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转片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15572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1 0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转片机装置,包括固定带轮和能双向旋转的旋转臂,该旋转臂的一端设置有单向旋转的第一带轮,旋转臂的另一端设置有能双向旋转的第二带轮;第一带轮齿数与固定带轮相同,第二带轮齿数为固定带轮齿数的2倍,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的底部均连接有高度可升降的旋转架,每个旋转架的底部均设置有一个能将硅钢片吸附的吸附装置,每个旋转架的正下方均设置有一个用于放置硅钢片的置物平台。在旋转臂的双向旋转下,第一带轮及第二带轮的交替旋转,使每一张硅钢片相较上一张硅钢片均进行了90°的旋转,从而实现了转片。且整个转片过程均为自动完成,自动化程度高,转片效率高,满足了定子铁心加工周期的要求。(*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转片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硅钢片的转片装置,特别是一种自动转片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机定转子冲片的加工中,前期开料后一般都需要进行转片处理,目的为消除硅钢片叠压后的累积误差,即同板差。常规的转片方法为后一张或若干张板料较前一张或若干张以相同方向旋转90°。实际操作中通常是先开方料,成堆后经人工手工转片,旋片效率底下,效果不稳定,不易控制及检查,成本较高。在整体的定转子铁心加工中,对加工周期的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转片效率高且转片质量稳定的自动转片机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转片机装置,包括通过固定带轮固定于横梁支架底部且能双向旋转的旋转臂,该旋转臂的一端设置有单向旋转的第一带轮,旋转臂的另一端设置有能双向旋转的第二带轮;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均通过同步带与固定带轮相连接,第一带轮齿数与固定带轮齿数相同,第二带轮齿数为固定带轮齿数的2倍,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的底部均连接有高度可升降的旋转架,每个旋转架的底部均设置有一个能将硅钢片吸附的吸附装置,每个旋转架的正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转片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固定带轮(5)固定于横梁支架(1)底部且能双向旋转的旋转臂(9),该旋转臂(9)的一端设置有单向旋转的第一带轮(3),旋转臂(9)的另一端设置有能双向旋转的第二带轮(10);第一带轮(3)和第二带轮(10)均通过同步带(4)与固定带轮(5)相连接,第一带轮(3)齿数与固定带轮(5)齿数相同,第二带轮(10)齿数为固定带轮(5)齿数的2倍,第一带轮(3)和第二带轮(10)的底部均连接有高度可升降的旋转架(13),每个旋转架(13)的底部均设置有一个能将硅钢片吸附的吸附装置(14),每个旋转架(13)的正下方均设置有一个用于放置硅钢片的置物平台(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转片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固定带轮(5 )固定于横梁支架(I)底部且能双向旋转的旋转臂(9),该旋转臂(9)的一端设置有单向旋转的第一带轮(3),旋转臂(9)的另一端设置有能双向旋转的第二带轮(10);第一带轮(3)和第二带轮(10)均通过同步带(4)与固定带轮(5)相连接,第一带轮(3)齿数与固定带轮(5)齿数相同,第二带轮(10)齿数为固定带轮(5)齿数的2倍,第一带轮(3)和第二带轮(10)的底部均连接有高度可升降的旋转架(13),每个旋转架(13)的底部均设置有一个能将硅钢片吸附的吸附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岩亮王晓峰王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