处也套装有一个胶套8,该胶套8套在出油管3上且与出油管3为紧配合,该胶套8是用于将出油管3的下端端口封闭,防止灰尘等杂质从出油管3进入外壳I内。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油滤清器,包括外壳和设在外壳的容腔内的滤芯组件,滤芯组件包括上端盖、下端盖和纸芯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上端设有与外壳的容腔连通的进油管,所述滤芯组件的下端盖在外壳的下端开口与外壳连接,下端盖设有与所述纸芯分总成的中心孔连通的出油管,纸芯分总成还包括精滤芯和套在精滤芯外的粗滤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油滤清器,包括外壳和设在外壳的容腔内的滤芯组件,滤芯组件包括上端盖、下端盖和纸芯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上端设有与外壳的容腔连通的进油管,所述滤芯组件的下端盖在外壳的下端开口与外壳连接,下端盖设有与所述纸芯分总成的中心孔连通的出油管,纸芯分总成还包括精滤芯和套在精滤芯外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孝钱王静平胡利平李发才王子健寇文化索军利杨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美瑞尔滤清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