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插入管喷补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57385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RH插入管喷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冶金生产的炉外精炼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RH插入管喷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RH插入管喷补料,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电熔镁砂粗颗粒40~45重量份、电熔镁砂细颗粒10~15重量份、电熔镁砂细粉20~30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锆2~5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钛2~6重量份、铝酸钙水泥1~3重量份、硅微粉2~4重量份、磷酸二氢铝1~3重量份和羧甲基纤维素0.05~0.1重量份;本发明专利技术RH插入管喷补料不仅性能优越,而且实现了无铬化,完全达到了规定的环境指标和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RH插入管喷补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RH插入管喷补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冶金生产的炉外精炼领域。
技术介绍
1957年德国蒂森钢铁公司专利技术真空循环脱气一 RH法,随后的七十年代和八十年 代,日本先后开发了 RH-0B法、RH-KTB法以及RH-PB法,不断完善RH的精炼功能。随着市场 对钢的洁净度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高品质钢需求的的增加,国内外多数钢厂均配置了 RH 精炼装置。精炼过程中RH插入管使用条件苛刻,尤其是外层浇注料承受高温钢水的冲刷、 熔渣的侵蚀以及急冷急热的热冲击,导致浇注料发生熔损和剥落,直接影响RH插入管的使 用寿命和精炼设备的生产效率。 在RH处理过程中,为了延长插入管的使用寿命,采取喷补方式对外层浇注料进行 修补,提高插入管整体使用时间和RH作业率。 专利CN201310657388. 8将重烧镁砂、95中档镁砂、重烧镁砂240目、羧甲基纤维 素、92硅灰、防爆纤维、六偏磷酸钠、泡花碱、消石灰、麻刀、膨润土、硼酸、和铬绿按照不同粒 度和重量百分比混合,经过混合搅拌出料制成喷补料。 专利CN201210147831. 2专利技术一种新型RH喷补料,原料组成包括:电熔镁砂粗粉 50?60 %、电熔镁砂细粉15?30 %、铬矿砂10?25 %、消石灰0. 5?2 %、轻质碳酸钙1? 5%、六偏磷酸钠1?4%、硼砂2?5%、硅微粉2?4%、三聚磷酸钠0. 5?4%、羧甲基纤 维素0. 005?0. 1 %,将原料于搅拌设备中混匀即得成品。 现有的喷补料中均添加了铬质原料,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容易进入人体 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 变,并且铬元素排放到水土中容易引起环境污染。 因此,实现喷补料无铬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RH插入管喷补料。 RH插入管喷补料,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电熔镁砂粗颗粒40?45重量份、电 熔镁砂细颗粒10?15重量份、电熔镁砂细粉20?30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锆2?5重量份、 纳米二氧化钛2?6重量份、铝酸钙水泥1?3重量份、硅微粉2?4重量份、磷酸二氢铝 1?3重量份和羧甲基纤维素0. 05?0. 1重量份; 其中,所述电熔镁砂粗颗粒的粒度为1?3mm,0. 074mm <电熔镁砂细颗粒的粒度 < 1mm,电烙镁砂细粉的粒度< 0. 074mm,纳米二氧化锫的粒度为30?80nm,纳米二氧化钛 的粒度为20?60nm。 进一步地,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喷补料有更好的性能,优选本专利技术RH插入管喷补料,按 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电烙镁砂粗颗粒40?45重量份、电烙镁砂细颗粒12?15重量 份、电熔镁砂细粉20?30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锆3?5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钛2?6重量 份、铝酸钙水泥2?3重量份、硅微粉2?4重量份、磷酸二氢铝1?3重量份和羧甲基纤 维素 0. 05?0. 1重量份。 进一步地,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喷补料有更好的性能,优选本专利技术RH插入管喷补料,按 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电熔镁砂粗颗粒42重量份、电熔镁砂细颗粒13重量份、电熔镁砂 细粉30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锆3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钛5重量份、铝酸钙水泥2重量份、硅 微粉3重量份、磷酸二氢铝2重量份和羧甲基纤维素0. 05重量份。 进一步地,从成本和性能考虑,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喷补料有更好的性能并且成本合理, 优选所述电熔镁砂,其化学成分为MgO > 95wt%,A1203 < L Owt%,Si02 < 2. Owt%,CaO < 2. Owt% ;所述电熔镁砂的体积密度> 3. 3g/cm3,耐火度> 1780°C ; 电熔镁砂粗颗粒、电熔镁砂细颗粒、电熔镁砂细粉三者的是同一原料,只是粒径不 同。 所述纳米二氧化锆中Zr02的含量> 97wt% ; 所述纳米二氧化钛中Ti02的含量> 95wt% ; 所述铝酸钙水泥:氧化铝含量为70?80wt %的铝酸钙水泥; 所述硅微粉中Si02的含量> 95wt% ; 所述磷酸二氢铝以P205计,P20 5的含量> 33wt% ; 所述羧甲基纤维素为工业级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本专利技术RH插入管喷补料的制备方法。 按原料配比,先取纳米二氧化锆、纳米二氧化钛、铝酸钙水泥、硅微粉、磷酸二氢铝 混合,搅拌混匀,得到备用混合物料; 再取电熔镁砂粗颗粒、电熔镁砂细颗粒、电熔镁砂细粉混合,搅拌混匀,得到镁砂 物料; 将备用混合物料与镁砂物料混合,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并搅拌混匀,即得RH插入 管喷补料。 本专利技术RH插入管喷补料采用现在的湿法喷补技术,加水量控制在喷补料的15? 25wt %,进行喷补操作。 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专利技术原料制得的RH插入管喷补料,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RH插入管喷补 料不仅生产方法简单、耐侵蚀、抗渗透性好,采用本专利技术制得的RH插入管喷补料喷补RH插 入管,RH插入管可使用90次以上,每喷补一次用5?7炉,最主要是本专利技术RH插入管喷 补料并未采用含铬物料,实现了喷补料的无铬化。本专利技术且在使用过程中无异味,不产生浓 烟,完全达到了规定的环境指标和使用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RH插入管喷补料。 RH插入管喷补料,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电熔镁砂粗颗粒40?45重量份、电 熔镁砂细颗粒10?15重量份、电熔镁砂细粉20?30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锆2?5重量份、 纳米二氧化钛2?6重量份、铝酸钙水泥1?3重量份、硅微粉2?4重量份、磷酸二氢铝 1?3重量份和羧甲基纤维素0. 05?0. 1重量份; 其中,所述电熔镁砂粗颗粒的粒度为1?3mm,0. 074mm <电熔镁砂细颗粒的粒度 < 1mm,电烙镁砂细粉的粒度< 0. 074mm,纳米二氧化锫的粒度为30?80nm,纳米二氧化钛 的粒度为20?60nm。 进一步地,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喷补料有更好的性能,优选本专利技术RH插入管喷补料,按 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电烙镁砂粗颗粒40?45重量份、电烙镁砂细颗粒12?15重量 份、电熔镁砂细粉20?30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锆3?5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钛2?6重量 份、铝酸钙水泥2?3重量份、硅微粉2?4重量份、磷酸二氢铝1?3重量份和羧甲基纤 维素0. 05?0. 1重量份。 进一步地,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喷补料有更好的性能,优选本专利技术RH插入管喷补料,按 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电熔镁砂粗颗粒42重量份、电熔镁砂细颗粒13重量份、电熔镁砂 细粉30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锆3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钛5重量份、铝酸钙水泥2重量份、硅 微粉3重量份、磷酸二氢铝2重量份和羧甲基纤维素0. 05重量份。 进一步地,从成本和性能考虑,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喷补料有更好的性能并且成本合理, 优选所述电熔镁砂,其化学成分为MgO > 95wt%,A1203 < L Ow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RH插入管喷补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电熔镁砂粗颗粒40~45重量份、电熔镁砂细颗粒10~15重量份、电熔镁砂细粉20~30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锆2~5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钛2~6重量份、铝酸钙水泥1~3重量份、硅微粉2~4重量份、磷酸二氢铝1~3重量份和羧甲基纤维素0.05~0.1重量份;其中,所述电熔镁砂粗颗粒的粒度为1~3mm,0.074mm≤电熔镁砂细颗粒的粒度<1mm,电熔镁砂细粉的粒度<0.074mm,纳米二氧化锆的粒度为30~80nm,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度为20~60nm。

【技术特征摘要】
1. RH插入管喷补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电熔镁砂粗颗粒40?45 重量份、电熔镁砂细颗粒10?15重量份、电熔镁砂细粉20?30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锆2? 5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钛2?6重量份、铝酸钙水泥1?3重量份、硅微粉2?4重量份、磷 酸二氢铝1?3重量份和羧甲基纤维素0. 05?0. 1重量份; 其中,所述电熔镁砂粗颗粒的粒度为1?3mm,0. 074mm <电熔镁砂细颗粒的粒度 < 1mm,电烙镁砂细粉的粒度< 0. 074mm,纳米二氧化锫的粒度为30?80nm,纳米二氧化钛 的粒度为20?60nm。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H插入管喷补料,其特征在于:电熔镁砂粗颗粒40?45重 量份、电熔镁砂细颗粒12?15重量份、电熔镁砂细粉20?30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锆3? 5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钛2?6重量份、铝酸钙水泥2?3重量份、硅微粉2?4重量份、磷 酸二氢铝1?3重量份和羧甲基纤维素0. 05?0. 1重量份。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RH插入管喷补料,其特征在于:电熔镁砂粗颗粒42重 量份、电熔镁砂细颗粒13重量份、电熔镁砂细粉30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锆3重量份、纳米二 氧化钛5重量份、铝酸钙水泥2重量份、硅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张强杨大刚陈永曾建华戈文荪冉茂华李扬洲杨森祥童贤强李平凡杜利华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