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梳栉摇架凸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43436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经编机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梳栉经编机的前梳栉摇架凸轮,包括轮盘、轮盘一侧端面上与轮盘一体的轴颈,轴颈连接凸轮轴,轮盘外周面为外运动循环曲面,轮盘相对于轴颈的另一侧端面还设有与外运动循环曲面共轭的内运动循环曲面,内运动循环曲面为控制前梳栉摇架循环运动的主导曲面,内运动循环曲面与外运动循环曲面均由快速上升段、慢速上升段、停顿阶段、快速下降段构成,各运动段间平滑过渡,本凸轮的结构合理紧凑,控制曲面弧度平缓,控制传动过程中的冲击小、磨损小,传动稳定,适于高速控制传动,适用于经编机的高速运转需求,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经编机构件
,具体涉及多梳栉经编机的前梳栉摇架凸轮
技术介绍
经编机前梳栉的运作主要倚靠前梳栉摇架凸轮及一系列的传动部件控制,现有的前梳栉凸轮结构不合理,控制传动的曲面圆弧较陡,凸轮尺寸跨度过大,而且现有的凸轮一般以轮盘外周面为主要控制曲面,以外周面控制需要多个凸轮组合使用,结构复杂,在高速的驱动控制传动过程中振动十分严重,冲击大易磨损,传动不稳,后梳栉的运作的稳定性差,且控制传动速度低,不适应现在经编机的高速运转的需求,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以凸轮内周面为主导控制传动的后梳栉摇架运动控制凸轮,本凸轮的结构合理紧凑,控制曲面弧度平缓,控制传动过程中的冲击小、磨损小,传动稳定,适于高速控制传动,适用于经编机的高速运转需求,效率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前梳栉摇架凸轮,包括轮盘、轮盘一侧端面上与轮盘一体的轴颈,轴颈轴心处设有连接凸轮轴的轴孔,轴孔壁设有与凸轮轴抱紧的轴向开口槽,轴颈与凸轮轴之间以紧固螺钉紧固,相应的轴颈与开口槽相垂直方向上设有紧固螺钉安置孔,轮盘外周面为外运动循环曲面,所述轮盘相对于轴颈的另一侧端面还设有内运动循环曲面,内运动循环曲面为控制前梳栉摇架循环运动的主导曲面,内运动循环曲面与外运动循环曲面保持共轭,均由快速上升段、慢速上升段、停顿阶段、快速下降段构成,各运动段间平滑过渡。所述内运动循环曲面与外运动循环曲面,以轮盘轴颈一侧端面为基面,轴孔轴心为基点,247°分度线为起始0°分度线,按逆时针方向,0°至46°之间为所述慢速上升段,46°至188°之间为所述快速上升段,188°至264°之间为所述快速下降段,264°至360°之间为所述停顿阶段,188°分度线处为本前梳栉摇架凸轮最低点,对应前梳栉摇架处于最低位置处,0°分度线处为本前梳栉摇架凸轮最高点,对应前梳栉摇架处于最高位置处。所述内运动循环曲面,以其同一母圆为基准,各分度线处对应前梳栉摇架的升程值分别为(分度线/升程值):0°/22.5mm,46°/19,9mm,188°/0mm,264°/19.9mm,所述外运动循环曲面,以其同一母圆为基准,各分度线处对应前梳栉摇架的升程值分别为(分度线/升程值):0°/22.5mm,46°/18.5mm,188°/0mm,264°/18.5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凸轮以内运动循环曲面控制传动使前梳栉摇架运作,内运动循环曲面即为凸轮轮盘的内周面,以内周面与其他传动部件接触联动控制前梳栉摇架运动,与现有的以外周免为主导控制曲面的凸轮相比,现有的凸轮需要多个组合使用才能实现控制传动,本凸轮的内运动循环曲面与外运动循环曲面共轭,两个曲面结合,实现控制传动,结构更为简单,且本凸轮的循环控制曲面弧度平缓,运动短划分细致合理,传动更稳定,在控制传动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小,磨损小,更适于高速控制传动,提高效率。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专利技术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为轮盘,1.1为外运动循环曲面,1.11为快速上升段,1.12为慢速上升段,1.13为快速下降段,1.14为停顿阶段,1.2为内运动循环曲面,2为轴颈,2.1为轴孔,3为开口槽,4为紧固螺钉安装孔,5为定位销轴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的前梳栉摇架凸轮,包括轮盘1、轮盘1一侧端面上与轮盘1一体的轴颈2,轴颈2偏置设置在轮盘1端面上,轴颈2的中心与轮盘1的中心不重合,轴颈2的轴心处设为连接凸轮轴的轴孔2.1,轴孔2.1的孔壁上设为与凸轮轴抱紧的轴向开口槽3,抱紧后再以紧固螺钉紧固轴颈2与凸轮轴,相应的在轴颈2上设有与开口槽3相垂直的容纳紧固螺钉的紧固螺钉安置孔4,同时为了方便安装时的定位对正,轴颈2上设定位销轴孔5,轮盘1的外周面为外运动循环曲面1.1,轮盘1相对于轴颈2的另一侧端面为内运动循环曲面1.2,内运动循环曲面1.2即为轮盘1的内周面,内运动循环曲面1.2为控制前梳栉摇架运作的主导曲面,传动杆或传动杆直接与内运动循环曲面1.2接触,外运动循环曲面1.1为辅助曲面,以轮盘1轴颈2一侧端面为基面,轴孔2.1的轴心为基点,把247°分度线作为起始的0°分度线,按逆时针方向,0°至46°之间为构成内运动循环曲面1.2与外运动循环曲面1.1的慢速上升段1.11,46°至188°之间为构成内运动循环曲面1.2与外运动循环曲面1.1的快速上升段1.12,188°至264°之间为构成内运动循环曲面1.2与外运动循环曲面1.1的快速下降段1.13,264°至360°之间为构成内运动循环曲面1.2与外运动循环曲面1.1的停顿阶段,以其同一母圆为基准,内运动循环曲面1.2在0°分度线处对应前梳栉摇架的升程值为22.5mm,在46°分度线处对应前梳栉摇架的升程值为19,9mm,在188°分度线处对应前梳栉摇架的升程值为0mm,在264°分度线处对应前梳栉摇架的升程值为19.9mm,而外运动循环曲面1.1,以其同一母圆为基准,在0°分度线处对应前梳栉摇架的升程值为22.5mm,在46°分度线处对应前梳栉摇架的升程值为18.5mm,在188°分度线处对应前梳栉摇架的升程值为0mm,在264°分度线处对应前梳栉摇架的升程值为18.5mm,内运动循环曲面1.2与外运动循环曲面1.1各点对应的前梳栉摇架升程值变化率相同,内运动循环曲面1.2与外运动循环曲面1.1共轭,共同控制传动杆或传动板并联动一系列传动构件控制前梳栉摇架运动,使控制传动更平稳,对应的188°分度线处为本前梳栉摇架凸轮最低点,该点对应的内运动循环曲面1.2与外运动循环曲面1.1距离轮盘1轴孔2.1的轴心距离最近,同时此处对应前梳栉摇架处于最低位置处,0°分度线处为本前梳栉摇架凸轮最高点,该点对应的内运动循环曲面1.2与外运动循环曲面1.1距离轮盘1轴孔2.1的轴心距离最远,对应前梳栉摇架处于最高位置处,组成内运动循环曲面1.2与外运动循环曲面1.1的各运动段各运动段的弧度渐变且相互间以平滑过渡,0°分度线与内运动循环曲面1.2的交点坐标为(-33.9,-80.7),46°分度线与内运动循环曲面1.2的交点坐标为(33.6,-77.3),188°分度线与内运动循环曲面1.2的交点坐标为(16.4,62.3),26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前梳栉摇架凸轮,包括轮盘、轮盘一侧端面上与轮盘一体的轴颈,轴颈轴心处设有连接凸轮轴的轴孔,轴孔壁设有与凸轮轴抱紧的轴向开口槽,轴颈与凸轮轴之间以紧固螺钉紧固,相应的轴颈与开口槽相垂直方向上设有紧固螺钉安置孔,轮盘外周面为外运动循环曲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相对于轴颈的另一侧端面还设有内运动循环曲面,内运动循环曲面为控制前梳栉摇架循环运动的主导曲面,内运动循环曲面与外运动循环曲面保持共轭,均由快速上升段、慢速上升段、停顿阶段、快速下降段构成,各运动段间平滑过渡。

【技术特征摘要】
1.前梳栉摇架凸轮,包括轮盘、轮盘一侧端面上与轮盘一体的轴颈,轴
颈轴心处设有连接凸轮轴的轴孔,轴孔壁设有与凸轮轴抱紧的轴向开口槽,
轴颈与凸轮轴之间以紧固螺钉紧固,相应的轴颈与开口槽相垂直方向上设有
紧固螺钉安置孔,轮盘外周面为外运动循环曲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相
对于轴颈的另一侧端面还设有内运动循环曲面,内运动循环曲面为控制前梳
栉摇架循环运动的主导曲面,内运动循环曲面与外运动循环曲面保持共轭,
均由快速上升段、慢速上升段、停顿阶段、快速下降段构成,各运动段间平
滑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梳栉摇架凸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运动循
环曲面与外运动循环曲面,以轮盘轴颈一侧端面为基面,轴孔轴心为基点,
247°分度线为起始0°分度线,按逆时针方向,0°至46°之间为所述慢速
上升段,46°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良春钱亚刚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龙春针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