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俊德专利>正文

具有奈米散热涂层的散热装置及散热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85229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奈米散热涂层的散热装置及散热方法,包括:一装置本体,外部具有散热区域;一奈米散热涂层,通过结合于散热区域表面,所述奈米散热涂层为热辐射材料,包括奈米级的二氧化硅、二氧化锑、二氧化钴、二氧化铁或二氧化铜以及一黏结剂,装置本体的热能够透过奈米散热涂层加以吸收且呈辐射状排散;一透光保护层,结合于奈米散热涂层表面,为具有透光性的防护涂料,对奈米散热涂层形成保护作用;散热装置的热能够通过奈米散热涂层加以吸收且呈辐射状排散而获得散热增益功效,且奈米散热涂层产生的热辐射场能够细化活化其作用范围内所设油路中的油分子,以达到提升燃爆效能、节省油耗成本的实用经济效益与优点进步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奈米散热涂层的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方法。
技术介绍
按,动力机械(如汽车的内燃机)于运作过程中,由于引擎内部操作温度会持续升高,因此必须通过适当的散热机制来降温,以避免温度过高对动力机械造成影响效能、损坏及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发生。 动力机械的散热机制就现有设计而言,普遍透过在引擎外部表面以及冷排构件外部增设鳍片的方式来达成;然而,此种鳍片散热方式若要进一步提升其散热效能,则目前仅能采用扩大其设置面积的方式来达成,惟如此一来势必相对徒增相关构件的材料成本,且必定造成相关构件体积扩增的问题,因此,在动力机械的设置空间被局限条件下,即难以采用此种现有结构型态与方式来提升其散热效果。 再就动力机械的引擎节能面向而言,目前虽已有业界研发出一种结合有远红外线材料的输油管或管路套件结构,以期通过远红外线能够细化活化油分子的功效,达到省油节能的效果,但此种结构于实际应用经验中却发现,因为远红外线必须有一定的作用时间长度才能发挥其功效,但动力机械输油管内的油液于运作时为流动状态,远红外线根本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可发挥其细化活化油分子的功效,造成此种试图利用远红外线来节能的现有作法,于实际上仍旧存在难以达到预期功效的问题与缺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种具有奈米散热涂层的散热装置包括:一装置本体,外部具有至少一散热区域;一奈米散热涂层,通过涂布手段直接结合于该装置本体的至少散热区域表面,所述奈米散热涂层为热辐射材料,热辐射材料包括奈米级的二氧化硅、二氧化锑、二氧化钴、二氧化铁、二氧化铜任至少其中一者;所述奈米散热涂层由热辐射材料与一黏结剂相混合所组成,以使装置本体的热能够透过该奈米散热涂层加以吸收且呈辐射状排散;一透光保护层,结合于奈米散热涂层表面,为具有透光性的防护涂料所构成,以对奈米散热涂层形成保护作用。 一种散热方法包括:于一散热装置的装置本体外部设置至少一散热区域;将热辐射材料与黏结剂相混合,制成一奈米散热涂料;所述热福射材料,包括奈米级的二氧化娃、二氧化锑、二氧化钴、二氧化铁、二氧化铜任至少其中一者;通过涂布手段,将前述奈米散热涂料直接涂布于装置本体的至少散热区域表面,奈米散热涂料硬化结合后,散热区域表面形成一奈米散热涂层;通过涂布手段,于该奈米散热涂层表面再结合形成一透光保护层。 本专利技术使得散热装置的热能够直接通过所述奈米散热涂层加以吸收且呈辐射状排散而获得散热增益功效,且奈米散热涂层产生的热辐射场能够细化活化其作用范围内所设油路中的油分子,以达到提升燃爆效能、节省油耗成本的实用经济效益与优点进步性。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更包括所述具有奈米散热涂层的散热装置的应用,所述散热装置能够被应用于动力机械、汽车引擎上。 【附图说明】 图1本专利技术的散热装置结构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2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本体的热通过奈米散热涂层加以吸收且呈辐射状排散的状态示意图。 图3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本体散热区域更凸设有鳍片的实施例剖面图。 图4本专利技术的散热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具有奈米散热涂层的散热装置包括下述构成: 一装置本体10,外部具有至少一散热区域11 ;其中所述装置本体10的具体实施形状并无局限,故于图1中仅以该装置本体10的局部剖面型态绘示表现; 一奈米散热涂层20,通过涂布手段直接结合于该装置本体10的至少散热区域11表面,所述奈米散热涂层20为热辐射材料,热辐射材料包括奈米级的二氧化硅、二氧化锑、二氧化钴、二氧化铁、二氧化铜任至少其中一者以及一黏结剂相混合所组成,以使装置本体10的热能够透过该奈米散热涂层20加以吸收且呈辐射状排散; 一透光保护层30,结合于奈米散热涂层20表面,为具有透光性的防护涂料所构成,以对奈米散热涂层20形成保护作用; 如图2所示,该装置本体10的热(如箭号LI所示)能够直接通过奈米散热涂层20加以吸收且呈辐射状排散(如箭号L2所示)而获得散热增益功效,且奈米散热涂层20产生的热辐射场能够细化活化其作用范围内所设油路中的油分子,以提升其燃爆效能、节省油耗成本。 如图3所示,其中该装置本体10的散热区域11更可凸设有间隔分布的鳍片12,以使所述奈米散热涂层20涂布结合于鳍片12表面。 [0021 ] 再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提供一种具有奈米散热涂层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于一散热装置的装置本体外部规划设置至少一所述散热区域; 将热辐射材料与黏结剂相混合,制成奈米散热涂料,热辐射材料包括奈米级的二氧化硅、二氧化锑、二氧化钴、二氧化铁、二氧化铜任至少其中一者; 通过涂布手段,将前述奈米散热涂料直接涂布于装置本体的至少散热区域表面,奈米散热涂料硬化结合后,得于该散热区域表面形成一奈米散热涂层; 通过涂布手段,于该奈米散热涂层表面再结合形成一透光保护层。 本专利技术所揭具有奈米散热涂层的散热装置,其实际应用上,可被应用于一动力机械,亦即,动力机械若包括本专利技术具有奈米散热涂层的散热装置,亦在本专利技术技术特征保护范围内。 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具有奈米散热涂层的散热装置,其实际应用上亦可被应用于一汽车引擎,亦即,汽车引擎若包括本专利技术所揭具有奈米散热涂层的散热装置,亦在本专利技术技术特征保护范围内。本例中,该散热装置的装置本体可为汽车引擎的外部壳体、冷却排管或排气管路;其中该装置本体为汽车引擎的冷却排管所构成的实施例时,可进一步令散热装置的奈米散热涂层材料中更混合包含有一远红外线材料。而本例增添所述远红外线材料的用意,主要是基于汽车引擎的冷却排管通常靠近引擎室的入风口处,能够接受到外部光线,此条件下,导入受光作用型式的远红外线材料,亦可达到吸热、辐射状热排散增益功效,以及细化活化油分子的功效。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 本专利技术具有奈米散热涂层的散热装置主要通过将该奈米散热涂层通过涂布手段直接结合于散热装置的装置本体散热区域表面,且奈米散热涂层表面并结合有所述透光保护层等创新独特技术特征,使得本专利技术实际使用上,令散热装置能够在无须扩增构件体积的条件下,即可达到增益散热效率的功效,概因所述奈米散热涂层具有吸热以及将热以辐射状排散的特性,故可加速散热效率;且实现上仅须将奈米散热涂层由涂布结合于装置本体的散热区域表面即可,无须再增设其它实体构件,制造简单而节省成本;透光保护层的设置则能保护奈米散热涂层,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而本专利技术的另一项功效,则是利用该奈米散热涂层的热辐射材料特性,其散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辐射场,能够细化活化其作用范围内所设油路中的油分子,以提升其燃爆效能、节省油耗成本,是以本专利技术特别适合应用于动力机械、汽车引擎结构上,藉以在无须扩增构件体积条件下,达到增益其散热效率并且省油节能的功效及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奈米散热涂层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装置本体,外部具有至少一散热区域;一奈米散热涂层,通过涂布手段直接结合于所述散热区域表面,所述奈米散热涂层为热辐射材料,热辐射材料包括奈米级的二氧化硅、二氧化锑、二氧化钴、二氧化铁、二氧化铜任至少其中一者;所述奈米散热涂层由热辐射材料与一黏结剂相混合所组成;一透光保护层,结合于奈米散热涂层表面,为具有透光性的防护涂料所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奈米散热涂层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装置本体,外部具有至少一散热区域; 一奈米散热涂层,通过涂布手段直接结合于所述散热区域表面,所述奈米散热涂层为热辐射材料,热辐射材料包括奈米级的二氧化硅、二氧化锑、二氧化钴、二氧化铁、二氧化铜任至少其中一者;所述奈米散热涂层由热辐射材料与一黏结剂相混合所组成; 一透光保护层,结合于奈米散热涂层表面,为具有透光性的防护涂料所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奈米散热涂层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区域更凸设有间隔分布的鳍片,所述奈米散热涂层涂布结合于鳍片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奈米散热涂层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应用于一动力机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奈米散热涂层的散热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俊德古明芳
申请(专利权)人:叶俊德古明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