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循环脱气炉用插入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27793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循环脱气炉用插入管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冶金生产的炉外精炼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真空循环脱气炉用插入管,插入管包括筒状钢结构、砌筑在所述钢结构内壁上的耐火砖以及形成在钢结构外壁上的浇注层,所述浇注层包括彼此接触的下浇注层和上浇注层,浇注层在进行真空循环脱气精炼时与熔渣接触,下浇注层在进行真空循环脱气精炼时与钢水接触,下浇注层外径小于上浇注层,从而形成T型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T型结构插入管消除与钢水接触浇注料的粘渣,减少清渣量,大大缩短清渣时间,减少温降,提高喷补效果,提高使用寿命(插入管的使用寿命达90次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冶金生产的炉外精炼领域。
技术介绍
1957年德国蒂森钢铁公司专利技术真空循环脱气一 RH法,随后的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日本先后开发了 RH-OB法、RH-KTB法以及RH-PB法,不断完善RH的精炼功能。随着市场对钢的洁净度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高品质钢需求的的增加,国内外多数钢厂均配置了RH精炼装置。精炼过程中RH插入管的外层浇注料由于承受高温钢水的冲刷、熔渣的侵蚀以及急冷急热的热冲击,容易导致浇注料发生熔损和剥落。而且RH处理结束后,熔渣沿着浇注料从上向下滴落,随着温度降低,一部分熔渣就粘附在浇注料表面,必须进行清渣才能喷补。这样以来,一方面增加清渣时间,更重要的是插入管温度损失大,直接影响喷补效果,导致RH插入管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偏低。专利CN102503449A为了解决现有浇注料抗渣侵蚀性能及抗热震性差,耐材挂渣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包括骨料及基质材料组成的混合料、以及添加剂,所述基质材料中含有重量百分比为7.5-23.5% SiC0专利CN101475385与目前使用的刚玉质浇注料不同,提供了一种电熔锆刚玉质的浇注料用于插入管,有效地提高了抗渣侵和渗透,但存在成本偏高的问题。专利CN201110441219.1引入致密刚玉,开发了一种无水泥结合的RH真空炉用插入管刚玉质浇注料,使用寿命在80次左右,成本比现有浇注料有所增加。 另外,在RH处理过程中,与熔渣接触的浇注料容易发生侵蚀或者粘渣,目前减少粘渣的方法主要有1、涂层处理(专利CN200610018622),具体是采用涂层使熔渣不与浇注料直接接触,达到减少粘渣的目的,但是在处理过程中,由于熔渣对涂层的侵蚀限制了其抑制粘渣的能力。2、调渣处理(专利CN101307375),是在RH处理后期进行熔渣改性,降低熔渣的粘度,从而使熔渣不易粘附在插入管上,但会使浇注料和钢包内衬的侵蚀加剧。对插入管上粘渣的清渣方法主要采用机械刮刀(专利CN200620098887.3、专利CN200820076256.0等),但是由于粘渣中存在冷钢,机械清除很容易使浇注料损坏,且处理时间长,温降大,影响喷补效果,大大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真空循环脱气炉用插入管,所得插入管为T型结构,T型结构基本消除与钢水接触浇注料(下浇注层)的粘渣,粘渣少,抗侵蚀,大大缩短清渣时间,减少温降,提高喷补效果且使用寿命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真空循环脱气炉用插入管,所述插入管包括筒状钢结构、砌筑在所述钢结构内壁上的耐火砖以及形成在钢结构外壁上的浇注层,所述浇注层包括彼此接触的下浇注层和上浇注层,其中,所述上浇注层在进行真空循环脱气精炼时与熔渣接触,所述下浇注层在进行真空循环脱气精炼时与钢水接触,下浇注层外径小于上浇注层的外径,从而形成T型结构。优选的,下浇注层外径小于上浇注层外径5-20cm,优选的,下浇注层外径小于上浇注层外径5-10cm。优选的,上述真空循环脱气炉用插入管中,所述上浇注层浇注料成分中包含ZrB2和锆英石,其中,ZrB2的加入量占上浇注层浇注料总重量的2-5%,锆英石的加入量占上浇注层浇注料总重量的3-8%。优选的,ZrB2的粒径为20 μ m~90 μ m,错英石粉粒径为20 μ m~90 μ m。进一步,所述下烧注层成分及其重量份数为:5mm~1mm白刚玉16~20份,3mm~5mm白刚玉20~25份,Omm~3_白刚玉23~28份,小于0.074mm白刚玉细粉20~25份,α -氧化铝微粉4~8份,硅微粉2~4份,粘合剂1.0~2.0份,减水剂0.1-0.4份(优选为0.2),不锈钢纤维1.0~1.5份。进一步,所述上烧注层成分为:5mm~8mm白刚玉17~20份,3mm~5mm白刚玉20~25份,0_~3_白刚玉20~28份,小于0.074mm白刚玉细粉18~25份,ct -氧化铝微粉4~8份,硅微粉2.0~4.0份,粘合剂1.5~2.0份,ZrB22.0~5.0份,锆英石3.0~8.0份,减水剂0.2份,不锈钢纤维1.0~1.5份。本专利技术中,减水剂为聚磷酸盐、聚羧酸或分散氧化铝系高效减水剂中的至少一种;粘合剂为铝酸钙水泥或水合氧化铝微粉。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 述真空循环脱气炉用插入管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形成筒状钢结构、在所述钢结构内壁上砌筑耐火砖、在钢结构外壁上浇注形成彼此接触的上浇注层和下浇注层;其中,所述上浇注层在进行真空循环脱气精炼时与熔渣接触,所述下浇注层在进行真空循环脱气精炼时与钢水接触,下浇注层外径小于上浇注层,从而形成T型结构。进一步,上述真空循环脱气炉用插入管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形成彼此接触的下浇注层和上浇注层的步骤为:I)按照上浇注层和下浇注层的成分进行配料,形成用于下浇注层的第一混合料和用于上浇注层的第二混合料;2)对第一混合料进行第一次混炼,然后加入占第一混合料重量的6~7%的水后进行第二次混炼;对第二混合料进行第一次混炼,然后加入占第二混合料重量的6~7%的水后进行第二次混炼;3)使用T型模具浇注形成下浇注层和上浇注层,且浇注的同时振动。优选的,第一次混炼和第二次混炼的时间为5~lOmin。一种真空精炼炉,包括用于钢水冶金反应的真空槽、用于向所述真空槽提供动力的真空系统,以及设置在所述真空槽下方的真空循环脱气炉用插入管,所述真空循环脱气炉用插入管为本专利技术所得的T型插入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现有技术中真空脱气炉用插入管中的浇注料中添加剂基本相近,且形状均为圆柱形。而本专利技术采用与钢水接触浇注层(下浇注层)外径小于与熔渣接触浇注层(上浇注层),从而形成T型结构插入管,T型结构基本消除与钢水接触浇注料的粘渣,减少清渣量,大大缩短清渣时间,减少温降,提高喷补效果,提高使用寿命(插入管的使用寿命达90次以上)。此外,本专利技术在上浇注层的浇注料中添加ZrB2和锆英石细粉,利用ZrB2 (硼化锆)和锆英石细粉提高渣线部位浇注料的高温强度以及抗渣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真空脱气炉用插入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 一法兰,2 —钢结构,3 —猫爪,4 一猫爪,5 — Mg-Cr砖,6 —与熔渣接触浇注层,7 —与钢水接触浇注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真空循环脱气炉用插入管,所述插入管包括筒状钢结构、砌筑在所述钢结构内壁上的耐火砖以及形成在钢结构外壁上的浇注层,所述浇注层包括彼此接触的下浇注层和上浇注层,其中,所述上浇注层在进行真空循环脱气精炼时与熔渣接触,所述下浇注层在进行真空循环脱气精炼时与钢水接触,下浇注层外径小于上浇注层,从而形成T型结构。本专利技术形成的T型结构基本消除与钢水接触浇注料的粘渣,减少清渣量,大大缩短清渣时间,减少温降,提高喷补效果。优选的,上述真空循环脱气炉用插入管中,所述上浇注层浇注料成分中包含ZrB2和锆英石。利用ZrB2 (硼化锆)促进浇注料基质的烧结,从而提高高温强度;锆英石细粉与熔渣中的CaO反应形成高熔点相CaZr03抑制熔渣的渗透及熔损,与此同时ZrB2具有良好的抗渣性,两者结合提高浇注料的抗渣性能。本专利技术中,上浇注层浇注料、下浇注层浇注料均可使用其他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浇注料,而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的上下浇注层所使用的浇注料。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真空循环脱气炉用插入管,所述插入管包括筒状钢结构、砌筑在所述钢结构内壁上的耐火砖以及形成在钢结构外壁上的浇注层,所述浇注层包括彼此接触的下浇注层和上浇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浇注层在进行真空循环脱气精炼时与熔渣接触,所述下浇注层在进行真空循环脱气精炼时与钢水接触,下浇注层的外径小于上浇注层的外径,从而形成T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真空循环脱气炉用插入管,所述插入管包括筒状钢结构、砌筑在所述钢结构内壁上的耐火砖以及形成在钢结构外壁上的浇注层,所述浇注层包括彼此接触的下浇注层和上浇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浇注层在进行真空循环脱气精炼时与熔渣接触,所述下浇注层在进行真空循环脱气精炼时与钢水接触,下浇注层的外径小于上浇注层的外径,从而形成T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循环脱气炉用插入管,其特征在于,下浇注层外径小于上浇注层外径5-2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循环脱气炉用插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浇注层浇注料成分中包含ZrB2和锆英石,其中,ZrB2的加入量占上浇注层浇注料总重量的2_5%,锆英石的加入量占上浇注层浇注料总重量的3-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循环脱气炉用插入管,其特征在于,ZrB2的粒径为20 μ m~90 μ m,错英石粉粒径为20 μ m~90 μ m。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真空循环脱气炉用插入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烧注层成分为:5mm~8mm白刚玉17~20份,3mm~5mm白刚玉20~25份,Omm~3_白刚玉20~28份,小于0.074mm白刚玉细粉18~25份,α -氧化招微粉4~8份,硅微粉2.0~4.0份,粘合剂1.5~2.0份,ZrB22.0~5.0份,锆英石3.0~8.0份,减水剂0.1-0.4份,不锈钢纤维1.0~1.5份; 所述下烧注层成分及其重量份数为:5mm~1mm白刚玉16~20份,3mm~5mm白刚玉20~25份,Omm~3_白刚玉23~28份,小于0.074mm白刚玉细粉20~25份,α -氧化铝微粉4~8份,硅微粉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杨大刚陈永张强冉茂华王建戈文荪李扬洲杨森祥童贤强李平凡杜利华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