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循环脱气炉底部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753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真空循环脱气炉底部槽,底部槽非工作衬上部留有一周高度为50-100mm的环形槽,环形槽内填充有浇注料。底部槽砌筑时,工作衬正常砌筑至底部槽上沿,而非工作衬从下向上砌筑到距底部槽上沿50-100mm的高度后停止砌筑,然后向环形槽内填充浇注料。浇注料可形成非工作衬的防护体,保护非工作衬在拆修过程中不脱落,从而使非工作衬的使用寿命由279次提高到2600次以上,可极大降低耐火材料消耗,减少拆卸和砌筑的工作量,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精炼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工作衬上部设有打结段的真空循环脱气炉(RH炉)真空室底部槽。
技术介绍
RH炉真空精炼处理主要使用真空室,真空室底部槽是一个重要的承载并处理钢水的器具,分为工作衬和非工作衬,非工作衬系由绝热保温层、轻质砖和镁铬砖砌筑而成,非工作衬对底部槽外部钢壳起着保护作用,并对钢水起到保温作用。由于底部槽在拆卸大修过程中经常造成非工作衬表面破损或剥落等原因,导致底部槽非工作衬寿命较低,因此每次大修都需要全部重新砌筑,不仅延长了底部槽的大修时间,而且增加了材料消耗和拆卸与砌筑的工作量,加大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简单易行,可保证非工作衬的安全性,提高非工作衬使用寿命的真空循环脱气炉底部槽。为此,本技术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真空循环脱气炉底部槽,包括工作衬和非工作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槽非工作衬上部留有一周环形槽,环形槽内填充有浇注料。所述环形槽高度为50-100_。本技术的砌筑方法及效果为本技术底部槽非工作衬采用浇注料与原来的砖型复合砌筑而成,砌筑时,工作衬正常砌筑至底部槽上沿,而非工作衬从下向上砌筑到距底部槽上沿50-100mm的高度后停止砌筑,从而在工作衬与底部槽钢壳之间形成一圈环形槽,然后再向环形槽内填充浇注料,并用振动棒振打充实。由于有浇注料作为非工作衬的一个防护体,在下次底部槽拆大修时,可以保护非工作衬在拆修过程中不脱落,可显著延长非工作衬的使用周期,使非工作衬的使用寿命由279次提高到2600次以上,从而降低耐火材料消耗,减少拆卸和砌筑的工作量,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附图I为真空循环脱气炉底部槽槽壁结构示意图。图I中钢壳I、硅钙板2、轻质砖3、镁铬砖4、浇注料5、工作衬6。具体实施方式由附图可见,真空循环脱气炉底部槽主要是由钢壳I、工作衬6及非工作衬所构成,非工作衬则包括硅钙板2、轻质砖3及镁铬砖4三层结构。本技术是在砌筑非工作衬时,将非工作衬的上部留下一段距离,使之在钢壳I与工作衬6之间形成一圈高度为80mm 的环形槽,并在环形槽内填充浇注料5。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循环脱气炉底部槽,包括工作衬和非工作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槽非工作衬上部留有一周环形槽,环形槽内填充有浇注料。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真空循环脱气炉底部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高度为50_100mm。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真空循环脱气炉底部槽,底部槽非工作衬上部留有一周高度为50-100mm的环形槽,环形槽内填充有浇注料。底部槽砌筑时,工作衬正常砌筑至底部槽上沿,而非工作衬从下向上砌筑到距底部槽上沿50-100mm的高度后停止砌筑,然后向环形槽内填充浇注料。浇注料可形成非工作衬的防护体,保护非工作衬在拆修过程中不脱落,从而使非工作衬的使用寿命由279次提高到2600次以上,可极大降低耐火材料消耗,减少拆卸和砌筑的工作量,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文档编号C21C7/10GK202671581SQ20122027924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4日专利技术者张宏亮, 王军, 赵雷, 王金辉, 李超, 王显库, 吕志勇, 白劲东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循环脱气炉底部槽,包括工作衬和非工作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槽非工作衬上部留有一周环形槽,环形槽内填充有浇注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亮王军赵雷王金辉李超王显库吕志勇白劲东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